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安石與蘇東坡的愛恨情仇

王安石與蘇東坡的愛恨情仇

北宋由於重文輕武的緣故,文學藝術的發展登峰造極,造就了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尤其在仁宗時期,「鉅公輩出,尤千載一時也」。唐宋八大家中的六家在這個時期隆重登場。

景祐五年(1038年),西夏脫宋自立與大宋爆發戰爭,國內兵變民變四起,此時的大宋朝內憂外患,面對嚴重的統治危機,仁宗皇帝拜范仲淹為相、主持「慶曆新政」開展一系列改革,歐陽修也是新政的積極倡導者。因反對勢力龐大,范仲淹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歐陽修也被貶至滁州。歷時僅一年多的新政以失敗告終。多年以後,受到范仲淹和歐陽修讚賞的王安石以另一種面貌又開始了變法。

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趙頊繼位,趙頊是一個銳意圖新的皇帝,在當太子時,趙頊就讀過王安石給仁宗皇帝的上疏,對王安石的改革思想極為讚賞。此時的王安石,由於沒得到重用,以為母服喪為由已辭官三年。趙頊甫一登基,就立即啟用王安石。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拜相,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史稱「熙寧新法」,此時的王安石在神宗的支持下,權重望崇,炙手可熱,一躍成為大宋的風雲人物。

歷史上任何改革都會遇到反對派,「熙寧新法」也不例外,而反對新法的代表人物,便是少年成名的司馬光,面對昔日的好友兼同僚,司馬光多次勸諫王安石放棄變法,而此時的王安石銳不可當,一意孤行。司馬光為了表明立場,向神宗自請降職退居洛陽專心編纂《資治通鑒》去了,把舞台留給了王安石。

熙寧四年(1071年),司馬光離開朝廷的這一年,大才子蘇東坡剛剛守孝還朝,眼見朝野凋零,物是人非,昔日的師長大多被迫離京,蘇東坡憤而上書,反對新法。蘇東坡的行為遭到了王安石為首當權派的彈劾和打壓,於是蘇東坡請求外調,被授為杭州通判。此後,蘇東坡輾轉任職密州、徐州、湖州。他在各地任職時革新除弊,政績斐然。

熙寧七年(1074年),天下大旱,而王安石的「青苗法」仍然嚴苛在民間執行,導致農民還不上官府貸款,只有背井離鄉,流離失所。汴京一個叫鄭俠的監門小吏繪製了《流民圖》,冒著欺君之罪呈到神宗面前。此時變法已遭到上下各階層的的控訴。神宗對變法產生了動搖,遂罷免了王安石的相位。此時,王安石提拔的呂惠卿為了防止王安石再度掌權,竟然上書構陷王安石。

熙寧八年(1075年),王安石再次拜相。而呂惠卿被貶為陳州知州。而這次拜相,一切都已經變了,一些守舊大臣和皇親貴族聯合起來反對新法,更嚴重的是變法派內部分裂嚴重,變法難以為繼。

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長子王雱突然病故,極度悲痛下王安石辭去相位,退居江寧。王雱之死讓王安石對佛教的無常有了更深的感悟,此時的他不再有政治地位的掛礙,時常帶著乾糧騎著驢去附近的定林寺拜訪高僧,或是在家中註解佛經。王安石曾給女兒回信到:「青燈一點映窗紗,好讀《楞嚴》莫憶家,能了諸緣如幻夢,世間惟有妙蓮花。」由此可看出王安石對於世間名利如夢如幻的感悟。此時,離開了王安石的變法派依然活躍在政壇上。

元豐二年(1079年),蘇東坡在湖州知州任上,給神宗寫了一封謝表,本是例行公文,性情直爽的蘇東坡卻在信中表達了不滿,然而就是這樣的公文,被變法派抓住漏洞,給蘇東坡羅織了死罪,借蘇東坡之名望以震懾反對派。蘇東坡被捕入獄後,官員們避之不及,唯恐引火燒身,蘇轍為了救他,願意以辭官來抵罪,然而以蘇轍胞弟的身份難以服眾。蘇東坡命在旦夕之時,王安石及時上書神宗,以「太祖遺訓,不殺士人」為由,為蘇軾求情。這場「烏台詩案」,終以王安石的一言定下基調,蘇東坡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

蘇東坡到任黃州後,因為「不得僉書公事」,生活困窘,為了補貼家用,他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由來於此。

雖然物質匱乏,但是蘇東坡卻找到了另外一種富足,他定期到城南安國寺,親近當時的住持繼連和尚。以佛教的中道、一切皆空的思想打坐,覺照內心。他的《百步洪二首》中以流水比喻人生:

「紛紛爭奪醉夢裡,豈信荊棘埋銅駝。覺來俯仰失千劫,回視此水殊委蛇。君看岸邊蒼石上,古來篙眼如蜂窠。但應此心無所住,造物雖馳如余何。」蘇東坡看到了世間紛爭,都是過眼煙雲,要斷除迷念,心無所住,不貪著於現實事物。

元豐七年(1084年),王安石大病一場,病後作《讀》一首:

身如泡沫亦如風,刀割香塗共一空。

宴坐世間觀此理,維摩雖病有神通。

此時的王安石意識到肉身不過是四大和合而成,並無自性,如同泡沫與風都是虛幻不實的,不論是刀割,還是塗以香油,不論感覺是舒適還是痛苦,在本質上都是空的,沒有必要因此產生憎愛。維摩雖病,卻能具有廣大神通,入於解脫法門,令人心生敬意。有感於此,王安石不希望物質財產成為修行的障礙,他將城郊的宅院捐贈出去改為寺院,並請神宗賜寺名曰「報寧禪寺」。王安石捐出宅院後,在江寧城內另外租房居住,生活變得十分拮据,神宗知道以後十分不忍,賜予王安石許多黃金,王安石又全部捐贈給寺院。

這一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蘇軾接到任命後並不急於上任,他先渡江游廬山,在廬山遍訪名寺,在東林寺參謁住持常總大師,對大師所說「無情說法」進行參究,他領悟到佛法不離現實,一切事相都在演說妙法,佛法盡虛空遍法界。他將悟境寫出獻給常總大師,曰:

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離開廬山後,蘇東坡到江寧拜訪王安石。十四年來,朝廷已物是人非,兩人早在詩詞唱和中由政敵變成了知己。王安石知道蘇東坡要來,非常高興,早早地騎著毛驢到江邊去等蘇東坡。蘇東坡在船內看到王安石亦十分欣喜,連帽子都來不及戴上,穿著便裝就去拜見王安石。兩人相見甚歡,攜手相游,談詩論文,分享教理。蘇東坡在江寧逗留數日,離別時王安石依依不捨,勸蘇東坡在江寧定居,雙方可以時常交流。蘇東坡回想起從前的種種,十分感慨,這種歸隱田園的生活是否太晚了?蘇東坡最終還是走了,這是二人最後一別。王安石對人感嘆道:「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元豐八年(1085)年,心力交瘁的宋神宗去世了。第二年,離開朝廷15年的司馬光被啟用為相,而蘇東坡也重回朝廷被委以重任。司馬光上位以後將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廢除。蘇東坡看到司馬光涇渭不分的廢除新法,提出新法有不少可取之處,應予以保留。此舉惹得司馬光大怒,大罵蘇東坡為「奸佞邪惡之徒」,蘇東坡又一次被外放了。王安石得知新法盡廢的消息後悲痛不已,於次年病逝。而司馬光也於同一年病逝。

王安石曾寫《歸依三寶贊》,表明了自己皈依佛門的心愿:「歸依眾,梵行四威儀。願我遍游諸佛土,十方賢聖不相離。永滅世間痴。 歸依法,法法不思議。願我六根常寂靜,心如寶月映琉璃。了法更無疑。歸依佛,彈指越三祗。願我速登無上覺,還如佛坐道場時。能智又能悲。三界里,有取總災危。普願眾生同我願,能於空有善思維。三寶共住持。」

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啟用變法派,蘇東坡因曾經站在司馬光一派,連續被貶。蘇東坡一路從杭州被貶到荒涼的儋州。蘇軾常穿僧衣,但在與客人相見時在外面加穿官服。被貶惠州時,他到禪宗的祖庭南華寺朝拜,他對南華寺住持重辯說:「官服壓在僧衣上對僧人不敬,還不如真的出家。」然而重辯對他說:「做一個佛教的護法居士也非常重要。」蘇東坡這才釋然。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六十五歲的蘇東坡歷經艱辛,在北歸的路上溘然長逝!大臣張方平曾對王安石說:「儒門淡薄,收拾不住,皆歸釋氏。」王安石欣然嘆服。廬山歸宗寺住持了元禪師曾致信蘇東坡,勸他將過去「一筆勾斷」,「尋取自家本來面目」。

如此,兩位北宋的大家閱盡世間繁華,歷經悲歡離合,最終認清自己,放下恩怨,由儒入釋,實現了自我解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曼荼羅畫舍 的精彩文章:

TAG:曼荼羅畫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