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節拍器,初學者應該多用還是少用?

節拍器,初學者應該多用還是少用?

許多琴童家長在孩子漫長的初級學習過程中都會碰到這樣的疑問,「每天練琴都使用節拍器是不是對的?」「節拍器到底應該怎麼去使用它?」「怎樣才能既保證孩子練琴不枯燥,又能讓彈出來的速度更加穩定節拍更加準確?」等等之類的問題。

那麼到底問題該如何解決?下面史敬偲先森給大家介紹一下節拍器的正確使用說明書。

什麼是節拍器?

節拍器是一種能在各種速度中發出一種穩定的節拍的機械、電動或電子裝置,1696年巴黎人E.盧列創製第一架節拍器後,這種裝置的種類很多,最普遍使用的是1816年由奧地利人J.N.梅爾策爾發明的節拍器。

現在市面上有電子節拍器和傳統式的機械節拍器。相較於傳統式,電子節拍器小巧輕便,外加有的Electronic Metronome可以準確聽出樂器的音調,進而幫助樂手調音,如今越來越被許多的業餘和專業人士所採用。

「每天練琴都使用節拍器是不是對的?」

許多老師在孩子剛學琴的時候就強迫他們使用節拍器,弄到最後讓家長以為,練琴的過程中就要一直使用節拍器,我彈個《哈農》、《什密特》這樣的基本功練習,用高抬指的辦法去紮實用力的演奏每一個譜面上的音符,每一個音符都對上節拍。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

學會聽節拍慢慢的跟著節拍彈本身並沒有錯,錯就錯在對孩童心理和曲目音樂性表現上的嚴重忽視。

GIF

首先,老師不能針對所有孩子都一視同仁的用節拍器跟彈這一種辦法進行教學。孩子有分天性極強、早熟、上課消化能力強、思想高度集中的,也有分慢熱的、年齡偏小、手指機能尚不成熟、思想易開小差的。顯然前者你讓他長時間和著節拍器慢彈是非常不合適的,一來你在抹殺這類孩子的與生俱來的天性,你在束縛他,壓住他的成長,長此以往,他對音樂的興趣只會與日俱減。

其次,對於後者,長期使用節拍器,會讓他們產生依賴。況且思想不集中是部分孩子的通病,你無法通過節拍器的跟彈來解決節奏上的問題,比如從四分音符認識到八分音符甚至十六分音符,轉變是極其困難的。這時候不懂的家長也許還會將節拍器按照八分音符或者十六分音符來對節拍,直接把一首曲子給切成了一條條細細的時間片,那這樣使用下來對拍號和樂句的整體感覺只有壞處沒有任何好處,他們不會動腦筋的去把曲子正確的按拍號區分。不僅如此,長時間的節拍器固定節奏滴答聲,其實容易對大腦產生一定的麻痹效果,猶如心理醫生給你進行催眠一樣,小孩兒彈琴只會思想更分散。

其三,太多使用節拍器,學生下鍵的音色不會好聽。正如前面所說的那樣,一但腦子被「催眠」,你依然不會動腦筋去處理音色上的問題,出來的聲音如同小和尚敲木魚一般亦或是彈個和弦像裝修隊施工一般。很多的音樂在彈奏的時候都是由心先生,隨後在傳遞到手上的,這樣彈出來的聲音才是我們需要的聲音。而在節拍器擺動的滴答聲中,你是很容易忽略這些細節的。

GIF

「節拍器到底應該怎麼去使用它?」

節拍器的終極目的就是穩定速度用的,而並非用於糾正節奏。請注意這個問題非常的關鍵,因為搞清楚它的用途才能正確的將其使用在它應該出現的地方。在初學過程中,為了防止學生過度依賴節拍器而忽視最重要的樂感,作為老師的我們必須要時刻帶著學生跟唱所學的曲子,尤其是旋律的連接和停頓,一定要讓學生對整體有一個大致的把控,曉得自己在彈什麼非常重要。你不能讓學生在對曲子失去興趣前還不停重複著枯燥的節拍器對準和認音教學,恕我直言,這很失敗。我給到的建議就是:不到萬不得已,盡量不要使用節拍器!此話乍一聽很激進,簡直不亞於一直去使用它。我的意思實際就是在說,不會用,寧可不用。對於一些彈到《車爾尼599》和《巴赫初級鋼琴教程》的孩子,他們的水平基本處於業餘考級三四級以上水平,當他們需要突破速度上的瓶頸,可能就必須要使用節拍器,但並不是一直用,用一段時間就停掉,要注意讓學生心裡自己自覺去穩定拍子,去想辦法用自身的力量與智慧去控制忽快忽慢的速度問題。

孩子彈琴的整個過程實際上是多個焦點串聯工作的過程。人腦的集中力和多任務處理能力是局限的,即便是長大成人也只是在原有基礎上擴大了耐性,實際工作流程並沒有太大變化。當我們注意左手演奏,右手的注意力就會更多的分配給左手;當我們需要看下一小節要彈的內容時,我們眼睛的感官協調就要更多的讓手指的觸覺和耳朵的聽覺去替代,去感覺鍵盤的位置和下鍵的力度。但當我們把注意力全集中在了節拍器的拍點上,我們就只會在意了曲子的節拍對上沒有,我們的手腕彈奏時就開始不由自主的跟著節拍一起上下打拍,我們不在去注意小節與小節之間的強弱關係,眼睛看也不看就想當然的把一個好好地長句子給彈成了斷奏……這樣發展下去會很糟糕。

GIF

「怎樣才能既保證孩子練琴不枯燥,又能讓彈出來的速度更加穩定節拍更加準確?」

從心理上說,應該多給與孩子階段性進步的肯定。學生一旦有進步,要適當的鼓勵他,有一些看似不嚴重的節拍問題別期待著在同一首曲子里一下子解決完。有的時候在新曲子里解決的效率會比重複彈老曲子效果好一萬倍。一定要搞清楚學習的原動力是什麼——好奇。重複以前的曲子,甚至一些曲子重新來過,對於小孩兒學習音樂過程中自信心的建立是備受打擊的。我總對一些頑固的「虎媽虎爸」解釋,遇到情況不要犟著來,想辦法「順毛捋」。

從示範上說,老師應該更多地演示給學生感性的認識。老師有義務將當日的作業讓學生家長拍成視頻回家看,其實學琴和學其他藝術像畫畫、練書法一樣,前期都是臨摹居多。先讓學生去模仿,這個模仿不僅僅是把音和節奏彈對,還要注意手型和下鍵的動作。每節課也要花一些時間重複這些基本的東西。關於節拍器,還是那句話,先不要用,未來有明顯的快速跑動樂句再去單獨拿出來使用。演示過程中,可以在幾個較複雜的拍點唱著拍子彈給學生聽,然後讓學生跟著來一遍,直到他學會為止。

練習的過程中,讓年齡稍大的孩子演奏出表情記號的漸強漸弱。這是不少學生不引起重視的問題,樂曲是有「情緒」的,有的時候是歡樂的,有的時候是悲傷的。即便是不使用節拍器,學生也時常忽略這一點,或者說做的還不夠,如果純粹以為彈琴只要注重「音不錯,節奏對」那就沒有了學琴的意義。學習藝術,就是一種學習審美的能力,一定要在基本問題解決好的基礎上,加入自然的情感,該響的時候要響出來,弱的時候要弱下去,不要不敢表現,中規中矩絕對不是音樂的正確表達方式。

其實每一種學習的方法都是因人而異的,希望史敬偲先森的一些觀點能供您平時在輔導或者陪練孩子的學琴上有所幫助。

GIF

搜索並關注公眾號:史敬偲先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AI工廠:工業互聯網方向
陰陽「平衡度」對預測結果的精妙影響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