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冷戰時蘇聯的海上軍事力量如何?

冷戰時蘇聯的海上軍事力量如何?

冷戰時蘇聯的海上軍事力量如何?

蘇聯6621 型導彈巡邏艇(即「黃蜂」級,北約代號「奧薩」)正在發射P-15(北約代號「冥河」)導彈

「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

這句出自丘吉爾之口的名言宣告了冷戰的降臨,蘇聯和西方這一對原本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並肩戰鬥的盟友就此成了對手。面對陳兵北海、波羅的海、黑海和太平洋的龐大西方海上力量的虎視眈眈,經歷了二戰慘重損失的蘇聯紅海軍面臨空前嚴峻的挑戰。

焦慮的蘇聯人回頭盤點自己的海軍家當時,發現只能用「寒酸」二字形容,屈指可數的沙俄時代留下來的老式戰列艦,為數不多的二戰前建成的火炮巡洋艦,陳舊過時且傷痕纍纍的驅逐艦,數量龐大卻只能貼著海岸線作戰的魚雷艇、炮艇和潛艇構成了蘇聯海軍的全部家底,規模雖然可觀真實戰力卻乏善可陳。相比擁有航空母艦、艦載航空兵等「高大上」的西方海軍,那時的蘇聯紅海軍就形同一個空有一副塊頭的「窮矮矬」,十足的「近岸海軍」,和戰後蘇聯的大國地位極不相稱。

雖然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和極具實力的空軍,但羸弱的海軍力量使得蘇聯在冷戰初期的對抗中屢屢吃虧:當北約海軍的航母、戰列艦和巡洋艦橫行無忌、耀武揚威的時候,蘇聯紅海軍卻根本沒有應對的手段,使得蘇聯在戰後雅爾塔體系勢力範圍的劃分爭奪中吃虧很大。

蘇聯紅海軍做夢也想變得和西方一樣「高大上」,然而蘇聯經濟經歷了衛國戰爭的慘重損失。曾把勝利紅旗插上國會大廈、戰功赫赫的「陸軍同志」們又強烈反對海軍和他們爭奪寶貴的資源,並不允許「海軍同志」發展的「大海軍」。雖然蘇聯最高領導人有非常濃重的「大海軍」情結,時任紅海軍總司令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也殫精竭慮的為海軍爭取地位,但隨著庫茲涅佐夫在赫魯曉夫時代的失勢被貶,紅海軍的發展前景變得愈發黯淡。

除了以上這些主觀原因,蘇聯天然的地理布局也嚴重製約了紅海軍力量的發揮:蘇聯的海岸被天然的分割為波羅的海、北海、黑海和太平洋四個互不統屬的作戰區域。因此一旦開戰,紅海軍四大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北方艦隊、黑海艦隊、太平洋艦隊)無法相互支援,容易被集中兵力的敵方海軍各個擊破。

外有強敵環飼,內有同僚掣肘,意味著蘇聯紅海軍要是以常規力量去和北約海軍正面硬扛,無異於以卵擊石,必須另闢蹊徑才有求勝的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耿直犀利曾拒絕清華校方邀請,被批「親帝反蘇」,但比誰都愛國
段祺瑞走的最險的一步棋,不僅保住自己晚年,還拯救了整個華北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