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次東西方文化的碰撞,用文房木器訴說

一次東西方文化的碰撞,用文房木器訴說

文房小件賞玩的歷史由來已久,且隨時代更迭而變化。中國古代文人有著極高的內涵和藝術造詣,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出現,才讓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在幾千年來延綿不絕。如今我們回首這段往事,追尋的不僅是藝術品本身,更多是一種人文精神的關懷。

2018年5月22日下午,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和佳作書局(Paragon Book Gallery)主辦的「士林典藏:文房木作小件的典範價值」學術研討會暨《士林典藏——稀見木作小文房》新書發布會圓滿結束。之前我們曾為您呈現過此書的精要介紹及創作背景,今日藝狐君帶您走進央美,近距離感受這次活動的熱情。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尹吉男,《士林典藏》作者馬科斯·弗拉克斯(Marcus Flacks),著名作家、收藏家海岩,中國古傢具收藏家、研究學者柯惕思(Curtis Evarts),中國古傢具收藏先行者蔣念慈,古傢具研究者、鑒定修復專家張金華作為發言嘉賓,就「文房木作小件的典範價值」進行研討。著名主持人竇文濤擔任本次活動的特邀嘉賓主持,來自收藏界的專家和愛好者近四百人濟濟一堂參與了本次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

明清傢具曾屢屢颳起海內外收藏之風,而作為這些傢具配件的木作文房小件吸引人們的目光卻是近些年才發生的事。在中國古典傢具交易的黃金時期,它們只是交易中的添頭或是作為吸引新入市的買家投身傢具收藏的「甜頭」,這類器物購買者多,收藏者卻少之又少,研究者也極少。

《士林典藏》 內頁

《士林典藏》 內頁

2014年,馬科斯將其二十年間經手、研究的珍稀木作小件整理出版了Custodians of the Scholar』s Way,圖書一經出版便引起了圈內人士的極大關注,國內市場曾一段時間供不應求。

《士林典藏》 內頁

Custodians of the Scholar』s Way書籍封面

2018年,佳作書局聯合文物出版社將《士林典藏》引入中國。作為一家專註於東西方藝術書籍傳播的專業書店,書局耗時3年,邀請專業譯者、編輯、設計師參與,並不惜工本在比利時印刷,力求將《士林典藏》中文版打造成一部經典著作。

《士林典藏》中文版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王春辰代表美術館和張子康館長開場致辭,他對佳作書局將本場活動帶到美術館舉辦表示感謝,並表示美術館首次迎來一位來自文化界、收藏界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浸染多年的國際友人——馬科斯。他的《士林典藏》向我們集中展示了文房小件之美,也重現了一個古代文人的生活環境,這本書的出版以及發布是將失去的傳統,失去的文化帶到我們面前。

王春辰開場致辭

作者馬科斯對出品方佳作書局和其他合作機構的付出表示感謝。他說《士林典藏》誕生於他對這些非凡物件一生的喜愛,這本書關注文房小件的歷史和美學背景以及它們被使用的原初情境。為此,他在書籍的設計、色彩、材質上都傾注了許多心血,運用了很多攝影、中國畫、建築細節,在視覺和敘述上構建了「賞古」、「自然之氣」、「仕女名妓」、「無常之時」以及「皇家內廷」五個書房。馬科斯認為文房小件是「文人生活方式」在現代的遺存,現代東西方人正越來越意識到它們的價值,通過它們為現代生活注入古代文人的精神。

馬科斯講述《士林典藏》的誕生

作為嘉賓主持,竇文濤的幽默睿智以及對文房的認識讓整個研討會驚喜不斷,讓聽眾意猶未盡。竇文濤表示自己的朋友圈幾乎都是收藏圈中人,多年以來也是由這些朋友傳授中國文人的種種趣味,並加深了自己對文房木作的深刻理解。研討過程中,他從自己的收藏經驗出發,結合自己對器物美感的直觀感受,帶動嘉賓們探討主題中未被發掘的深意。

竇文濤主持開場

海岩從一位藏家的角度闡述了收藏文人小件的重要性。他講述了自己的興趣從傢具轉向文人小件的契機,並且認為文人小件較之傢具更能體現古代文人的意念、靈魂和情趣。文房器物承載著中國傳統的社會人士和審美追求,在全球化和商業社會的衝擊下接續了中國的現代和古代。現今收藏界對小件的需求增長,體現的是現代人對古代文化高峰的追摹。

海岩發言

2018年5月張金華講述了文玩小件的地域特徵。他認為小型文房件和大型傢具的生產形式有一定區別,有很多文人自己參與到製作之中,但仍可以從地方材質、製作工藝,甚至從粘合劑的角度去區分文玩小件的地域特徵。隨著細節研究的推進,人們還可以從考古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張金華髮言

尹吉男教授談到明清文人對木製小件的鑒賞和審美問題。他認為古典時代已經終結,但是留下的器物保留了我們對於古典的想像,傳統就是我們對古代的一個想像。他漫談了當下對傳統、白話文語境對文言的精緻世界的想像,認為現代化的過程就是精緻性不斷喪失的過程。但是他仍期待大家能夠在一個真正的文房裡進行關於古代世界的探討。

尹吉男發言

柯惕思先生分享了他收藏物件的一些心得。流暢的線條、溫潤的手感、木料特殊的光澤,以及獨特的榫卯結構是尤為吸引的。而且越是素雅的東西越難得,因為比如黃花梨這種木料,本身就有優美的紋路,如果有雕刻而又與紋路不協調,反而破壞了整體的美感。

柯惕思發言

蔣念慈講述了自己對近三十年來古典傢具文玩收藏趨勢的觀察。二三十年前,文玩小件還被包含在「雜項」內,屬於小眾收藏領域。而80年代,中國古典器物向海外輸出的過程中經歷了認知和梳理的過程,這也體現在了《士林典藏》收錄的文房小件上。現在人們逐漸開始挑選具有特殊形狀、特殊材質的精品。之後,人們對器件身上複雜的工藝、獨特的材料、傳統的寓意都會有更高的要求。蔣念慈認為小件的價格體現著製作工藝的難度,也是它經歷歷史淘刷後的證明。

蔣念慈發言

正如馬科斯在書的前言中所述:「明和清初,奢靡享樂之風大盛,世人多看重名匠之作,裝飾虛張浮誇。那些樸實的佚名匠人製作的精彩文房小件,置於書房之中,抵消了世間的浮華之風。它們置於畫案書桌,是保衛人們文化和審美的最後堡壘,而此種文人之『道』,正是中國文化與藝術的立足基石。」

活動花絮

現場抽獎環節的獎品來自佳作書局提供的《士林典藏》

兩位幸運觀眾得到了諸位嘉賓簽名的紀念海報一張

本次餐飲支持方北京萬國城酒店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準備了豐盛的茶點和晚宴

晚宴期間嘉賓愉快交談

馬科斯與老友柯惕思熱情擁抱

馬科斯在佳作書局為讀者在書上簽名

柯惕思在佳作書局為其著作簽名

觀眾登記排隊入場

現場觀眾踴躍提問

現場嘉賓專註地聆聽研討

竇文濤以其詼諧幽默的主持風格使會場氣氛十分活躍

嘉賓被熱心觀眾團團圍住

蔣念慈在佳作書局為其著作簽名

馬科斯在佳作書局接受媒體採訪

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佳作書局

協辦:文物出版社、《收藏》雜誌、窄門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狐在線 的精彩文章:

又一大波名人舊藏珍品齊聚倫敦春拍!
香港春拍火了!蘇富比單日成交近14億港元!

TAG:藝狐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