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被譽為當代書聖,是雍正帝的第九代孫,卻不承認自己姓愛新覺羅

他被譽為當代書聖,是雍正帝的第九代孫,卻不承認自己姓愛新覺羅

清朝滅亡後,滿清八旗子弟們樹倒猢猻散後大多更名改姓混於市井之中,作為離我們最近的一批封建貴族,人們不禁好奇他們特別是愛新覺羅的後裔們的生活現狀是怎樣的呢?有一個人,他集中國當代的教育家、國學大師、書法家、文物鑒定家於一身,在當代書法界素有「書聖」之稱,而這位出身於愛新覺羅的貴族後代卻從來不承認自己姓愛新覺羅,這是為什麼呢?

啟功先生的祖先是雍正的兒子、乾隆的弟弟,但到了他高祖父一代因不是正室生的嫡系長子而被迫搬出了王府。啟功的曾祖父更是「強幹弱枝」,只得以教書度日,不甘屈居人下的他發奮讀書應考科舉,最終由舉人、進士到翰林最後當了禮部尚書,啟功的祖父仍走仕途當了「學政」,而啟功的父親卻未踏入仕途便於19歲早早夭亡,當時的啟功剛滿周歲。

祖父去世後,啟功得到了祖父老門生戴遂之的資助得以繼續學業,他為了照顧姑姑和母親早早的謀了一份職業,由於他的姓氏常常給他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他也明白自己是徹底「被遺棄的貴族後裔」,為了生計便隱姓,以「啟」為姓,自當「始祖」。1933年,啟功中學畢業後又經祖父的老師教傅增湘的推薦投入了著名的史學家和教育家陳垣的門下。

啟功在陳垣的諄諄教導之下盡得其真傳,其古典詩詞和經史辭章方面的專長更是得到了極大地提高,為報師恩他曾嘔心瀝血伏案3年創作了上百幅書畫作品並在香港義賣所得163萬人民幣,他將義賣所得全部投入設立了「北京師範大學勵耘獎學助學基金」,而基金的名字「勵耘」便是取自陳垣生前曾吟誦的詩句:「老夫也是農家子,書屋於今號勵耘」。

啟功自幼練習書畫,早已練就了一手好字和好畫,不過相對畫比字好,然而一次他的表舅請他作畫,卻事先再三叮囑:畫好後千萬不要題款,他要另找人寫。這事對啟功的刺激特別大,於是他下定決心苦心練字,他臨摹了大量的名家字帖卻始終不得要領,於是他從研究漢字的筆畫結構和規律入手,最終獨創了「五三五」不等分結構字體,也就是「啟體」書法。

啟功的書法就此成為難得的墨寶,國人趨之若鶩,市面上假冒他的作品頗多,甚至有專賣店專門賣他的「作品」,然而他並不怕別人山寨自己,並解釋道:「人家用我的名字寫字,這是看得起我。在這此人一定是生活困難缺錢,他要是找我借錢,我不是也得借給他嗎?」其幽默風趣如此,他甚至在門上貼「熊貓病了」,讓客人吃了閉門羹卻仍不免莞爾一笑。

啟功起初是為了避免麻煩而隱去了愛新覺羅的姓,然而他出名之後卻仍對愛新覺羅諱莫如深,甚至從來就不承認自己姓「愛新覺羅」,曾有人給他寫信,信封上寫「愛新覺羅·啟功收」,結果信被退了回來並標明「查無此人,敬請退回」。原來愛新覺羅便是啟功的「三怕」之一,他怕沾上「皇家祖蔭」,然而這並不能改變他就是愛新覺羅後裔的事實。

1978年,66歲的啟功在妻子去世後不久便自撰了墓志銘:「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面微圓,皮欠厚。妻已亡,並無後。喪猶新,病照舊。六十六,非不壽。八寶山,漸相湊。計平生,謚曰陋。身與名,一起臭。」2005年6月30日,啟功現在在北京病逝,享年93歲。

本文由軒軒有禮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軒軒有禮 的精彩文章:

山東出土古代機器人,解劉邦白登之圍功臣,儒家封殺千年的高科技
客居唐朝的外國人,波斯帝國的王子,卻成了唐高宗和武則天守陵人

TAG:軒軒有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