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武如何與搏擊對抗

傳武如何與搏擊對抗

首先以及始終都是對抗能力。所謂對抗能力,一個是衝擊力,一個是耐受力。也就是說,你給對方一個衝擊,對方接不住,最起碼接住有點費勁,你才有贏的希望。這個衝擊力,既有功夫也有技巧。功夫就是在高速運動當中你發力的能力。能發多大力?又能有多少作用到對方身上?很多練傳武的打套路咣咣的氣勢驚人,可那個力量都是在自己身上,一動手作用不到對方身上,都是白扯。所以意拳把套路扔了,專門練發力,從站樁到最後運動發力,推手到實作,人家這一套東西還是蠻接地氣。但發力太多對自身是有傷害的,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你發一個200公斤的力量到沙袋上,最少有150公斤的力量反作用到你身上,瞬間受到最大的衝擊的就是心臟。所以練得硬的、頻繁發力的,過了40歲我都建議去查查心臟看有沒有問題。

如果解決了衝擊力的問題,還要加上瞬間身體的硬度。這就好像5斤的秤砣砸到人身上產生效果,要比50斤的一口袋沙子厲害得多。在傳武里是靠筋骨膜的聯合作用達到的。但如果不掌握這種練法,就只好練到外家去了,也就是那些練各種硬功的。練硬功是被動刺激筋骨膜,其實還是奔著筋骨膜去。但有一個問題是瞬間速度沒有了,人在高速對抗中會變得笨拙。北京武術界一個老前輩和我講,那些年練散打的就嫌咱們練傳武的速度太慢。有句話叫切莫學排打、天然本能失。練法不對,後面就都錯了。練的身上再硬,一運動起來就使不出來,網上有這樣的視頻,靜止狀態讓人隨便打,真打起來挨不住人家幾個擺拳和鞭腿。傳武提高打擊瞬間身體硬度的方法是全身騰膜,可能有的人連這個概念都沒有。說白了就是人的生理本能,普通人打架的時候氣血上沖不知道疼,打完了才知道這破了那腫了的,這個其實就是騰膜的道理。但那是被動的生理反應,咱們傳武有一套方法能把它練出來說用就用。如今知道騰膜的人都不多了。

能做到全身騰膜,進攻時身體的硬度和防守時的耐受程度就都解決了。你不怕打,給人一傢伙對方還受不了,立足於這兩點才有致勝的希望。傳武是立足於運動戰的,而且要求手得重,幾下能解決問題。如果進入到拉鋸戰,自己累了功夫就部分地使不出來,那時候面對人家的重拳重腿基本就變成沙袋。有個老師傅講上擂台的事,說一打好幾局,老師傅來了一句,那不得累死了?所以傳武不提倡持久戰,傳武本身就是碰上一下或者幾下解決戰鬥,所以過去練傳武的都有絕手,也即是尚雲祥說的得有個獨門的。比如李書文一掌能把人腦袋拍到腔子裡頭去,尚雲祥一個崩拳就把人打吐血,那還是輕的。如今哪有人還具備這樣的功夫?我有幸挨過李師一拳,人家還沒真正發力,就是讓我體會體會,已經感覺到五臟翻騰自己要死了。過去要是挨了高手的打,基本得回去養半年,因為是內傷。這種事在我們唐山孫氏拳門裡過去經常見,挨了打回去養好了再來拜師學藝。

如果既沒有衝擊力,自己幾拳打到人身上像撓痒痒。又沒有耐受力,人家幾個擺拳或者一個鞭腿過來自己就垮了,這都是練武練在表面上了。看著有功夫,實際上一點功夫都沒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道藝上咱們可以談接續,談治病,談強身健體,談延緩衰老。如果涉及到武藝,就只能落實到技擊實戰上。其實最簡單有效的打法無非是三拳兩腿,直擺勾加上正蹬和鞭腿。形意拳基本不用腿,因為不給對方起腿的機會,動手剎那就分勝負了。可能如今的人覺得不可思議。過去形意門裡比武,兩人面對面各退三步,然後見證人說開始就拚命,兩邊一碰上那就是無所不用其極,不把對方打躺下不算完。我個人是有體會的。專業搏擊運動員打你一個擺拳,人瞬間就昏厥了,這屬於震傷的勁。形意拳打人一拳,是傷及內腑。好像我們打沙袋不是把沙袋打出去,而是一拳上去沙袋基本不動,呈現高頻率的震動。那麼打上一拳,外頭看著沒事,裡頭已經內出血了,嚴重的內臟破裂。這是筋骨膜聯合做功的力量,和肌肉做功的力量是不同的。

很多練傳武的朋友有志於上擂台驗證自己,我是經常和搏擊運動員一塊玩的,彼此長處短處都了解。如果做到了我說的兩點就可以去,但最好找個MMA拳館去融合一下,把自己的所學和人家的對抗相結合,走一條自己的路出來。以前沒打過一下子上去,也沒人家實戰經驗多,也會吃虧。上了擂台精神層面會佔到5成以上,這大約是普通傳武愛好者不了解的。練搏擊的天天打對對抗,有經驗有氣勢有心理優勢,除非你真有尚雲祥的本事一錘定音,自己的神經也夠粗大,不然還是謙虛一點,先過渡一下最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一道場鹿飛雪 的精彩文章:

解密孫公祿堂《形意拳學》 ——形意拳之天地化生十二形拳之龍形學
解密孫公祿堂《形意拳學》 ——自序、凡例、無極學

TAG:天一道場鹿飛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