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鬼吹燈》系列最大的敗筆:演員換來換去,缺少漫威的格局

《鬼吹燈》系列最大的敗筆:演員換來換去,缺少漫威的格局

文/李金甫

《鬼吹燈》系列的《雲南蟲谷》即將上映了,網上出現了很多分析這部電影看點的文章,筆者都讀了,也同意部分評論人的觀點。毫無疑問,作為《鬼吹燈》大IP的衍生電影,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又是一部賣座的電影。

不過,到底能有多賣座,是否能滿足觀眾朋友對這部電影的期待,筆者不好說。畢竟,成就一部電影的絕對不是IP一方面因素,而是綜合因素導演的水平,編劇的水平,以及演員的選取等,都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然而,作為超級IP,《鬼吹燈》系列的整體運營無疑是極為失敗的。美國的影視全產業鏈的知識產權格局,以及日本動漫的知識產權全產業鏈運營等,都是中國極為缺乏的。《哈利波特》系列創造了5000億美金的市場神話。一個系列的漫威超級英雄,創造了更大的市場神話。

很難想像,《哈利波特》系列的主角由不同的人去演會是什麼糟糕的效果。更無法想像,《權利的遊戲》不同的季由不同的演員來演會是對么噁心到事情。然而,《鬼吹燈》就存在這樣的問題。

首先,在知識產權層面,當年天下霸唱為了變現,做了很多零碎的買賣,導致很多分部的版權在不同的人手裡,不利於綜合開發。其次是,整個《鬼吹燈》沒有一個整體的運營思路,所有拿了版權的人,都想一鎚子賺大錢,在版權期內實現利潤,沒有人想做成一個巨大的知識產業孵化器,孵化一個產業鏈出來。

三部電影、兩部網劇,演員換了一波又一波,口碑參差不齊。很難想像,鋼鐵俠換個人演會是多糟糕,很難想像,美國隊長還給人演會有多恐怖,很難想像,綠巨人換一張面孔、黑寡婦不是斯嘉麗,這將是多麼大的事情。

為了節省成本,版權方不顧觀眾、讀者的感受,換來換去,最終讓《鬼吹燈》影視化後的口碑越來越不好。這是《鬼吹燈》系列最大的敗筆。即便是《雲南蟲谷》獲得了較好的票房,也不會對下一步產生積極的影響,因為下一步一定是重頭再來。

真正的IP運作是一個世界觀統領,進行全面的運營,而不是為了變現,為了賺快錢。如此格局是成就不了超級產業鏈的。有類似遭遇的項目有很多,如劉慈欣的《三體》。《三體》可以做一個「星球大戰」格局的超級IP,可惜在中國影視人手裡成了難產的次品。真是悲哀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十立鋪 的精彩文章:

《脫單告急》算得上中國版的《美國派》嗎?
吳卓林女友的媽媽該不該向吳綺莉要生活費?

TAG:三十立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