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河帝國」全集:兩萬年未來史,千兆人銀河夢上

「銀河帝國」全集:兩萬年未來史,千兆人銀河夢上

2018年4月9日至5月25日作

註:本文依據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年版「銀河帝國」全集而寫。

仰望星空,觀浩瀚銀河,引無限遐思……銀河,多麼令人類迷醉!

銀河繫結構圖

銀河系極廣闊,人類對銀河系的想像也極豐富。而在眾多虛構版銀河系中,科幻大神艾薩克·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堪稱最璀璨。它涵蓋「基地」、「機器人」、「帝國」三大系列小說,跨越兩萬年,以古羅馬帝國為原型,描繪了人類開拓銀河系的未來史。

從2016年5月末到2018年4月初,我間斷地通讀了由讀客圖書引進的簡體中文版「銀河帝國」全集。這套鴻篇巨製共15冊,按順敘為序排列如下——

「機器人」五部曲

《銀河帝國8:我,機器人》;

《銀河帝國9:鋼穴》;

《銀河帝國10:裸陽》;

《銀河帝國11:曙光中的機器人》;

《銀河帝國12:機器人與帝國》;

「帝國」三部曲

《銀河帝國13:繁星若塵》;

《銀河帝國14:星空暗流》;

《銀河帝國15:蒼穹一粟》;

「基地」七部曲

《銀河帝國4:基地前奏》;

《銀河帝國5:邁向基地》;

《銀河帝國:基地》;

《銀河帝國2:基地與帝國》;

《銀河帝國3:第二基地》;

《銀河帝國6:基地邊緣》;

《銀河帝國7:基地與地球》。

其中,第8至12冊為「機器人」五部曲,第13至15冊為「帝國」三部曲,第4、5冊為「基地」前傳,第1至3冊為「基地」正傳,第6、7冊為「基地」後傳。我建議依順敘逐冊讀,如此可領略阿西莫夫氏銀河文明的滄海桑田。

「銀河帝國」雖屬硬科幻,卻鮮有枯燥理論和晦澀術語,而是用「科幻+推理+冒險」模式構建情節(如:以利亞·貝萊外星探案、哈里·謝頓川陀逃亡、塞佛·哈定保衛基地、葛蘭·崔維茲尋找地球),實現比單一科幻更環環相扣、更跌宕起伏。小說體量甚大,還極精彩,足見阿西莫夫創作功力之深。

阿西莫夫最令我驚嘆的構思則是貫穿這部大體量作品的「雙支柱」:機器人學三大法則和心理史學。前者憑簡潔的倫理規範平衡人機關係,後者借複雜的數學計算預測文明趨勢。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而使人類受到傷害。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三、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機器人學三大法則

阿西莫夫的過人之處在於,僅憑《我,機器人》中簡潔的三句話,便衍生出「機器人」五部曲的引人入勝。這三句話就像決鬥規則,左右著主角與反派的出招和勝負。

直至《機器人與帝國》結尾,機器人機·吉斯卡·瑞文特洛夫領悟並踐行了第零法則——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整體,或因不作為而使人類整體受到傷害。

第一法則(第二及第三法則亦然)隨之被人形機器人機·丹尼爾·奧利瓦修正為——

除非違背機器人學第零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而使人類受到傷害。

人類文明的命運也隨之改變……

以利亞·貝萊和機·丹尼爾·奧利瓦

起初,正是人類制定了植根於機器人正子腦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而數千年的人機互動又發展出第零法則反哺人類。總體上看,機器人學三大法則及第零法則誘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從超空間躍遷技術到外圍世界崛起;從第二波地外移民到川陀帝國擴張;從謝頓計划到蓋婭體系誕生。此四法則或明或暗地顯現於小說中,確保人類文明生生不息。

說不定,心理史學能指引我們走向一個嶄新的社會,它和我們所見過的制度完全不同,是個既穩定又令人嚮往的社會。

據第零法則成形約兩萬年後,赫利肯星人哈里·謝頓創設了心理史學。它涉及海量數學計算,但根基是通俗易懂的兩大公設——

作為研究對象的人類,總數必須大到足以用統計方法來處理。

群體中無人知曉本身已是心理史學的分析樣本,如此才能確保一切反應皆為真正隨機。

其實,心理史學就是高階版大數據應用,它的目的是總結過去、洞悉現在、預測未來,儘可能減少混亂,促進銀河文明復興——

帝國覆亡之後,接踵而來的將是不可避免的蠻荒時期。根據心理史學的推算,在正常情況下,這段時期會持續三萬年。我們無法阻止帝國的覆亡,也無意這麼做,因為帝國的文化已經喪失原有的活力和價值。但是我們能將必然出現的蠻荒時期縮短——短到僅剩一千年。

到此為止,心理史學仍是包括數學、心理學、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人口學、統計學等學科在內的超級綜合體。待哈里·謝頓引入精神力(「機器人」系列和「帝國」系列也有角色掌握精神力),由心理史學(理論)指導的謝頓計劃(實踐)就增添了些許神秘和玄奇。恰因此,「基地」正傳及後傳才頗具衝突性,第一基地、第二基地、騾、蓋婭等勢力間的縱橫捭闔總是驚現轉折。

更令我意外的是直到《基地與地球》結尾,我才知機器人學三大法則及第零法則與心理史學竟也相愛相殺,心理史學隱含的第三個公設最終導致人類文明通往第三條道路。但前途是否光明,恍然不再確定。阿西莫夫以半開放式結局,為兩萬年銀河文明發展史畫上休止符。

以利亞·貝萊在索拉利

三大系列、15冊書,「銀河帝國」虛構了兩萬年未來史。

簡言之,未來史堪稱人類歷史的投射。概括起來,帝國一統、諸侯爭霸、軍事專政、宗教狂熱、殖民侵略、工商財閥等小說情節,皆是真實歷史再現,而不僅限於參考古羅馬帝國史。阿西莫夫用這些熟悉的配料,做出了奇異的味道,還使我回味無窮。

「銀河帝國」唯一突兀之處是《繁星若塵》結尾那份號稱「宇宙間最具威力的武器」的文件,可謂露骨地表達政治正確。但據說,此設定非阿西莫夫本意。

賈雷德·戴蒙德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中提出:「不同民族的歷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進,其原因是民族環境的差異,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學上的差異。」銀河文明起源於地球,但百千萬年後,在奧羅拉、索拉利、川陀、端點星、蓋婭等不同星球上,人類社會形態均發生了異變。阿西莫夫對人類歷史的洞悉,與戴蒙德的觀點不謀而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來史不同階段,小說都設置了相應主題供思考。

「機器人」系列一方面使我體會到,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技術可推動人類文明加速發展,但人類切勿過度依賴技術,甚至被技術「吞噬」;另一方面,它還宣揚著一種無畏的探索精神。誠如以利亞·貝萊在《機器人與帝國》中所言——

「我覺得,如果沒有任何擴展,人類就不可能有進步。我指的並不一定是疆域的擴展,不過顯然它最容易帶動其他的擴展。如果疆域的擴展不必以犧牲其他智慧生物為代價,如果有足夠的空間讓我們向外發展,那麼何樂而不為呢?拒絕這樣的擴展一定會帶來衰敗。」

「帝國」系列偏重政治隱喻:《繁星若塵》恰似一本科幻政治教科書;《星空暗流》高舉反帝反封建反殖民反種族歧視偉大旗幟;《蒼穹一粟》再次強調反種族歧視和反地域歧視。

「基地」系列主要探討如何選擇未來。銀河文明歷經兩萬年發展,面臨截然不同的三條道路:是選擇第一基地的擴張?是選擇第二基地的算計?還是選擇蓋婭的命運共同體?從現實意義上說,現在人類已通過多種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預測經濟發展,未來人類能否運用近似心理史學的手段,深入預測社會發展趨勢、有效優化文明前景呢?

《曙光中的機器人》場景

三大系列、15冊書,「銀河帝國」講述了千兆人銀河夢。

每個人都有一個銀河夢,無論想法是好是壞、是善是惡。小說人物們的銀河夢也不例外,並銘刻著各自的時代烙印。

以利亞·貝萊的時代,地球文明落後於外圍世界。他的第一個夢想就是讓地球人再次飛向太空——

他曾告訴敏寧大城好像子宮,事實也的確如此。一個人想要長大成人,第一步該怎麼做?自然是必須呱呱墜地,必須離開子宮。然後,就再也不可能回去了。

貝萊已經離開過大城,他回不去了。大城再也不屬於他,這些鋼鐵洞穴已經形同陌路。這是個必經的過程,其他人也將會經歷一遍。然後地球便能重生,開始對外發展。

在他彌留之際,以利亞·貝萊的夢想升華作一切為了人類整體。他囑託摯友機·丹尼爾·奧利瓦——

「人人都會對人類整體作出貢獻,因而成為這個整體不朽的一部分。這個由所有的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人類——所組成的整體,就好像一幅已有幾萬年曆史的織錦,而且從古到今,這幅織錦越來越精緻,整體構圖也越來越美麗。就連太空族也算是它的一部分,也對它的精緻和美麗作出一己的貢獻。任何一個人都只能算是織錦里的一根絲線,和整體比起來算得了什麼呢?

丹尼爾,我要你將心思專註在整幅織錦上,別讓一根絲線的脫落影響了你。那上面還有許許多多絲線,每一根都很有價值,都能貢獻……」

約瑟夫·史瓦茲的第二個時代,強盛的銀河帝國統領著地球。他的夢想是恢復地球於銀河眾星中的平等地位——

終有一天,地球人將再度成為銀河族群之一,住在一顆與其他世界無異的行星上,以尊嚴平等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人類。

哈里·謝頓的時代,銀河帝國夕陽西下。他的夢想是踐行心理史學,將「三萬年潛在的混亂局面,壓縮成短短一個仟年」——

我的心理史學這門科學,其實並非預報毀滅的信使,而是意圖作為一種復興機制。有了它,不論文明的走向如何,我們皆能有所準備。倘若正如我所相信的,帝國將繼續崩潰,心理史學便會幫助我們保存未來文明的基石,讓我們能在優良的固有基礎上,重建一個更新更好的文明。

騾的時代,銀河文明已四分五裂。悲慘的童年使他滿懷仇恨,夢想著與世界為敵——

「但是我終於學會如何自處,並且決定要將銀河踩在腳下。好,銀河目前是他們的,我就耐著性子等待——足足二十二年之久。現在該輪到我了!該讓你們這些人嘗嘗那種滋味!不過銀河佔了絕大的優勢——我只有一個!對方卻有千兆人!」

葛蘭·崔維茲的時代,銀河文明仍四分五裂。他的夢想是選擇人類的未來——

「我的決定是支持蓋婭星系,對於這一點,我心中再無疑慮。」

當然,無數個銀河夢,最終交織於神一般存在的機·丹尼爾·奧利瓦。他非人類,卻神似人類,勝過人類。

他落單了——卻要守護整個銀河。

作為讀者,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認為「基地」正傳的角色大都是紙片般單薄。依我看,不只是「基地」正傳,「銀河帝國」中的其他作品也有此弊病。但兩萬年未來史太宏大,縱覽眾多人物的故事,我仍能泛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心潮澎湃。

況且,阿西莫夫對以利亞·貝萊、機·丹尼爾·奧利瓦、哈里·謝頓和騾的塑造較豐滿,對人性的刻畫以及那種油然而生的使命感常令我思緒萬千。也許這就是英雄/梟雄情結的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中有寶 的精彩文章:

TAG:書中有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