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品味白茶不止毫香蜜韻,還有歷史的韻味

品味白茶不止毫香蜜韻,還有歷史的韻味

引言

白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因其製法獨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滿披白毫呈白色,故稱「白茶」,白茶主要產自福建的閩北—政和、建陽和松溪,閩東—福鼎一帶,是福建的特產,這裡的靈山秀水孕育了白茶獨特的品質內涵,人們珍愛白茶素雅的外形,清新舒爽的毫香蜜韻。品味白茶,追溯其發展淵源,發掘深厚的歷史脈絡,有其獨特的歷史韻味。

1

白茶可能是最早產生的茶類

茶的發現和始用,為食、為葯,終以飲料被大眾所接受,從其利用形態來看,經歷了咀嚼鮮葉、生煑羹飲、烹煮點茶和沖泡品飲等階段,從其利用漸進的難度、加工工藝的複雜程度來看,茶樹鮮葉採摘、自然晾乾、晒乾,最後收藏保存,似乎是最原始的狀態,而這一狀態恰恰是白茶加工的雛形。

白茶的加工工藝最為簡單,就是鮮葉採摘,自然晾曬萎凋,晒乾或烘乾,從邏輯推理來看,這一利用情形最為可能,即白茶是最早產生的茶類。

湖南農業大學的楊文輝先生認為白茶在4000年前就已有之,然而,目前為止,並沒有發現任何的文字或實物的證據來支持這一推論。

2

唐宋之白茶辨析

唐代陸羽《茶經》(758 年)七之事《永嘉圖經》中記載的「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經陳椽在《茶業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誤,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系白茶原產地」。而依照陸羽記載唐代的制茶方式,和白茶的加工方式完全不同,因此這裡的白茶有可能是白化的或白毫較多的茶樹品種(類似浙江安吉白葉一號)。

宋代趙佶《大觀茶論》、宋子安《東溪試茶錄》中都有「白茶」的記載,從其植物特性、製法來看,其實是產於北苑御焙的野生白茶樹,採制方法是蒸圧而成團茶,與萎凋、乾燥的現代白茶工藝並不相同。

PS(但西門吹雪-白牡丹的原產地—政和,確實因給宋徽宗進貢茶而得名)。

3

明清起源之說

與現代工藝的萎凋、乾燥相類似的方法不見於唐、宋、元等朝代的文字資料,而出現在明代田藝蘅《煮泉小品》「茶者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近自然,且斷煙火氣耳」,這可能是白茶生產與品質最早的歷史記載;後聞龍《茶箋》「田子以生曬不炒不揉者為佳」進一步論述了白茶的製法特點。

據張天福《福建白茶的調查研究》,清嘉慶初年(1796年),福鼎人用當地菜茶的壯芽創製白毫銀針,約1850年利用福鼎大白茶芽製作白毫銀針,此製法1880年傳入政和,開始製作白毫銀針,而白牡丹原創於建陽水吉,後傳入政和、福鼎,自此,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白茶成形。

綜上所述,茶樹鮮葉經晾曬萎凋可能是最早的加工方式,但直至清朝後期白茶才真正成為一種茶類,可謂淵源深長,白茶,終以其獨特的風味在各茶類間獨樹一幟,無可替代。

肆拾玖坊【西門吹雪】白茶

即將開始火熱預定

敬請期待

·END·

文 /嫣譽君

圖 / 網路

【您還能看到這些茶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清茶一盞,數年塵夢
痛風患者喝淡茶水好還是蘇打水好?其實喝這杯水才更利於健康!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