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影像時代中的手機攝影

影像時代中的手機攝影

作者簡介:

李莉,1983年生,江西南昌人。2008年畢業於陝西科技大學影視動畫專業,現為上饒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影視動畫教研室講師。

悉尼大學學者克里斯·切希爾(Chris Chesher)的著作《在影像與信息之間:攝影歷史中的iPhone照相機》,專門做了相關文化技術、移動傳播與iPhone手機之間關係的移動媒介研究。他將攝影的歷史從影像傳播的角度分成四個時期:第一階段是柯達照相機時代;第二階段是數碼照相機時代;第三階段是帶拍照功能的手機時代;第四階段是智能手機+社交網站時代。

實驗主義攝影家莫豪利-納吉,在20世紀中葉預言性地口出雷言:「21世紀的文盲是不會攝影的人。」在人們還不理解這句話的前瞻意味時,21世紀初迅猛掀起的數碼攝影風潮,已然由幾乎人手一機的隨意海拍實踐,大規模地完成了不可思議的拍照「掃盲」運動。你可以不知道什麼是數碼科技原理,但是你已經興高采烈地在網路影像海洋的風口浪頭上衝浪嬉戲,如魚得水。如今,大量的手機攝影比賽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很多的電商平台也採用手機攝影的圖片進行更新和宣傳。手機攝取生活中閃耀靈感的素材,經過主觀的個性化視覺效果創造,可以進行無限的想像發揮。手機影像的藝術創作吸引力即在於此。

一、手機攝影對於日常生活的真實性紀錄和實效性傳播

紀實攝影反映當下,為將來作影像實證。紀實攝影反映的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主要記錄人的活動;描繪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制度、習俗等;揭示影響人類行為的生活方式;不僅需要專業工作者參加,而且還需要廣泛的業餘攝影愛好者參與。幾近零成本的數碼影像消費和全球化的圖像掃盲效果,如虎添翼地強化了新世紀全民造像師的空前陣容。社會突發事件時,在現場的每個拍照者的瞬間抓拍照片,都化身為以往職業攝影記者的作為。觀看、拍照和傳播的三段式過程互為因果,感染到每個社會細胞的現實生活肌理。

山西移動公司副總經理柳耀玳曾如是說:「像素不高不要緊,取景匆忙也無妨。……讓每一個手機用戶都有可能成為藝術家,成為社會歷史發展的記錄者。」手機攝影藝術成為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化藝術,手機拍照更成為當代人在數碼科技時代的一種日常生活方式。

(一)、手機攝影對生活中真實事件的完整性記錄

紀實攝影按主題來劃分有1、重大事件。如「汶川大地震紀實攝影」。這是一類對所發生的重要的、有影響力的事件進行的攝影,例如戰爭、政治事件、重大儀式、災害等等。重大事件對於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甚至會影響人類歷史的進程,因此這些圖片無論對當世的還是後代的人們,都具有彌足珍貴的紀念意義和歷史價值。2、百姓生活。凡人百姓柴米油鹽的生活,平實而豐富。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不管是主流大眾還是邊緣個體,都被凝結成一個個精彩的瞬間,3、社會風景。人類社會是整個自然環境的一部分,人的生存活動必然有其背景環境,包括自然的環境和人工的建築等等。這一類不同於單純的自然風光,與人的活動息息相關的風景也是紀實攝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攝影家對其進行的記錄不僅僅是像風光攝影一樣展現大自然的奇巧瑰麗,而是具有一種象徵性或是揭示的過程,多側面表現人生。

利用手機載體記錄時要符合攝影這一藝術領域的審美標準,能夠通過形式感上的足夠衝擊力,帶給觀眾更多的思考空間。

當我在準備手機寫作內容的時候,才發現平日里依賴手機拍攝已經兩年多了。這兩年的時間裡,除了平日的教學工作在上饒,課餘我會經常去杭州看美院畢業展,去上海看攝影展,去泰國、日本等地旅遊學習。漸漸的,我發覺用手機拍照越來越多了,拿起單反的時間倒越來越少了。在經歷了幾輪手機的更新換代後(5s-6s-7p),手機修圖軟體也更加完善和全面了。

下面分享一組我用手機拍攝的畫面。畫面故事的背景是兩名戰士退伍回家,按照部隊慣例是列隊歡送,帶大紅花送至火車站。這樣的畫面如果直白的記錄下來感覺過於日常,所以我選擇用黑白畫面來表達依依不捨的情緒。在視角上用一個手臂上的警徽作為前景,但是對焦點還是在人物身上。畫面對比度處理後,人物和警徽都更加突出了,也避免畫面中出現很多凌亂的建築和背景。

圖1-1-1 列隊送戰友

如下組圖:

圖1-1-2 擁抱歡送

圖1-1-3 將鼓作為前景的畫面

圖1-1-4 隨著爆竹聲目送戰友的離去。(背影帶來的情感流露)

這些畫面的連續性就夠成了一件完整的事件,通過這些畫面的呈現,也可以得知拍攝者的視角及觀察方式。

(二)、手機攝影對現實世界切片性的瞬間記錄

(圖1-2-1)布列松攝影作品(相機拍攝)

攝影界譽稱多年的「決定性瞬間」,由布列松發表以來,一直是認真攝影人所追求的金科玉律。他以獵攝的手法將重要的瞬間凝固下來,讓靜態的影像說出動人故事,就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時機。

所以,在現階段,拿什麼拍,已經不是拍攝的主要問題了。手機攝影,歸根到底是攝影,而攝影本身優秀的前期至關重要。對於手機攝影來說,主要就是三個部分的內容:構圖、對焦和曝光。

1.構圖

手機和單反構圖並沒有太大區別,比如都要突出主題。幾條比較實用的技巧包括:三分法構圖、凸顯畫面中的幾何或者對稱元素、留白。

圖1-2-2手機拍攝於杭州西湖

2.對焦

iPhone的對焦是用手指觸碰屏幕要對焦的地方。如果要刻意地拍攝虛焦,一個是趁著手機在對焦的時候趕緊按快門,二是使用AE/AF鎖定:先對準近處,按住屏幕一點不動直到出現AE/AF鎖定字樣,然後再對準遠處。這樣,整張畫面就處於焦外了。

圖1-2-3 手機拍攝於廣豐銅鈸山(李莉)

3.曝光

可以用對焦調整曝光或者使用屏幕上的小太陽進行亮度滑動調節,達到合適的畫面亮度。

如今的手機攝影在瞬間的記錄方面與曾經的膠片相機相比對記錄瞬間發生的畫面更加便捷。2016年手機測評從啟動速度上看,在普通拍攝模式下,谷歌新推出的Pixel手機以1.1秒的速度領先,而蘋果iPhone 7以1.13秒的速度屈居第二,與位居第一名的Pixel僅相距0.03秒。2017年,蘋果iPhone7 Plus首次搭載雙攝像頭技術,其中靠近機身側面邊緣的一顆為F1.8光圈的廣角主攝像頭,靠內側的一顆則是F2.8光圈的長焦攝像頭,等效焦距在56mm左右。

圖1-2-4 IPHONE攝影大賽獲獎作品(手機攝影者:韓松)

圖1-2-5 拍攝於葡萄牙里斯本(手機攝影者:韓松)

圖1-2-5 表現局部更能抓人眼球(手機攝影者:韓松)

以上圖片是手機攝影師韓松的作品,他獲得過2015全球IPHONE攝影大賽人物類金獎,2015全球IPHONE攝影大賽旅行類優秀獎,2016世界手機攝影大賽(MPA)優秀獎,2017世界手機攝影大賽(MPA)優秀獎,2017全球IPHONE攝影大賽優秀獎。

圖1-2-4中對角線陰影將畫面分成了陰暗兩面,剛好有個小女孩在一旁看書,捕捉到了這一場景。小女孩的和整個牆面也形成了大小對比。

二、手機攝影在傳播中的藝術性表達的社交和商業需求

網路時代興起很多名詞,「眼球經濟」是其一。無論是拍而優則教的網路手機攝影培訓課程還是利用「網紅」效應造勢的淘寶店、網店,都是通過各種發布圖片的交流平台進行分享,傳播。如今,微博、微信、淘寶等社交軟體都不是各自單獨發展的。他們之間有交互的區域,微博用戶發表自己的見聞,可以以網頁形式分享至微信,淘寶用戶有喜歡的商品也可以分享給自己的微信、微博好友,獲得信息傳遞,微信好友的聊天內容許多就與微博的熱門信息有關,調查顯示帶有圖片的內容在社交軟體中更容易獲得他人的評論留言和轉發。

著名的報道攝影圖片社VII的經理人史提芬·梅耶指出:我們和攝影的關係已經變了。在圖片社攝影師的聚會中,大伙兒互相用手機拍照並將其放到社交網站上,史蒂芬·梅耶說:「我從這裡看到兩樣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事情。這是第一次我看到你們從攝影中得到樂趣,拍照的時候在大笑。第二,你們拍攝的照片不再是檔案,不是為了記錄而存在,而是一種富有流動感的,經驗混雜其中的過程。」

手機攝影人人都可以參與,門戶網站成為攝影師與潛在客戶之間的橋樑。攝影師可隨時隨地更新拍攝作品,吸引目光,讓潛在客戶成為願意為其才華買單的人。手機攝影也因其便捷性在經濟中發揮更多樣,更重要作用。

無論是從紀實性、藝術性方面來探討手機攝影在日常生活中的記錄作用,還是在研究手機攝影帶來的信息交流、社交生活方面帶來的變革,我們都要認識到這是一場席捲了全球視覺文化,交流方式的海嘯。這場海嘯還遠遠沒有到達高潮,而且,毫無疑問的是,在互聯網的推動和科技的發展之下,手機攝影的作用和影響會成為更加專業和正式的命題。

本文刊發於《創作評譚》2018年第1期,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作評譚 的精彩文章:

TAG:創作評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