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蜀魏相爭,孫權秉承一計成為最大的贏家,致使東吳政權最長久

三國蜀魏相爭,孫權秉承一計成為最大的贏家,致使東吳政權最長久

原標題:三國蜀魏相爭,孫權秉承一計成為最大的贏家,致使東吳政權最長久


在三國時期,前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子曹丕代漢稱帝,後有劉備作為漢朝的宗室在蜀地建漢,而孫權,雖為三國一大勢主,可論勢力不及曹操大,論地位劉備是正統的漢室後裔,卻不僅建立起了自己的東吳政權,還使得東吳成為三國中歷時最長久的國家,可見其能力。


曹操都曾讚歎孫權為"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其過人之處。而孫權之所以能在三國相爭中脫穎而出,在於他深諳一個道理,那就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孫權可謂是少年英才,十五歲就擔任縣長,十九歲就被任命為討虜將軍,統一併管理江東,當然,這也離不開其父與兄為他打下的基礎。


公元208年,曹操權勢更勝,不僅打敗時為豫州牧的劉備,還寫信給孫權,直意揚言要取下東吳。孫權本想全力抗擊曹操,後諸葛亮前來說明劉備聯孫抗曹的決心,孫權便果斷決定與劉備結盟,共同抵禦曹操的侵襲,史稱赤壁之戰。果然,在這正確的決定下,孫權成功守住自己的政權,與曹操隔江對峙。


公元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大舉進攻曹魏佔據的襄陽、樊城,曹魏受到重創,曹操因此以江南封地為條件讓孫權出兵,孫權審時度勢,立即從背後出兵襲擊關羽,並奪取荊州。蜀漢不僅失了荊州,還折了關羽這一員大將,劉備震怒,蜀漢與東吳十餘年的同盟關係因此破裂,而孫權,則轉向曹操陣營。


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次年,劉備也在蜀地稱帝。而孫權則於公元222年被封吳王。之後,曹丕發覺孫權並非真心歸附,率兵討伐,雙方勝負難分,退守一方,孫權因與曹魏斷絕往來關係,接著又向劉備拋出橄欖枝,重修蜀吳之好。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孫權乘機攻江夏,不克而還,後於公元229年稱帝,建國號為吳。



後來,蜀漢於263年被司馬氏掌權的曹魏所滅,享國42年;而曹魏,逐漸被司馬氏建立的西晉所取代,享國45年。但東吳政權自建立之後,一直延續了58年,於西晉建國十五年後才被滅,標誌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演義賞析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三國猛將,卻為何被曹操和劉備鄙視,被毛主席樹為反面典型
劉備能成就霸業,多虧此人的高明戰略,諸葛亮打仗遠遜於他

TAG:三國演義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