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讀季羨林先生

三讀季羨林先生

三讀季羨林先生

心有所思,於是決定去官莊,再度到季羨林先生的故居拜謁。

一路上,半陰半晴的天,一點也不熱,微風撫面,空氣清爽,半個多小時便來到了官莊。來官莊已不是一次了,今年植樹節我和老賈步行而來,不僅看了季老的故居,還在季羨林先生的村裡挪了幾棵樹栽到二中校園裡。記得第一次來官莊是1996年的暑假,老賈馱著賈明哲,我馱著楠楠,在官莊林場玩了整整一下午。累了,鋪上塑料布四人擠在一起談天說地。我望著藍藍的天空,信口開河地說:「這麼好的地方,在歷史上一定出過大人物吧。」「現在就有一位大人物,北大的教授——季羨林。」老賈就這麼簡單地回答了我,我總想再知道點關於季羨林先生的故事,老賈卻轉移了話題,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官莊有位季羨林先生。

回到家,我在圖書館翻遍了各種書,也沒找到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最終從從《往事瑣憶》中看到了季老先生親筆寫的手稿:往事瑣憶序。我如獲至寶,不顧一切地讀了起來。幾天中一直被書中的人物感動著,感動季羨林先生偉大的一生,感動馬景瑞先生寫得文章這麼樸素,真切,原汁原味,越讀越愛讀。幾天中,我把馬景瑞先生捐給母校的這些書都借給了學生,回到家便催促老賈:「你讀讀這本書吧,寫得真好」。這是我第一次通過讀《往事瑣憶》,了解到了季羨林先生,時間大概是2009年的十月份吧!

第二次讀季羨林先生大約是2010年5月份。王克玉先生捐給母校好多書,我在整理書的過程中,發現一本最厚的書,仔細一看,呀!《季羨林傳》,再打開一包,哇!還有好多季羨林先生的書哩。我眼前一亮,定格在這些書上。哎呀!圖書館有了鎮館之寶了。我翻翻這一本,看看那一本,恨不得一下子把這些書讀完;一會把書放在這邊櫥上,一會又把書放在那邊櫥上,恐怕別人看不到。那些天,老賈一不在家,我連飯也不做了,邊看書邊胡亂地吃點東西,聆聽先賢的聲音「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今天老賈不在家,我帶著一種重讀季羨林先生的衝動,再次來到官莊林場。事過境遷,今天來與96年來時不一樣了,白楊樹參天矗立,桃樹、銀杏樹都趕著趟兒的瘋長。我來到一片僻靜處,諦聽著季老先生的教誨:「北宋歐陽修寫文章多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我寫文章則多在會上,飛機上,路上,也可以叫『三上』吧。」先生一生筆耕不掇,在2009年1月23日301醫院還寫下最後一篇散文,那時已是98歲高齡了。想想自己:工作上,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生活上,只是索取,不知回報;學習上,混天熬日,不學無術。今天沐著季老的英魂,讀著季老的書,心靈也該復活了吧!

咕咕!咕咕!一隻大鳥在我身邊飛過,我一看錶快十二點了,該回家了。

一路上,我心中充滿無法言表的感動。季羨林先生的聲音彷彿就在我耳邊迴響,「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季老先生的這種大愛讓我一生也難以讀懂,在以後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像馬景瑞先生那樣:時常自警自省,決不影響季老的聲譽。

一讀季老先生,令我這位孤陋寡聞者,開闊了視野;

二讀季老先生,讓我懂得了知識改變命運,活到老學到老的重要性;

三讀季老先生,叫我慚愧,催我自新,並時常榨出我身上的『小』來。季羨林先生是一部教科全書,讓我們百讀不厭。

臨清市第二中學王梅林

2014年6月22號

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新康莊」微信公眾號

各位微友: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讚賞。您的支持將是我們繼續創作的動力!

請推薦給您的朋友和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講不出再見》,因為我們情誼太深
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