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的城牆為何是凹凸形狀的?答案還挺讓人臉紅的!

古代的城牆為何是凹凸形狀的?答案還挺讓人臉紅的!

城牆是人類從部落文明走向城市文明的重要標誌,對於古代中國來說,幾乎是無城不牆,城牆建設的越高大厚重,就越易守難攻。

但是每當我們到這些古城牆上遊覽時,會發現古代城牆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城牆上有一排凹凸形狀的矮牆。它有一個名稱,又被稱為「女兒牆或女垣」,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寫的一組南京懷古詩就有這麼一句:「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為什麼凹凸形的牆叫女牆而不是其他稱呼呢?

從功用上來說,凹凸形狀的牆可以起到瞭望、射箭反擊與掩護防禦的作用。成書於東漢的《釋名》對「女牆」的解釋是「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牆,言其卑小比之於城。」意思是凹凸形的小牆像女子一樣是卑小沒有地位的,因此用以女牆來命名。

不過這個說法自從東漢以後,就很少有人提起。反倒是「性崇拜」的說法逐漸流行起來。古代戰爭,多是攻城而少野戰。因此,在城市建築中,性崇拜也體現出來,古代建築仿取人的那個啥器官的形狀或織以圖案,並非僅僅是出於觀賞,而是作為神物來供奉和祭拜的。

把城建得形如女之陰,把城上小牆稱為「女牆」,建為凹凸形,都是希望在戰爭中得到神的庇護,取得得勝利。

那麼,為什麼戰爭中的性崇拜都是以女性的形式出現呢?這是因為古代參加戰爭的多是男性,充滿了陽氣,為了阻止敵人進攻或是戰勝敵人,就只有搬出呈陰性的「女性」了,冀圖以陰制陽。特別是進入熱兵器時代,火炮、火槍出現在戰場,巨大的殺傷力讓冷兵器相形見絀。

在沒有好的反制手段之下,一些守城的兵將竟然會使出一些在今天看來匪夷所思的事情來。讀過魯迅先生《阿長與山海經》一文的應該有印象,魯迅家的女傭阿長對他說:長毛占城時「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牆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

類似現象在歷史上太多太多了,明末農民起義中也多處有記載。內容描述多於直白,這裡就不復贅述了,有興趣者可以網上翻閱。

如今隨著城市化進程,中國有九成五以上的古城牆毀於城市的擴建中,能申遺者寥寥無幾,不得不說是個沉痛的事情。目前保存相對良好的古城牆也就西安、南京、壽縣、蘇州、平遙等幾個城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下 的精彩文章:

貴族真難當!12個皇室成員必須要遵守的服裝穿搭規則!
這個大明皇帝被俘後絕食絕水,自縊而亡,傲骨錚錚!

TAG:文史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