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範式與流派》課本框架速覽

《範式與流派》課本框架速覽

好久不見,乾貨君又來給大家送乾貨了!距上次推送已經半個月了,但是我們並沒有在偷懶,而是在醞釀一個大招。不信往下看!

《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這本書是去年西北大學新增的一本書,是專碩的一本參考書,但是乾貨君建議學碩也應該看這本書,具體的原因在這裡就不贅述了,等買來看你就明白了。由於本篇較長,有的人還沒有看過這本書,或者對這本書還很迷惑,建議收藏後看完書再看,效果更佳。如果你迫切想了解這本書,那就往下看。

一,這本書的框架

第一部分:1——3章

第一章:傳播的六種話語

本章主要探討了「什麼是傳播」這一問題。什麼是傳播?作者並沒有直接給出它的定義,而是給了一個新的研究工具——話語研究來對什麼是傳播作出探討。基於話語研究本書把 「傳播是......」的表述分成了六類:

1.傳播是傳遞:這種表達有把信息理解為物質的嫌疑,以此傳播便是物質的傳遞(5W模式);也有把信息理解為意義的嫌疑,以此傳播便是意義的傳遞(數學模式)。

2.傳播是控制:傳播意味著對公眾的巧妙控制,現代社會的宣傳、公關都與之有關。傳播者利用大眾媒體製造的「擬態環境」、受眾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和信息不對稱達到控制受眾心靈的效果。

3.傳播是遊戲:傳播遊戲理論的核心概論是傳播快樂,「我們」從傳播行為中獲得快樂。

4.傳播是權力:大眾傳播也是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部分以話語中的隱形權力、符號與權力、常識中的權力三個角度來論述。

5.傳播是撒播。

6.傳播是共享與互動:這一表述有三個源頭,一個是來自猶太宗教哲學家馬丁的「我—你」理論;一個是來自文學批評家巴赫金的對話理論;一個是來自實用主義哲學。

第二章:大眾傳播研究史

本章回顧了大眾傳播這一領域從一些模糊的論題到一個學科的發展過程,重點討論了這個學科是如何在歷史詮釋中被建構起來的。章節要點:傳播學奠基人、「傳播學在中國的建構」、早期歐洲的大眾傳播研究、芝加哥學派與美國早期大眾傳播研究、李普曼相關理論、大眾傳播研究。

第三章:理論和研究範式

所謂理論就是為了解釋某個現象,按照一定的規範所抽象出來的概念體系。範式則是指不同的學者之間所持有的不可通約的研究範例,是一種一個學術共同體公認並且共享的世界觀。大眾傳播研究分為三種範式:客觀經驗主義範式、詮釋經驗主義範式和批判理論範式。客觀經驗主義範式以實證的、定量的研究為核心研究方法,認為社會和自然界一樣存在規律;可以用科學方法確定什麼是可靠的知識;重視研究個體,發現客觀的結構;持價值中立的價值觀。詮釋經驗主義範式以詮釋的定性研究為核心研究方法,認為自然和社會具有不具有統一性,社會所具有的是規則;主張參與的意義詮釋;注重意義與文化的建構過程;認為研究中的價值觀滲透不可避免。批判理論範式以辯證的、歷史的批判為核心研究方法,認為自然和社會不具有統一性;意識形態影響著研究與理論建構過程;提倡整體地、歷史地研究;提倡價值介入,認為研究是實現解放的政治實踐。

本書的知識結構就是圍繞著三個研究範式展開。其中經驗學派對應客觀經驗主義範式,批判學派對應批判理論範式,多倫多學派對應詮釋經驗主義範式。

第二部分:4——8章

第四章:大眾傳播中的宣傳與說服

本章的重點是宣傳研究與說服研究,章節要點有:宣傳技巧、大眾傳播的弱效果與宣傳、霍夫蘭的說服實驗、認知不協調理論等。

第五章:從功能到效果

本章討論了大眾傳播研究初期的兩個重要理論框架,功能主義和傳播流。功能主義從社會的宏觀結構和不同部分的功能入手,研究大眾傳播對社會穩定所做出的貢獻。章節要點:拉斯韋爾的三功能說、賴特補充的娛樂功能、拉扎斯菲爾德與默頓的功能研究、知溝假說、拉扎斯菲爾德相關研究、羅傑斯創新的擴散研究等。

本章介紹的大眾傳播影響的早期研究表現出了宏觀和微觀兩個取向。早期的功能研究過於宏觀抽象,缺乏紮實的實證研究作為支持;而微觀的效果研究卻又埋頭於短期的、外在的行為效果,缺乏對傳播環境的關注。

第六章:大眾傳播的影響:社會心理取向

本章討論的大眾傳播理論來自於社會心理學領域的研究。隨著社會心理學領域的「認知轉向」,20世紀60年代以來關於大眾傳播的社會心理研究不再像早期說服研究那樣集中於態度,而轉向社會認知心理學。章節要點:認知基模、沉默的螺旋理論、第三人效果理論。

第七章:大眾傳播的影響:信息環境取向

本章討論了兩個從環境認知角度研究大眾傳播影響的理論。它們雖然切入點不同,但得出了相似的觀點。議程設置通過比較媒體議程與公眾議程,發現了大眾媒體的環境再造功能。培養分析則通過測量同一群體中重度觀眾與輕度觀眾對現實感知的差異,以及來自不同群體的重度觀眾對現實感知的相似性,揭示齣電視敘事對觀眾環境認知的影響。

本章的兩個理論對大眾傳媒訊息傳播的後果做出不同的評價。議程融合更看重媒體在社會整合方面的潛力及其對民主制度的促進;而培養理論則認為這種主流化過程其實是一個社會控制過程。分歧在於不同研究範式背後的政治觀不同,議程設置持多元主義的政治立場,而培養分析則帶有批判的視角。

第八章:大眾傳播的影響:受眾使用與依賴取向

本章主要討論了使用與滿足理論,該理論從20世紀40年代早期提出以來,由早期簡單地使用動機歸納,發展到完善的理論架構,再到與效果研究的合流,走過了一條反叛效果,再到回歸效果的充滿戲劇性的道路。使用與滿足從受眾的媒介使用角度看待傳播過程,它把使用看作是效果產生之前的階段。在這個使用過程中,受眾具有主動性。

第三部分:9——11章

第九章:批判理論的興起和傳播政治經濟學派

法蘭克福學派是當代西方的一種社會哲學流派,以批判的社會理論著稱。是以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社會研究中心」為中心的一群社會科學學者、哲學家、文化批評家所組成的學術社群。由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的領導成員在20世紀30——40年代初發展起來,其社會政治觀點集中反映在霍30——40年代初發展起來其社會政治觀點集中反映在霍克海默、阿多諾、馬爾庫塞、哈貝馬斯等人的著作中。法蘭克福學派開創了批判地研究傳播現象的傳統。

批判理論與傳統理論的對立,並不是在經驗研究、定量研究問題上的分歧。傳統理論以一種肯定的視角,把既有的社會體製作為前提條件,看做一個整體不容批判。而批判理論不是為現實服務,是為了揭示現實的秘密。傳統理論是數學的、不否定政治經濟前提、考慮的是局部而非整體、忽略理論與特定群體的複雜關係。批判理論是整體的,聯繫的、在歷史語境下的判斷、保持對自身的批判與反思的、否定既有秩序,為了解放人民的。霍克海默在《啟蒙辯證法》中對啟蒙運動和現代性的批判,就是為了指出以實證主義為代表的用數字和現象的抽離來認識和管理世界,將會導致主客體分離,將人異化為工具。

阿多諾將商業化的大眾文化稱為「文化工業」,用來指代文化產品生產中的標準化和偽個性化。在現代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文化工業將一切藝術作品變成商品,用交換價值取代使用價值,同時也將人與人的關係商品化了。文化工業加深了人的異化,使得工人在整個生產消費體系中被自己的勞動產品所統治。當然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為代表的第一代法蘭克福學派學者除了以不妥協的批判精神開創了知識分子干預現實的新途徑外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忽略了產品生產過程的複雜性;忽略了產品與受眾解讀的開放性;一些論述過於簡單與偏激。

而政治經濟學派並不是一個緊密的團體,而是一個對現代社會的現象存在著大致相同觀點、並有著相似研究方法的鬆散的學術共同體,在北美、歐洲以及第三世界國家都頗有影響,批判的傳播政治學派反對把文化簡單還原為商品,注重分析文化商品背後的意識形態和權力關係。政治經濟學關注各種社會關係對傳播生產、分配、銷售、消費、再生產全過程的影響,以及這些影響對社會的反作用,尤其是考慮其中權力不平等現象的後果。政治經濟學與現代主流經濟學相比具有的特點有:整體的、歷史的、研究市場與國家的平衡、關注到的問題。

第十章:文化研究;表徵與霸權

本章主要介紹文化研究學派(伯明翰學派)。文化研究是接合知識。接合知識的目的並不是單純地求知,而是適應當前的政治和歷史環境,針對文化表徵(對現實世界的再現)的結構進行批判。也就是說,文化研究就像變色龍,它根據社會條件的變化,提出自己的主張。它的目標是積極地干預現實,反對權力的壓迫,幫助我們追求自由,文化研究總是特殊的、具體的、隨機應變的而不是抽象的。

文化研究具有以下特徵:強調文化對社會的重要性;重視文本分析及受眾分析;拒絕學科化;提倡跨學科研究;反對科學主義的人文取向。文化研究為了求存,需要保持體制化與非體制化之間必要的張力,這也是文化研究作為一種接合知識的宿命。

此外,這一章還以表徵理論為例,扼要地介紹了目前文化研究中與語言理論相關的部分,並以費斯克的通俗文化理論為例,對比了文化研究與其他研究視角的不同。

第十一章:媒體生產與媒介場

本章主要談媒體的生產,以生產者和媒體作為考察對象,從媒介社會學的角度探索了媒體生產過程。章節要點:媒體組織與媒體生產、把關研究、媒介場域理論等。

第四部分:12章

第十二章:多倫多學派及其媒介研究

這一部分主要介紹經驗詮釋主義範式,這部分重點對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展開介紹。

本章討論的中心話題是媒介。首先,媒介這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具有不同的意義。多倫多學派是由伊尼斯奠基,麥克盧漢開創的學派,多倫多學派試圖脫離傳播內容,探討媒介形態本身對社會的衝擊。以此可以總結出以下四種:(1)作為技術的媒介。(2)作為內容的媒介。(3)作為信息格式的媒介。(4)作為組織的媒介。本章討論的重點是(1)和(3)。

二,去年是怎麼在這本書上出題的?

由於是剛剛指定的參考書,只能拿去年一年的題作為參考。幸運的是,去年出了一道20分的題,考的是「使用與滿足的預期——價值理論」(書本277頁),屬於直接從書里出題的那種類型。所以,把書里的每一個地方照顧到,是你們現在就要做的。

三,這本書要不要做筆記?

相信嘗試做過這本書的筆記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總覺得做的筆記很零散,只有一些毫無關聯的干條條,缺乏前後語境,要不需要寫的很多,要不只能寫一點,總覺得很奇怪。而乾貨君在研究完這本書之後,得出一個結論,這本書對做筆記的人特別不友好!也許答案在這本書的作者前言中就能找到,劉海龍老師在前言中寫道:「不少傳播理論教科書缺乏理論化思維,沒有把一個理論的發展脈絡交代清楚,只羅列幾個缺乏語境的研究碎片就匆匆結束....這本書讓學習者真正領略一個研究或概念精彩的演進過程,體會和欣賞傳播研究的思想之美。」所以,這本書旨在讓大家體會研究的過程,並非是研究結果的羅列,所以,筆記不太好做,直接拿起書來背吧。(完)

我們的專業性輔導班已經開辦了一段時間了,重點書目的講解也正在進行當中,而這本比較難的書,將由西北大學的高分學長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姐共同為輔導班的學員講解,幫助大家快速突破難點,解惑答疑。詳情請點擊下方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大新傳考研乾貨君 的精彩文章:

TAG:西大新傳考研乾貨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