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詩詞文中的葡萄

古詩詞文中的葡萄

我國人民食用葡萄的歷史很久,早在兩三千年前的《詩經·七月》中有:「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這裡的薁指蘡薁,就是一種野葡萄。

我國原生的山葡萄,也叫野葡萄,有20多種,分布範圍很廣,《詩經·王風》中有:「綿綿葛藟,在河之滸。」這種叫葛藟的植物,也是一種葡萄科植物。

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引進西域葡萄栽種和葡萄酒生產技術。《史記·大宛列傳》中有:「漢使(指張騫)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這裡蒲陶就是葡萄。

在我國古代,除了「蒲陶」,葡萄的別稱還有:「蒲萄」——宋代蘇軾寫的《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中有:「江漢西來,高樓下、蒲萄深碧」;還有「蒲桃」——唐代李頎寫的《古從軍行》中有:「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等。

葡萄受到了人們的喜愛,許多文人都留下了詠葡萄的詩詞,如唐代唐彥謙寫的《葡萄》,其詩為「金谷風露涼,綠珠醉初醒。珠帳夜不收,月明墮清影。」甚至葡萄乾都有古人以此為題來吟頌,如宋代楊萬里寫的《蒲桃乾》,其詩為「涼州博酒不勝痴。銀漢乘槎領得歸。玉骨瘦來無一把,向來馬乳太輕肥。」等。

除了食用鮮果和加工葡萄乾、葡萄汁外,大量的葡萄用於釀製葡萄酒。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葡萄)可造酒,人酺飲之,則醄然而醉,故有是名」。「酺」是聚飲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樣子。因為這種水果釀成的酒能使人飲後醄然而醉,故借「酺」與「醄」兩字,叫做葡萄。如唐代劉複寫的《春遊曲》中有「細酌蒲桃酒,嬌歌玉樹花」等。

葡萄和葡萄酒都是文人筆下贈送之佳品,也是對當時客觀事實的如實反映,同時體現了人們對葡萄的喜愛。如宋代蘇軾寫的《謝張太原送蒲桃》中有:「惟有太原張縣令,年年專遣送蒲桃」等。相傳東漢末期孟佗用一斛葡萄酒換得涼州刺史的官職,蘇軾在《次韻秦觀秀才見贈秦與孫莘老李公擇甚熟將入》中寫道:「將軍百戰竟不侯,伯郎一斛得涼州。」

魏文帝曹丕是喜愛葡萄的帝王之一,他曾詔告群臣,說其它水果都比不上葡萄:「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說蒲萄。當其朱夏涉秋,尚有餘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飴,脆而不梳,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還大讚葡萄酒比米酒甜,容易醉容易清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中自有吃吃吃 的精彩文章:

TAG:書中自有吃吃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