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造就了林徽因?

誰造就了林徽因?

她從小耳濡目染,領略到了中國詩詞與筆墨文化的優美。

父親那些用詞精鍊、構思巧妙、充滿詩意的家信,深深影響了她的寫文水平,而每次給父親回信,又鍛煉了她的寫文水平。

為了讓16歲的女兒林徽因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父親去歐洲時帶著女兒。

早在林徽因12歲時,父親就將她送入英國教會辦的培華女子中學學習。

幾年的學習,使她不僅講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語,還知曉了西方歷史與文化。

因此,在倫敦居住時,她順利考入了父親為她選擇的St.Mary′s College(聖瑪莉學院)。

這些在教會學校的學習經歷,即啟發培養了林徽因的才藝——會彈鋼琴,會畫素描......又形成了她的西式思維與做事風格。

初出國門時,林徽因隨父到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等地旅行,見識了風格各異、且不同與中國的建築,激發了她的興趣,又加上受到英國倫敦房東——一位建築師——的影響,認識了一個當時國人鮮有涉足的專業——現代建築學。

就在那時,小小年紀的她,心中萌生了做一名建築師的遠大夢想。

由於徐志摩是林長民的忘年好友,因此緣由,情竇初開的林徽因相識了詩壇新秀徐志摩——浪漫、多情、才華橫溢。

她聰慧、清秀、明麗的氣質深深吸引徐志摩,而她被他的才情,儒雅,及真與痴的性情所折服。

許多個清晨、黃昏,在流水潺潺的康橋(劍橋),留下了他倆人散步談心談詩談文學的身影。

這時,她的父親林長民看到了二人感情上的波瀾。

他不像一般的父親惱羞成怒,一面訓斥女兒,一面急赤白臉與好友翻臉(我覺得林徽因父親的做法,值得有女兒的父母借鑒)。

父親靜觀其變,他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

不久,機會來了——林徽因見到徐志摩夫人張幼儀後,哀怨、絕望,幾日茶飯不思。

父親因勢利導,順水推舟(林徽因告訴父親她想家了),帶著女兒回國,讓距離來冷卻這份熱烈的情感。

林徽因隨父回國,徐志摩又追回國。

然而,父親林長民已經用紅線將女兒和梁思成牽在了一起。

他倆人有著共同的理想。

相處中,感情急速升溫。

在雙方父親的安排下,兩人結伴去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學。

梁思成進入建造系學習,林徽因選修了建築學的大部分課程(該校當時的建造系不招女生,她採取的辦法是註冊在美術系),又在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學習了舞台美術設計。

林徽因後來的婚姻生活表明其父親所牽的紅線成就了女兒一生的幸福。

林徽因夫婦不僅是生活的伴侶,更重要的是事業上的比翼鳥。

他們夫婦是中國現代建築業的奠基人。

兩人一起風餐露宿,走遍大半個中國,考察測繪了數百處古代建築物,撰寫了《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

梁思成寫《中國建築史》時,梁畫圖、林潤筆文章,配合默契。

他們主持設計了新中國的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夫婦都有家國情懷,敢于堅持科學、不計個人榮辱。

在解放初那個棄舊建新的時代,他們夫婦為保護古建築奔走、諫言(在當時他們思想是多麼落後,與時代格格不入,然而歷史卻給出了孰是孰非的答案)。

世間能有幾位夫妻能如此幸運——比翼雙飛!

如同舒婷在《致橡樹》里寫的那樣,她做為樹的形象和他站在一起,「他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他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他們夫婦的愛情就是人人渴望、卻鮮有得到的偉大愛情。

小編說:林徽因既有東方的靈魂,又有西方的眼光,她是事業、愛情、家庭的寵兒,一方面是她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一方面得益於父親林長民對她因勢利導的適時教育。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雅書坊 的精彩文章:

TAG:清雅書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