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光數錢,就能減少我們的痛苦 | 研究:金錢到底對我們做了些什麼?

光數錢,就能減少我們的痛苦 | 研究:金錢到底對我們做了些什麼?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聊到了「到底月薪要到多少,才可以保障生活幸福?」因為,目前在我們和想過的生活之間,最大的障礙,還是非常現實的因素——錢。

 


都說談錢庸俗,但它又是一個人人都繞不開的問題。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心理學上的「人與金錢」的關係。






 







Vohs, Mead, & Goode(2006) 做了一系列關於金錢和人的心理狀態的實驗。他們把被試分成兩組,其中一組朗讀一段關於生活在富裕環境中的文字,另一組朗讀一段生活在貧困環境中的文字。然後,兩組被試都被要求做一些實際上無法解開的題目。過了一會兒,研究者把一個人帶進房間,告訴被試說,這位之前解出過這個題目,如果需要的話他可以向大家提供幫助。你們可以向他求助。


 


結果發現,被觸發了關於富裕的想法的人,比起那些被觸發了貧困情境的人,堅持獨立解題的時間遠遠要長得多。

 


通過類似的方法,研究者們還發現,被觸發了關於「很多錢」的想法的人,會更少提供志願服務、更少幫助別人。


 


研究者們解讀試驗結果時說,金錢,會讓人產生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傾向。他們會感到自己不再需要幫助,也會傾向於不讓他人依賴自己。不光發起請求的傾向會變少,幫助別人的傾向也會降低。那些被提醒想到更多錢的被試,傾向於自己玩、自己處理問題、與剛結識的人之間的物理距離也會保持得相對更遠。


 

研究者們暗示了金錢的好處,是讓人感受到自己更獨立了,即便是在非金錢相關的領域,人們的無助和無力感都會降低,會加強個體主義。但壞處是,它某種程度也成為了人們之間的阻隔,讓人們遠離了家庭、朋友,降低了人們彼此連接的動力。


 


人們與金錢有關的心理問題,還有常見的以下兩種(Klontz, 2010):


 


1.    刻意無視金錢 vs.一切為了金錢




刻意無視金錢,被心理學博士Klontz稱為「金錢迴避症」。這類人拒絕面對自己現實的財務狀況,儘可能讓自己「縮小」自己的金錢問題,他們會拒絕整體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以逃避焦慮。比如故意不查自己的銀行餘額,還有拒絕支付信用卡賬單。


 


一切為了金錢,則被稱為「金錢崇拜症」。這類人的表現可能有囤貨、過度購買、工作狂。 他們往往從很小的時候就學到,錢可以解決暫時的焦慮。當他們想要掌控自己的快樂感時,他們就會去賺錢或者消費,但這可能反而又加重了他們內心深處的財務焦慮感。


 


2.    產生在關係中的金錢問題




關係中的金錢關係在Klontz的語境中,特指的是,人們會從伴侶身上試圖獲得財務上的好處。比如通過欺騙對方、或者隱瞞自己真實的財務情況,讓對方多出錢而自己從中佔有。


 


此外,也有一系列已經獲得實證證明的,金錢會給人帶來的消極影響。它們包括

a.擁有更多財富會讓人的共情力下降

(Szalavitz, 2010)。富人比窮人更不能夠體會他人的感受,這可能是因為他的生活中,他人揣度他心意的狀況更多,以至於他對於他人的感受存在一些天真的誤解;也可能是因為意願的下降,當一個人具有更多特權,他的生活更有可能能在不妥協自己的感受下開展。而共情他人並不總是簡單舒服的感受,有時我們必須這樣做是因為自己的生存也需要這件事。而他們會感到動機不足。


 


b. 金錢本身就可能導致成癮

(Gregoire,2017)。研究者發現,富有家庭的小孩,在遇到困難時更容易向內尋找自身的原因(可能因為少了一些可以用來解釋的外部缺失),而向內歸因這一點,被認為和成癮的傾向是相關的。此外,「財富成癮」被看作一種行為成癮。研究發現,當人們在沉迷於賭博、加班、購物時,大腦中的活動、情緒的活動,都和成癮於酒精或藥品的情況有很多類似。這些成癮行動會改變我們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分泌,達到和成癮物質非常類似的效果。   










 


儘管錢有著這些複雜的方面,錢對於提升人類的主觀感受來說,毫無疑問是個神奇的存在。


 


Zhou Xinyue, Kathleen Vohs和RoyBaumeister(2009)的研究發現,錢對於降低痛苦的影響,很可能比你以為的還要直接。先來看他們的第一組實驗:


 


他們的研究將84名被試隨機分配至兩組中,並要求被試完成一項「手指靈敏度」的測試任務。其中一組的任務是「數錢」,即使用80張100元面值的人民幣,讓被試者數。而另一組被試則是「數紙」,即使用80張同樣大小的白紙,讓他們數出數量。


 


數完紙或者錢以後,被試被告知,現在要去電腦上,和一些線上玩家玩一個傳接球的遊戲。當然事實上,那些其實並非真人玩家,而是研究者們設定好的程序。


 


遊戲分成兩種模式,一種叫常規模式,另一種是包含了「社會排斥感」的設計在其中的模式。


 


常規模式中,球會以相同的頻率在四個玩家(含被試)中傳遞;社會排斥模式中,則會在10次傳球後,再也不把球傳給被試(即讓被試感受到被排斥)。


 


在「數錢」和「數紙」的兩組被試中,都會有人,被電腦隨機抽中,進入社會排斥模式的傳接球(參與者並不知情)。其他人則在常規模式中進行遊戲。遊戲結束後,所有被試需要填寫自尊量表以及積極與消極情緒量表。


 


實驗結果驚人地發現,

在傳接球遊戲,被隨機選中受到「社會排斥」時,「數錢」組的人感受到的消極情緒與自尊傷害,遠比「數紙」組的人更低。


 


研究者們說,這個試驗結果說明,

當人們感受到被人排斥時,都會產生痛苦、不快等負面情緒。而「金錢」的出現(僅僅是數錢的動作)就能夠減輕這種不愉快的感覺。


 


金錢不但能讓「別人是否喜歡接納我」變得不那麼重要,甚至還能直接降低人們生理上的痛苦。


 


這三位研究者也做了另外一組實驗,證明錢的出現、數錢的動作也會影響人們對生理疼痛感的評估。錢會緩解人們生理上的痛苦感(Zhou et al., 2009)。


 


他們將96名被試隨機分組進行同樣的「數錢」或「數紙」的任務中。此後,被試們會接受一組疼痛測試。研究者讓他們將手指放入溫水與熱水之中。然後報告自己手指的疼痛程度。


 


結果發現,

在受到生理疼痛刺激時,「數錢」組被試所感到的主觀疼痛感要明顯低於「數紙」組的人。


 


錢會讓我們更不容易感受到痛苦,看起來一定程度上也是真的。









 



學者認為在人們眾多的經濟決策中,投資理財決策所獲得的收益,才是造成高收入群體的資產與中低收入人群拉開幾何級數差異的原因,即個體收入水平的關鍵因素(Haushofer & Fehr, 2014)。也就是說,

決定了你的財富數量的往往不是你的工資多少,而是你如何去投資理財。


 


在學習投資理財之前,更基本的要求,是首先找到和金錢一個正確的關係。根據前文提到的,金錢迴避與金錢崇拜兩種不同的傾向,人們也可被分為「花費者」和「節約者」兩大類。


 


花費和節約本來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的範圍內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但如果過度花費已經讓你產生了一定的「金錢迴避」傾向,你雖然好像還沒有出現財務危機,但總是有一種焦慮感,以下7條建議你可以試試:


 


*給過度花費者的建議:




1.    暫停使用信用卡或網上的信用系統。在一段時間內,只使用現金。這會很直觀地讓你了解每個月你有多少錢可以使用,從而對自己的消費能力有客觀直觀的感受。




2.    當你需要用現金的時候,自己去從自己的銀行卡里取錢,及時看到自己賬戶數字的減少。




3.    停止提前消費。不要因為現在打折、這個可能會用到、下個月我會做這件事,提前做任何消費。當事情到來的時候再付錢。




4.    告訴一個朋友或者家人你的存錢目標。讓他們督促你,向至少一個人袒露你真實的財務狀況。




5.    當你達到了存款目標,要給自己獎勵,但只能花費其中的一部分,你自己決定百分之多少可以用來作為激勵。




6.    買任何東西之前,停一停認真問問自己你是否真的需要。




7.    思考未來,無論這件事多麼令你感受不舒服。算一算你孩子上學要花多少錢,你到退休會需要多少錢。你要對自己一生的儲蓄有所規劃,建立長遠的理財目標。


 


但如果,你是一個過度節約者,一花錢就讓你覺得不舒服,情感上真的會為花錢感到痛苦,你身邊的人都覺得你應該在物質上對自己更好一些,你可能也需要試試以下3條。因為錢是可以賺的,你的人生只過一次。






 


*給過度節儉者的建議:




1. 

提前為那些值得享受的東西做好預算,提前把那部分現金準備出來,比如假期。不要用信用卡消費,這樣會讓你在消費時更放鬆。




2. 當你想買一個東西的時候,也要告訴一個朋友,告訴他們你會在什麼日期前把它買下。儘管這聽起來有點無聊,但他們會督促你做必要的消費。




3. 用另一種方式想想過去和未來。過去有沒有一些時刻,原本可以更加難忘,因為你的節約,錯過了一些重要的體驗。再想想未來你還要經常重複這樣的遺憾嗎?


 


最終,我們是我們金錢的主人。你要對財務問題有一種自信,你能夠了解它、計劃它、安排它。迴避和幻想,都不能改善我們與金錢之間的關係。接受自己對於金錢的需要,但不讓金錢成為自己的阻礙,也是自我接納重要的一部分。


 


正文部分到此結束。


 


在當下這個時代里,追求金錢的確成為了追求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好的生活質量,更精緻的衣食住行,更有餘力地去回饋愛你的人,和更多一直渴望卻因囊中羞澀無法下手的事物,都是薪水增加就可以助你實現的願景。


 


再多鋪天蓋地的精神引導,也只是給你開脫之由,從未賦予你面對金錢世界的行動方案。這個時代,你需要一把藝術利刃,斬斷縛心繩索,探尋真實自我。


 


5月18日-5月20日

智聯招聘

奇妙夜品牌活動第三季

「這不是妄想」藝術展

將在

北京798橋藝術空間

開幕,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王春辰教授進行全程指導,先鋒策展人富源統籌規劃。


 


透過光影交互和真實觸感,帶你在藝術空間中正視自己嚮往美好的慾望,摘掉佛系面具,直面內心訴求,並用行動到達那些曾經妄想的未來。

掃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受邀參展,開啟你的妄想之旅。








最後,靈魂的拷問來了:你對現在的收入滿意嗎?收入的上漲會給你帶來幸福感的提升嗎?




一次跳槽,就有機會讓你的收入和職業發展連上好幾個台階。趁著春季黃金跳槽季,上

智聯招聘

,一份簡歷,

漲薪36%,讓生活UP36%





References:


Vohs, K. D., Mead, N. L., & Goode, M. R. (2006).The psychologicalconsequences of money. science, 314(5802), 1154-1156.



為了避免生活的波動,我否認了愛的衝動 | KY觀影:《奧斯汀書會》
「因為我愛你,所以...」你有沒有經歷過這4種高壓控制?|KY科普插畫

TAG:KnowYour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