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踐行 「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尋找身邊的動人故事

踐行 「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尋找身邊的動人故事

平生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編者按:

《 歡樂中國人》中最近有一期講述了彭雲松老人一生撫養6個孤兒的故事,十分動人,引人深思;彭老陸續收養了6個兒女,並為了使孩子們受到很好的照顧,放棄了自己娶妻生子的機會,全心全意的、辛勤的拉扯大6個兒女;彭老的質樸、大愛也影響著6個兒女,言傳身教的讓孩子們學會了感恩和奉獻,他們成年後身體力行、盡自己所能的去回饋社會,奉獻愛心;在彭老的子女們眼裡,父親就是個偉大的人!彭老的這種善良、正直、感恩和奉獻精神也一代代得到了傳承;

故事:

"好父親"彭雲松

六個兒女六個姓 用愛組成一個家

這是一張普通的全家福,居中而坐的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彭雲松,前排是他的孫女和女兒,後排是他的兒子們;這又是一張特殊的全家福,照片中彭雲松的4個兒子、1個女兒,每個人都不同姓,彼此竟然都沒有血緣關係。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麼樣的親情故事?還要從60多年前的那個冬天說起……

1.6個兒女6個姓 好爸爸給孤兒一個家

早年間,年輕的彭雲松「闖關東」從山東平邑來到冰城哈爾濱。1954年冬天,時年35歲的彭雲松偶然在哈爾濱某處荒涼的鐵道線附近發現了一個衣著單薄、已快餓昏的8歲男孩兒。動了惻隱之心的彭松雲從兜里掏出一個饅頭遞給這個孩子。孩子吃得狼吞虎咽,彭雲松卻感覺心如刀割,他沒有猶豫地對這個孩子伸出了手:「孩子,跟我走吧……」

這個孩子後來就是他的大兒子——閆景成。此後15年間里,彭雲松又給閆景成陸續領回了5個弟弟妹妹。1966年,彭雲松收養了11歲的張秀清和5歲的欒景通。1967年,彭雲松收養了11歲的郭廷忠和9歲的高玉濱。1969年,他又從山東老家帶回了孤兒劉玉忠。

彭雲松老人(2016年3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對於彭雲松未婚就收養了6個孤兒,他的親戚朋友們都十分不理解,大伙兒都勸他把孩子送到孤兒院,娶個媳婦過日子,生個自己的孩子。彭雲松說:「像我這種情況,就算有姑娘願意嫁,也是過來吃苦的,我不能連累人家。結婚的事再說吧,我得先把孩子養大。」彭雲松終身未娶,不僅僅是像他自己說的因為「沒有多餘的錢」,也是怕給孩子找了「後媽」,娃們要受「後媽」的氣……這一輩子,彭雲松從來沒有後悔過:「我不能讓孩子們承受兩次失去家庭的痛苦,他們應該像別的孩子一樣,在溫暖的家中成長。」

彭雲松與收養的五兒子在聊。圖片來源:哈爾濱文明網

彭雲松獨自承擔著養育6個孩子的所有責任,給他們又當爹又當媽。孩子們幾次三番地要隨彭雲松姓彭,可他就是不肯。彭雲松說:「改姓不是我的心意,孩子們的父母雖然不在了,但留下了後代,我不能做破壞血脈的事,孩子們該姓啥還姓啥。」雖然孩子們姓氏不同、身世迥異,但在彭雲松給他們的這個家裡,不同姓氏的7個人成為了沒有血緣、卻有親情的一家人,共同面對人生風雨。

2.拖著病腿默默勞作 撫養兒女歷盡艱辛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正是經濟困難時期。彭雲松當時在哈爾濱化工機械廠做臨時工,負責看管收發室,領導看他腿腳不好,又艱難地拉扯著6個孩子,便讓他到化工廠的供銷社打更。由於生活困難,他們全家7個人擠在收發室後面的一間小土屋裡,那是工人們用來換工作服的地方,兄妹們只能擠著睡大通鋪。

為了不讓孩子們遭人白眼、被人嫌棄,彭雲鬆起早貪黑地焊了一個大鐵桶放在收發室里無償地為工人們燒開水、熱飯菜。當時他一個月的工資只有36元,工作之餘,彭雲松會去搜集破爛、幹些零活。老五欒景通記得,爸爸養了5隻奶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擠奶,再拖著一條病腿拿到早市上去賣,換取微薄的飯錢。

彭雲松老人身體很好,一直堅持自己生活。圖片來源:哈爾濱文明網

好心的鄰居見彭雲松無論春夏秋冬都只穿一身藍布衣服,便給他送來舊衣,他把衣服改小了給孩子們穿。為了讓孩子們吃飽肚子,彭雲松一天只吃一頓飯,這個習慣他一直維持到今天。鄰居見彭雲松一天只吃一頓飯,就給他送來餃子,他也給孩子們一個個分了。彭雲松不善表達,在孩子們的記憶里,好像爸爸從沒說過什麼「暖心窩」的話。可老四高玉濱記得,從進家那天起,爸爸便讓他這個失去母親、父親患精神病的可憐孩子挨著自己睡。半夜,爸爸還會爬起來給他們掖好被角,再把他們輕輕摟進懷裡。

老二郭廷忠比老三張秀清只大幾個月,有時為了爭一個烤土豆,常常跟老三、老四鬧成一團,最後「離家出走」。彭雲松只得一次又一次跑出去找他,彭雲松的腳有些跛,經常急得滿身汗,找到老二郭廷忠後,好幾次都把準備好的樹枝子舉了起來,卻又從來沒落下過一次。郭廷忠12歲進家門,總是融不進這個大家庭,直到16歲郭廷忠還沒有叫過彭雲松一聲「爸」。那年,郭廷忠去當兵,臨走前,彭雲松突然從懷裡掏出15元錢塞給他,笑眯眯地對他說:「珍惜機會,鍛煉成長。」15元錢,那是他們一大家子人半個多月的生活費。郭廷忠接過被包得嚴嚴實實的、帶著體溫的錢,望著花白頭髮的彭雲松,低下頭,無聲地哭了。到這個家5年來,他第一次對彭雲松喊了「爸!」

3.言傳身教養育六個好兒女

彭雲松只上過三年私塾,也沒能培養孩子們成大學生,但是,他的孩子們個個都是孝子、好人。老二郭廷忠在部隊里入了黨、提了干;老四高玉濱初中畢業後在化工機械廠連續5年當上勞模,還分到了房子;老五欒景通19歲當兵,後來用爸爸給的房子創業,生意越做越大;老兒子劉玉忠是油工里的行家裡手。

彭雲松的孩子不光在事業上出色,還都是有名的好人。1999年,老五欒景通創建了全國首家雷鋒車隊,免費為社會殘疾群體、孤寡老人、貧困市民、考生等提供救助和愛心服務,並參與各項社會公益事業。此外,欒景通每年拿出自己經商盈利的一部分,關愛孤寡特困群體,迄今他已幫助130多位孤寡特困老人。老大閆景成的女兒閆麗影也繼承了這個家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家風。雖然每月收入只有兩千多元,但閆麗影已多年資助一個殘疾人家庭,並幫助不少貧困家庭的孩子順利上學。

彭雲松老人通過手機簡訊與兒女們進行網聊。圖片來源:哈爾濱文明網

看到兒女都長大成人有了出息,彭雲松踏實了。就在兒女們爭著要爸爸到自己家裡安享晚年的時候,這個倔強的山東漢子要回老家。三女兒張秀清當場急了:「您就住我家,哪兒也不許去!」彭雲松搖搖頭:「我的煙抽得太多了,怕給你們家添亂……」這個為兒女傾盡大半輩子的老人,還是回到了山東老家。

就在2015年,兒女一再堅持,加上老人已到96歲高齡,終於決定跟兒女回哈爾濱。老五欒景通去山東接老父親,沒想到卻遭到鄉親們的「阻攔」。幾十位鄉親們哭天抹淚地端著小板凳,跑到老人的小泥屋門前「靜坐」。「不能讓老爺子走,捨不得!」原來彭雲松在山東老家居住的十幾年裡,無論鄉親誰跟他提困難,只要老人手裡有錢,肯定給出去。老五欒景通犯了難,跟爸爸商量如何「突圍」,彭雲松囑咐兒子:「我攢的一萬塊棺材本錢就用不上了,我給大伙兒分了吧?」

兒女為彭雲松老人過生日。圖片來源:哈爾濱文明網

回到哈爾濱,老人也不肯去兒女家住,怕給孩子添麻煩。最後欒景通自己開了一家雷鋒文化旅館,老人就住在這裡。兒女們排了個時間表,一周輪流過來看父親。欒景通的公司距旅館不到200米,他每天過來陪父親吃午飯,爺倆還經常喝點酒。彭雲松平時喜歡下象棋,別看年紀大了,一般人還都下不過他。前一陣老人還學會了發微信,現在沒事就躺在床上刷朋友圈、看新聞。

彭雲松並不記得自己的生日,可回家這一年多來,他已經過了十幾個「生日」。只要孩子們提著蛋糕來聚,這一天就成了他的生日。老父親回家當天,兒子女兒在飯桌上都哭了:「下輩子投胎,咱還是彭家的人……」

來源:中華文明網

編者按:

我們身邊的人,也不乏像彭老一樣,也許平生並未接觸過陽明心學,但卻身體力行的踐行著」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精神;一生默默無聞,卻用那份最初的質樸、善良和初心,做成了一個聖人,陽明心學的能量在彭老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彰顯;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故事,歡迎跟我們一起分享.....


踐行「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抒寫我們身邊的真實動人故事

徵稿活動

一、尋找故事主題:

了解 「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魅力,通過講述、分享身邊人「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感人事迹,弘揚「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優良精神;

二、活動時間流程與形式

1、活動時間

報名、投稿時間為5月25日23時——6月25日23時;

分享投票時間:5月25日23時——6月30日23時;

人氣獎公布結果:7月1日

2、活動流程

PC端進入開問活動頁面:報名——投稿——分享投票——公布人氣獎

三、獎項設置

人氣排名鼓勵獎:5名 獎金200元/人

1、開問平台投票規則:每一位投票者限投一票。

2、以上所有獲獎者均由開問網贈送VIP賬號。

四、活動投稿要求

1、報名投稿入口:

入口一:PC端點擊進入陽明心學傳習所公眾號底部菜單點擊"徵文活動"—報名、投稿—創建文章—選擇文章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念頭功夫 心地法門
深層意識:良知不需要堅持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