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會寧老家老物件大全——滿滿的童年記憶

會寧老家老物件大全——滿滿的童年記憶

這些老物件不止一次出現在我們的夢裡,它們伴隨著我們每個人的童年,或喜或悲,這段經歷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顯得刻骨銘心,每一個老物件都在訴說著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千千萬萬彙集成專屬於我們那個年代的特殊記憶!

不知多少個深夜,昏暗的煤油燈下母親熬夜做鞋縫衣服的影子印在牆上,悠長悠長!

小時候還沒有電磨,五穀雜糧,一日三餐都是從這裡一點一點磨出來的,石磨可以說是老家人的命根子,那時候好幾家人排隊磨面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

童年的每頓飯都是母親圍著高大的灶台轉,我則蹲在地上拉風匣扇風,那種雞毛和木箱子還有拉杆之間的摩擦聲或許這輩子再也聽不到了!

石轆杵只有在每年秋收時節才配上用場,平時也就靜靜躺在碾場的某個角落,冬雪化作了春雨,時光在變,但它仍舊守候著家鄉人的每一個春夏秋冬。

隨著一聲巨響,我們總是嚷著父母去拿點玉米豌豆去爆爆米花,儘管沒少挨打,但是那時候流淚著但幸福著。

家裡的牲口吃的草無論是青草還是乾草,都需要這樣一點一點鍘,一年四季都是如此。

每個村子裡都有幾個巧手木匠,往往每家都會做這樣的小板凳,大人小孩子都能坐,很是實用方便。

顛簸箕和篩篩子都是母親最拿手的活,一年收穫的每一粒糧食都要經過母親的手。

木杴、連枷、叉這些農具每家每戶必不可缺,現在隨著機械化發展,有的慢慢退出了歷史舞台,但是這些記憶我們都不會忘記!

扁擔作為最簡單的運輸工具,在那個缺水年代的確對家鄉人的幫助很大,當然把兩桶滿滿的水從幾里外擔到家裡一滴不外漏的確是一項技術活,家鄉人基本都具備這項技能。

這種手電筒在沒有電的年代算是家裡最亮的發光體,後來通電有了充電的礦燈,隨著電燈歷史的發展這兩種燈我們現在也很難再見到。

旱煙鍋那時候是每個家鄉人的最愛,隨著香煙的普及很多人不願再抽旱煙,但是很多老頭兒還是默默堅守著這種最古老的抽煙方式。

老式腳踏縫紉機那時候是家裡最主要的傢具,正是有了這個縫紉機母親做起針線來省時省力。

在沒有通電的時候,收音機成為了大山裡面人們了解外面世界最主要的方式,現在每當聽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播報時,仍然難掩激動之情。

全村就那麼兩台黑白電視機,黑白畫面,還雪花很大不清晰,但是全村人都在哪兒看《雪山飛狐》《白眉大俠》一副熱鬧的場景

那個年代磁帶很火,只要是商店進了新磁帶,都會搶著去買,大人們喜歡秦腔,小孩喜歡歌曲,後來錄音機由大型的換著小型的,再有了復讀機,時代在變,那個時候的磁帶記憶依舊如故!

家鄉人更願意叫熱水瓶為「電壺」,其原因到現在我也沒弄清楚,電壺也是每家每戶必備的用品,出嫁女兒的嫁妝電壺是一定不能少的。

自行車作為那個年代主要的代步工具,曾經改變了幾代人的生活方式「永久牌」「鳳凰牌」「飛鴿牌」都是當時風靡一時的。

BB機和手機是信息時代到來的標誌,這兩樣是有錢人的標配。

耕轆、犁鏵、炕桌、老秤、洋瓷茶缸子、算盤、架子車、木盤兒這些老物件正在慢慢走出我們的生活。

這些兒時的玩具和文具滿滿的都是回憶,我們感慨時光的流逝,感慨再也回不到那個時候了,留給我們的只有回憶.

這些小時候的零食現在再也找不到了,或許那時候全是不合格食品,但是吃著香,或許是因為稀少的原因吧。

「三杴九杵子,二十四個腳底子」這項技術現在真的快要消失了,家裡的屋子很多都是土基子砌的牆,現在磚已經代替了土基子。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記憶,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烙印,我們懷念過去的歷史,我們懷念老家的記憶,請我們放慢腳步,銘記這些屬於我們的老家記憶,記住這些曾經帶給我們無限記憶的家鄉老物件!

圖文/陳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食刊 的精彩文章:

TAG:天天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