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日消暑,假裝在一百年前的老北京

夏日消暑,假裝在一百年前的老北京

又逢夏日將至,消暑又成大事。

但事實上,對於現代人來說,消暑其實也是一件頗為乏味的事情,因為選擇只有一種——躲在空調房裡。

空調房帶來了涼爽,也極大的降低了我們和自然的親和度。去年,瘋胃君去東海某島消夏,結果島上斷電4個小時,整個酒店的客人都跟瘋了一樣圍繞著店主大喊大叫,一分鐘也不能耐受。瘋胃君也是一樣,躁動不安。若是小時候,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呢?

讓我們假裝穿越到100年前的老北京,看看那時候人們怎麼消暑。

據說,老北京有四大消暑勝地,即什剎海、葡萄園、菱角坑、二閘。其中尤以什剎海最有名。這裡的荷花市場開辦於晚清同治年間,環海而建,風物絕佳。

如果你耐心找找,會在前海北沿18號找到一塊「西城區重點保護文物」的石碑,這裡就是昔日的會賢堂飯莊。

會賢堂據說菜做的一般,只是因為所處有接天蓮葉、映日荷花,所以倍顯涼爽,這裡也就成了京城大佬消夏聚會的地方。後人對會賢堂的回憶,無非一個「水晶肘子」,一個「冰碗」。

前者是白煮肘子,加上一點做皮凍的方法,批開後片片晶瑩,雖然味道沒有什麼特別,但勝在顏色清淡,讓人看了比較有胃口。

而「冰碗」則存在較大爭議。唐魯孫對於冰碗評價很高,他說什剎海附近的十畝荷塘,是引自京西玉泉山的泉水,因此河鮮(蓮藕、蓮子、雞頭米一類)品質特佳,勝過西湖。

而會賢堂會提前儲存大量冰塊,到時候用極大的磁碟整盤鋪上冰,上面放著各種河鮮,不但涼爽,而且看著就覺得十分清心火。這種冰碗價格極其昂貴,就好比今天請貴客要點的門面菜,少不了一份生魚片大拼盤或者龍蝦兩吃,冰碗是當時大佬們必須擺的排場。

而梁實秋的觀點剛好相反,他對冰碗就一句話的評價:

北平的冰是從什剎海或護城河挖取藏在窖內的,冰塊里可以看見草皮木屑,泥沙穢物更不能免,是不能放在飲料里喝的。什剎海會賢堂的名件」冰碗」,蓮蓬、桃仁、杏仁、菱角、藕都放在冰塊上,食客不嫌其臟,真是不可思議。

若是沒有進會賢堂的資本,普通的遊客也能在荷花市場吃到平民版的冰碗。這裡有幾家藕局,即河鮮店,如鄭家藕局、景四爺藕局等等,有資料說:

席棚里都擺著幾個注滿清水的大木槽,木槽中泡著酥甜汁多的果藕,槽邊戳著一捆捆長挺的鮮蓮蓬,蓮子飽滿。席棚前的大木案上鋪著整塊的藍布,擱著盛水的木淺兒,旁邊的一個大青花瓷盤子里盛著果實豐盈的河鮮兒」

行吧,這裡來一小碗,所費無幾,快樂同樣。不過就當時的價格來說,至少也是相當於那個時代的哈根達斯。

舊北京的高端消暑市場,是建立在北京有完整的冰窖系統的前提下的。若是沒有冰,也就沒了消暑之樂。

至今,北京還有個地名叫冰窖口衚衕,就在安定醫院附近。

另外,還有個很有生意頭腦的老闆,租下了一個昔日的冰窖,用來開餐廳,下圖就是:

用冰最多的當屬皇家。

《大清會典》有個詞條,叫「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這裡略作摘要:

凡伐冰取諸御河……歲以冬至後半月,部委司官一人,募夫伐冰,取其明凈堅厚者,以方尺有五寸為塊。凡納冰,紫禁城內窖五,藏冰二萬五千塊;景山西門外窖六,藏冰五萬四千塊;德勝門外窖三,藏冰三萬六千七百塊,以供各壇廟祭祀及內廷之用。德勝門外土窖二,藏冰四萬塊;正陽門外土窖二,藏冰六萬塊,以供公廨……設暑湯之用。

冰窖的本質就是一個深藏地下的儲藏室,但問題是,這冰窖不是你想修就修的。

據說,皇家冰窖制度極嚴,對所招技工及壯工須經複審,合格者之姓名、住址登記於花名冊,發其腰牌後方可進窖勞動。(大概是出於食品安全的考慮)

而一人之下的王爺們也不能隨便修。據說,清王朝統治二百餘年,王府冰窖僅六處—恭王府窖、肅王府窖、禮王府窖、慶王府窖、豫王府窖、浚王府窖。

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與英、美等十一國簽訂了《辛丑條約》後,國庫越發空虛,難以支付官窖、府窖所需之經費,遂允許民間經營冰窖。辛亥革命後,民營冰窯空前發展。

嚴緇生《憶京都詞》注云:

冰窖開後,兒童舁賣於市,只須數文錢,購一巨冰,置之室中,頓覺火宅生涼,余嘗戲為水晶山,南中無此物也。

那時候的普通中等人家,都用得起冰。講究人家用硬木,一般人家用普通木櫃,把一塊一尺見方(也有說一尺寬,三尺長的)冰塊放在柜子里,即可成為」土冰箱「

這種土冰箱,恐怕是沒法幫助食物長時間保鮮的,比如飯菜要過夜,看來很危險。但是用來儲藏水果,來個冰西瓜或者冰鎮綠豆湯什麼的,卻毫無問題。如果太熱,還可以把冰塊直接搬到屋裡,雖然沒有今天空調的作用,但看著心裡也清凈啊。

梁實秋雖然對會賢堂的冰碗懟的不輕,但是對另外一處冷飲店——信遠齋的酸梅湯,卻評價極高。

信遠齋設在琉璃廠,夏天來挑古董、看字畫的京城大佬們,常常來信遠齋消暑。信遠齋的酸梅湯,特點一個是濃郁,一個夠冰涼,梁實秋尤其激賞的是,這裡的酸梅湯是用小罐裝好,隔著一層再放在冰裡面的,因此又涼又衛生。

梁實秋先生憤憤的說了一句:」我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人動腦筋把信遠齋的酸梅湯製為罐頭行銷各地,而一任可口可樂到處猖狂。「

以上所述的都是被動製冷時代的產物,到了上世紀20、30年代,美國、歐洲相繼研究出家用冰箱,但是這種東西極為昂貴,除了少量達官貴人和高級飯店可以用到以外,普通百姓還是依靠冰窖和自然方式解暑了。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瘋胃MadStomach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你去了海南,卻吃不到海南雞飯?
清代著名作家寫的《食物的法則與秘密》,記錄400多道菜肴

TAG:瘋胃MadStoma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