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拾金送還施主,給酬金他不要,師傅不但沒誇他還給了兩個耳光

拾金送還施主,給酬金他不要,師傅不但沒誇他還給了兩個耳光

拾金不昧可是說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小被教育,撿到別人的錢財應該歸還。並且這種教育已經在我們的心中建立了牢固的基礎印象。

但是,拾金不昧真的完全是一件好事嗎?世界上的事情本來就沒有那麼絕對的,但凡一件事總是有兩面性的,不妨接著往下看

明朝時期,流傳著這樣一件事情,杭州學政王新知手下有一個得意門生,這個門生才華橫溢,家世顯赫。也就是常說的富二代了。可是人家這位富二代不但家裡面有錢,主要還有才有德。

拾金送還施主,給酬金他不要,師傅不但沒誇他還給了兩個耳光

他從小跟隨學政學習諸子百家的經典,深受熏陶。

一日,這位門生出遠門,因為天已經漸晚,就在客棧中休息,店掌柜給他挑了一間上等的客房供他休息。

一夜無事,第二天這位門生準備趕路 ,在收拾行李的時候意外發現床下有一個鼓鼓的包裹,書生好奇,打開包裹一看,原來是沉甸甸白花花的銀子。這書生提著銀子去找店掌柜,問他是否知道這銀子的來路。店掌柜說不知,書生決定把銀子交給官府,讓官府交還失主。

說來也巧,失主因為失去了銀子也將丟失銀子的事情告訴了官府。

就這樣,在官府,書生直接將銀子交還了失主。失主很是感激,提出要支付書生酬金。

這書生根本不是缺錢的主,說什麼也不接受失主的賞金。

拾金送還施主,給酬金他不要,師傅不但沒誇他還給了兩個耳光

這事在書生家鄉傳開,大家都說書生如何賢德,拾金不昧,不受賞錢,書生也很是驕傲,以此來炫耀。

不日,消息傳到了書生師傅學政王新知的耳中,王新知喚來自己的徒弟,這書生本以為師傅會大加讚賞自己,沒想到師傅非但不讚賞他,還說他敗壞風氣,隨手賞了他兩個耳光。

書生不解,忙問師傅錯在幾何?

王新知說:「你這次拾到金錢還與失主,而不接受他的賞賜,當下次別人撿到錢財,自然會以你為參照。你不接受賞錢,別人就會礙於你的作為,不好接受賞錢,這樣長此以往,就不會再有人歸還失物,畢竟他們就算歸還也得不到應有的好處。」

其實,這故事無非說的是現在很是常見的現象--道德綁架。我們在反覆宣傳所謂的拾金不昧、善待老幼,但是這些宣傳應該有一個最大的前提,那就是接受這些觀點的人都是「聖人」。他們會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達到社會所要求的標準。

拾金送還施主,給酬金他不要,師傅不但沒誇他還給了兩個耳光

試問,普天之下有幾個聖人,就是我們常說的孔夫子都有犯錯的時候,難道要求云云眾生去效仿孔子嗎?

現在的很多新聞都會報道,某年輕人不給老人讓座遭到老人的大罵,有人甚至調侃這是壞人變老了。其實,不是壞人變老了,是整個社會道德反逼著大眾去給老人讓座。不讓座是本分,讓座是修為。

拾金送還施主,給酬金他不要,師傅不但沒誇他還給了兩個耳光

堅持本分本沒有錯,但是在媒體大肆渲染修為下,不讓座在潛意識中就變得是一種「不道德」的體現了,這和上面故事中是一個道理。

只有讓人們知道做好事既能得到道德的提升,有能得到切實的利益,才會有助於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而不是盲目去宣傳所謂的「道德楷模」,來換取大眾的效仿。

只有這樣,社會才不會出現老人摔倒不敢扶、歹徒行兇不敢管、拾到錢財不想還等等中國特有的畸形的社會問題。

宣傳沒有問題,可要適時適度適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小強 的精彩文章:

趙禥的故事:一天寵幸三十多個女人的荒淫帝王
女真人呼岳飛「岳爺爺」,西夏人呼他為「狄天使」,戰力不輸岳飛

TAG:史小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