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5G到來臨,三大運營商誰能實現領跑?

5G到來臨,三大運營商誰能實現領跑?

近日,高通提前公布了一批將在2019年採用驍龍X50 5G NR的19家智能手機廠商和18家運營商,包括小米、OPPO、vivo、諾基亞、索尼、LG,中國三大運營商等等。相關媒體報道,華為有望在2019年 年中全面推出使用自家研發的5G商用晶元 Balong 5G01 手機。

「簡單的說,5G就是寬頻寬了。手機流量上網屬於無線,寬頻屬於有線,寬頻變寬了就是指有線這塊變寬了,速度快。」一位移動北京分公司的員工對藍鯨TMT記者說。

「5G在特殊場景有很多應用,比如4K、8K高清影視對高寬頻有很高的要求,4G網路比較難以支撐。未來5G主要實現在同一場景下高密度用戶,高速上網,高速看視頻。」通信專家付亮對藍鯨TMT記者說。「高寬頻高密度上網」用一位中國移動山東分公司員工的話解釋就是,「5G對有線無線網路的影響主要在於雲化」。

行業對5G過分樂觀

運營商相關宣傳資料顯示,5G速度將會更快,相比4G主要追求速率,5G更關注體驗速率更快、連接數密度更高、空口延時更低三大關鍵性能指標。在增強移動寬頻場景,如VR/AR、雲端機器人;低功耗廣覆蓋場景,如海量物聯網IoT;低延時高可靠場景,如車聯網、自動駕駛等等場景中應用,需要跨行業融合生態。

事實上,在5G應用場景方面,雖然有個別廠商提出8K的概念,相關產品在去年9月已經推出。

可是目前4K都沒有完全落地,相關市場也極其不成熟。4K內容資源的匱乏,網路支撐能力弱以及沒有良好頂層規劃設計,直接限制了4K乃至8K視頻產業的發展,炒作、噱頭大於用戶實際體驗。

而自動駕駛是一個複雜前沿的領域,《華盛頓郵報》曾宣傳該技術未來能有效解決人類「路怒」引發的惡性事件。英特爾公司戰略研究稱其是增加閑置乘客,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事實上「現實很骨感」,視覺AI技術、先進的演算法、深度學習系統都是影響自動駕駛能否落地的關鍵,高可靠、低延時、廣覆蓋的網路只是其中的一方面。AI目前連人類四歲孩子的常識分辨能力都不具備。從特斯拉致人死亡到最近的賓士定速巡航模式失靈事件,5G的應用場景需要一個從政策到監管強大有力的「生態圈」來支撐。

此外,5G信號覆蓋問題,也直接影響到5G的體驗。一位設備商員工對記者說,「高頻傳輸損耗大,5G頻段高,覆蓋距離小很多,所以幾年之內都不會覆蓋太好。」因而,想要5G網路信號覆蓋更好,運營商將會面臨不小的基站建設壓力。目前4G信號的覆蓋都成問題,在偏遠地區4G信號仍沒有覆蓋。5G的網路信號覆蓋更加艱難,任重道遠。

「和國家的計劃以及設備商的觀點一致,外界過於高估5G的商業進程了,最早可能也要到2019年下半年才可能有一定的商用,之前可能還是屬於試驗階段。」通信專家付亮說。

寡頭格局或繼續

對比三大運營商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中國移動運營收入1855億元人民幣,略高於聯通和電信兩家的總和(749.35億和966.13億的總和1715.48億元)。中國移動客戶數8.99億、4G用戶數6.72億遠遠高出聯通、電信兩家的總和(用戶數聯通2.94億和電信2.65億總和5.59億,4G用戶數聯通1.94億和電信2.00億總和3.94億)。

移動ARPU值增加幅度高於聯通、電信,而聯通和電信單季度的增長率8.59%、5.6%高於移動的0.8%,聯通、電信未來業務增長空間大。現在,聯通正藉助WCDMA、FDD相對成熟的3G、4G技術在尋找新的機會。

聯通落後於3G和4G過渡的階段,移動對4G的投入規劃最早。在2015年8月三大運營商進行人事調整以後,聯通才全面切入4G的建設規劃。儘管3G時代,電信聯通實力相差不大,但是電信在4G規劃時比聯通提前了大約三個季度,相較聯通具有微弱優勢。

聯通和電信在4G制式FDD-LTE和TD-LTE混合組網,建網成本低、速度快等方面比移動的TD-LTE優勢明顯。然而,移動用戶基數大,用戶消費具有慣性。跨網通話需要更高成本,導致用戶更加傾斜於移動。此外,基站數量大,信號覆蓋好於聯通也是移動保持「寡頭」地位的一個重要因素。

4G向5G過渡的階段,對比三家運營商在5G方面的投入。中國移動的關注度和投入力度較聯通、電信超前。

近日,移動計劃在杭州、上海、廣州、蘇州和武漢5個城市啟動5G規模試驗,每個城市部署超過100個5G基站;在北京、天津、深圳、重慶等12個城市部署小規模的5G應用示範。根據最新公布的規劃計劃,在2020年前中國移動將會部署超過1萬個5G基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