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感知型企業:用數據做為感知的觸角

感知型企業:用數據做為感知的觸角

在2017年Teradata Partners全球用戶大會上,Oliver就帶來了與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Mohan Sawhney教授合著的《感知型企業:數據驅動的商業決策演進》,現在中文版也正式出版並來到中國。

至頂網CIO與應用頻道 05月25日 人物訪談(文/王聰彬):5年前,Teradata天睿公司首席運營官Oliver Ratzesberger剛剛加入Teradata時就在關注如何通過技術、方法、產品獲得成功。2年前,他在迪斯尼世界分析師大會上給1500多位數據科學家、高級分析人員介紹未來企業的發展方向。

正是這次分享成為一個契機,一些高管紛紛建議Oliver應該寫本數據分析相關的書,來幫助不同行業的企業通過數據取得成功。

感知型企業:用數據做為感知的觸角

Teradata天睿公司首席運營官Oliver Ratzesberger

所以在2017年Teradata Partners全球用戶大會上,Oliver就帶來了與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Mohan Sawhney教授合著的《感知型企業:數據驅動的商業決策演進》(The Sentient Enterprise: The Evolution of Business Decision Making),現在中文版也正式出版並來到中國。

感知型企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Teradata所提出的感知型企業,是讓企業可以像人一樣可以感知環境的變化並進行反饋,企業則可以在激烈競爭的商業環境中獲得成功。

《感知型企業》一書則為根據數據增長速度做出快速決策的企業提供了路線圖,並概述了感知型企業的五大基礎特質:

主動性:能夠感知下一個機會的信號或預警下一次危機的小趨勢;

無障礙:企業作為單一的組織存在,而不會受到數據孤島的阻礙或瓶頸影響;

自動化:能夠聆聽數據,並進行實時決策,無須太多人工干預;

可擴展性:適合任何規模的企業,幫助它們利用任意數據做出業務決策;

可演進性:通過原生的、自然的智能實現決策的演進。

當然感知型企業並不是一蹴而就,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感知型企業的演進分為五個階段,即五個平台的建設:敏捷數據平台、行為數據平台、協同思維平台、分析應用平台和自主決策平台。因為在每個階段中,企業追求和關注的重點不同,數據分析帶來的價值也不同。

根據需求的不同,每一個企業都有著不同的感知方向,Teradata會通過諮詢幫助企業找到洞察所需要的數據分析,之後利用Teradata技術建立可擴展的平台。Oliver舉例到,中國一家企業不希望數據只是存在靜態的數據湖裡,而是獲得動態7*24小時的實時分析能力。一家全球智能手機廠商希望跟蹤每一個供應鏈中銷售的手機,通過數據保證質量以及開發新產品。

而且感知型企業一定要保證結果是可複製的,所以敏捷性和合作性是非常重要的。Teradata Everywhere、四維分析等服務都可以使數據分析儘可能的簡化,通過平台的建立讓數據科學家和其他員工專註於提升最終的業務結果,而不是糾結在細節數據上。

按需構建自己的感知能力

在Teradata看來,金融、零售、通信等行業在感知型企業都在構建自己的感知能力。

像迪斯尼在感知上就走在了前沿,幾年前其就推出了「魔力腕帶」,遊客通過腕帶不僅可以進行消費、訂酒店等,還可以獲得優惠。這種定製化的體驗,讓不同年齡段的遊客都可以得到最優質的服務體驗。

腕帶中的感測器還可以讓迪斯尼了解到客戶的行為數據,比如在哪裡消費、參與了哪些娛樂項目。通過這些信息進行優化,迪斯尼可以將進園數提升4倍,各個項目等待時間可以節省80%。

但相比金融、零售、通信行業在數據的使用上,製造業卻相對滯後。中國是製造業大國,Teradata則看到製造業的前景可期,因為製造業未來的感測器數據將無數不在。

Oliver特別提到四維分析(4D Analytics)在未來製造領域的應用,四維分析可將三維空間位置數據與作為第四維度的時間相結合,特別是在邊緣計算應用中可發揮重要作用,輕鬆管理時間與位置常變變數,並輕鬆結合運營及客戶數據,達到之前無法實現的大規模數據分析。

總體看來,感知型企業在技術角度要做到可擴展性和運營簡便性兩方面,當然文章開頭也提到成為感知型企業不僅僅需要技術,在企業內IT部門和業務部門應該打破孤島式的溝通,建立有效的協作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微軟重組舉措揭示了跨平台體驗計劃
數字變革時代 要做感知型企業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