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小小酒具中的深遠文化

小小酒具中的深遠文化

酒具對於快節奏的現代人來說,無非是一盛酒的器皿,非常隨意。工業化模式化的生產,時間就是金錢的理念,使現代人很少會去關注酒瓶、酒杯的良莠,特別是在鄉間坊里、市井生活中,酒具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對著酒瓶直飲而進反而是粗獷豪爽的象徵。但是,酒具在中國古代卻被賦予了極為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伴隨著造酒業的發展,各個時代的酒具都有不同特色。

小小酒具中的深遠文化

第一個階段是新石器時期,這個時期酒具以陶器為主,有著原始時代的樸素狂野之風。第二個時期是夏、商、西周,在這個時期,以青銅器為主要酒具,它們並不是日常用品而是作為禮器,連同酒一樣出現在祭祀神靈的祭台上。第三個時期是東周和秦、漢時期,這個時候最具特色的酒具是漆器,特別是漢代的漆器古樸典雅盡顯大漢強國的風範。從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隨著制瓷業的發展,陶瓷酒器逐漸壯大。隋、唐的時候,最具時代感的酒具是金銀器,光彩照人如同那個繁華時代。最後一個階段是宋、元、明、清時期,這個時候,金銀器退居次要地位,瓷器佔到了主流地位,同時玻璃器、竹木牙角器等材質的酒具也同時在流光溢彩的酒具中佔有一席之地,而這個時期的酒具則特別突出了酒可觴詠抒懷的文人雅趣。

小小酒具中的深遠文化

酒具是酒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過數件極具特色酒具的介紹來展現中國古代酒具的兩種美:祭祀饗宴上的規範美和閑居燕飲中的情趣美。

一、祭祀饗宴中的酒具

先秦時期,人們極為重視酒和酒具,因為它們與國家中最為至高無上的頭等大事——祭祀儀式緊密相連,在祭祀的禮器中酒具佔有很大的比重,酒作為一種神聖的飲品是供奉於祖先、神明享用的,同時也是祭祀人飲後與神祇互通的媒介之一。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民間飲酒之風開始盛行,雖然商人的嗜酒無度,紂王的酒池肉林,令周人認為嗜酒是商亡的重要原因從而在全國推行禁酒令,但酒和酒具在祭祀中的地位卻絲毫不敢怠慢。此時的酒具以青銅器為主,如同這個時代特有的風尚,充滿了濃重的神秘感和禮儀至上的規範美。下面所介紹的幾種酒具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小小酒具中的深遠文化

「尊」是大型盛酒器,流行於商代至西周中期,春秋後期偶有所見。尊最初是祭祀時重要的禮器,在宴會和通常待客時也有用到。古語有「決勝於樽(尊)俎之間」,意思是與對手談判在喝酒吃肉的宴席中取勝。尊后來是酒杯的代稱。較為著名的有犧尊、象尊、四羊方尊等。

「缶」亦作「缻」,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說文解字》中記載:「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秦人在宴席中,酒興正酣之時會一邊敲打盛酒的酒具,一邊放聲大唱,所以缶也作一種陶制樂器。

「卣」是祭器中專用盛秬鬯的酒具。秬鬯是以黑黍米和鬱金草取汁而煮之和釀的酒,用於祭祀降神及賞賜有功的諸侯。卣流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形態非常豐富,除圓體、橢圓體、方體等常見的器形外,還有筒形、鳥獸形,如鴟鴞形、虎食人形等。

小小酒具中的深遠文化

「觥」也是一種盛酒器, 橢圓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帶蓋,蓋做成有角的獸頭或長鼻上卷的象頭狀。觥流行於商晚期至西周早期。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經典佳作《醉翁亭記》中,有「觥籌交錯」一詞,觥便是酒具的代稱。

「爵」專指飲酒的酒杯,前有流,作為傾酒的流槽,後有尖銳的尾,杯一側有鋬,口與流之間有柱,下有三足,三足以不同形狀區分使用者的身份。青銅爵最早出現在二里頭文化時期,至西周中期逐漸消失。

「觶」的形制比尊小,圈足、撇口、扁圓體,一般有蓋,盛行於中國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觶是地位較高的人使用,《禮記·禮器》中記載:「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

「角」形狀像爵,但無兩柱流,兩尾對稱,有蓋,等級地位比觶低,常與爵、觚等組合使用。

「斝」形制似爵,比爵大,但無流無尾,兩柱突出,三足。斝是用於溫酒的小型容酒器,盛行於商代和西周初期。斝的等級要低於爵,《禮記·禮器》中記載:尊者獻以爵,卑者獻以斝。

小小酒具中的深遠文化

二、閑居燕飲中的酒具

在商周以後,雖然酒在祭祀活動中還是不可替代的,但酒的用途已經從聖壇慢慢走向人間。或親朋相聚而暢飲,或友人長談而對飲,或一人月下而獨酌。擺脫了繁文縟節束縛的酒具,雖不及先秦時期的名目繁多,但後世的酒具中卻凝聚了新的特色,中國古人將他們對於生活的感悟與審美投入到酒具中,因而這時的酒具不再是祭壇上冰冷而令人仰慕的禮器,而是日常生活中寄託了古人生活舊俗雅趣的實用品。特別是中國的士大夫階層,伴著對於酒的痴愛,將他們固有的善於審美的創造熱情,不遺餘力地投入到研究更精緻的酒具中,以陶瓷、金屬、玉器、琺琅、竹、木、牙、角、匏器等各種材質為酒具,將古人這種生活中悠然而雅緻的情趣美在酒具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小小酒具中的深遠文化

「羽觴」始於戰國時期,一直使用延續至魏晉,以漆、陶、玉質為主。羽觴出現後,古人便將酒杯統稱為「觴」,《禮記·投壺》:「請行觴」,是舉杯相勸酒的含義,舉杯時按照古人禮儀要雙手執耳杯飲酒,十分鄭重。《蘭亭序》中記載的三月初三日文人聚集郊外河邊進行「曲水流觴」,流觴用的「觴」就是這種酒杯。

玉壺春瓶也是一種頗具特色的酒器,是宋、元時期較為實用的盛酒酒具,明清時演變為陳設品。唐代司空圖的《詩品·典雅》中有「玉壺買春,賞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之說,這裡的玉壺買春便是用玉壺去買酒的意思。

小小酒具中的深遠文化

倒流壺是獨具匠心的一種酒具,發明於宋代。顧名思義,倒流壺在裝酒時需要將壺倒置,從壺底中心的小孔內注入,壺底小孔與壺內的隔水管相通,隔水管上孔高於酒面。當酒壺正置時小孔不漏酒。壺嘴下有隔水的管壁,倒酒時酒不會溢出。倒流壺的出現展現了中國古人平凡生活中的奇思妙想。

小小酒具中的深遠文化

公道杯是產生於宋代的一款酒杯。它的造型十分討巧,杯子中心是一高於酒杯的笑顏老者(有時也是個龍頭),通常在老者胸前(或龍頷)位置會有一標誌,如果飲酒者貪杯,斟酒超過了標記,杯中酒就會順著杯底流出,不多久便酒去杯空了。有的公道杯還可用作飲酒時的行令,如故宮[微博]博物院收藏的一款宜興窯綠地粉彩公道杯。

十二月花卉紋杯是清康熙時期皇宮中使用的酒杯,在12件小酒杯上分別繪製了水仙、玉蘭、桃花、牡丹、石榴花、荷花、蘭花、桂花、菊花、芙蓉、月季、梅花共12種花卉,背面配以與各月花卉對應的詩句,別有一番韻味。

小小酒具中的深遠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藏天下 的精彩文章:

人民幣收藏處處是陷阱,你中招沒有?
它是玉石界的一大「毒藥」,快來看看它的真面目!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