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寂靜之地》,聒噪者,盡皆消失

《寂靜之地》,聒噪者,盡皆消失

本文有少許戾氣,戰鬥人員請撤離。

如果說哪一種電影類型評價最容易兩極分化,那一定是恐怖片了,恐怖片要說「難拍」,也正因為此。

要麼照嚇人來拍,嚇死人不償命,那勢必發行之路坎坷,難以造成太大影響力。《小丑回魂》那樣的選手,十幾年才出一個。一些承受能力較弱的觀眾,看完之後會發出「aiwocao,嚇死老子(寶寶)了」的感嘆,這種印象加持,他(她)不會給電影高評價的,只會想到「這破恐怖片能好到哪去,嚇嚇人而已」,然後安利給膽小的朋友。承受力強的觀眾,可能閱恐怖片無數,早已麻木,不會感到害怕,於是對該片嗤之以鼻,然後安利給膽小的朋友。(在此同情一下膽小的朋友們)

要麼不想拍的嚇人,點到即止,那最後可能的還是後者的情況:嗤之以鼻。我好不容易做好心理準備找梁靜茹要了好幾次勇氣才敢坐這看電影結果你就給我看這個一點都不嚇人的東西你tm逗我呢?

所以,恐怖片,兩種層面,嚇人或不嚇人;嚇到人或嚇不到人,都很難得到高評價。而且,嚇人或者不嚇人是觀眾主觀上的感受,不可控;嚇到人和嚇不到人更是要看觀眾心裡素質以及更方面因素。可以說,恐怖片是有門檻的。我見過一些喜歡看電影的人,唯獨不看恐怖片。這無可厚非,但這樣的行為難免會潛移默化的將恐怖片移到電影世界的犄角旮旯。

我要說的《寂靜之地》就是這樣一部「糾結」的恐怖片。在我看來,它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一部驚悚片。

說到恐怖片,那衡量的一大標準就是是否「嚇人」;驚悚片則有所不同,注重的是節奏氛圍。

顯而易見,《寂靜之地》的氛圍營造,鏡頭把控是出色的。

正是因為本片沒有太多聲音去分散注意力,在視覺方面就要更加精雕細琢。

媒體一直以「恐怖片」這一題材作為宣傳點,似乎《中邪》撤檔之後嚇到國內觀眾的大旗要由本片來扛。加上本片在北美備受推崇,更會讓人忘了中美觀眾口味不同這件事。觀眾紛紛報著「受此一嚇」的大期待去觀看,導致的就是由口碑兩極分化引發的網上評分持續走低。儘管本片在IMDB上有著8分的成績,在豆瓣上卻已經下降到了6.5 (國內觀眾對「恐怖片」是有偏見的,這個問題不想多說)。

這個落差,主要來自於觀眾的觀影期待。

第一點是「它不像你們想像中的恐怖片」。

很多人對恐怖片的印象是牛鬼蛇神、茹毛飲血、靈異事件。以這個標準看,《寂靜之地》真不夠格。可是我要重複,我把本片當做驚悚片,這就和之前的《屏住呼吸》類似,帶來的緊張和驚嚇,不是恐怖。

我比較幸運,沒有報著「受驚」的期待去看,結果感覺還不錯。

第二點,是「它不符合你們的觀影習慣」。

本片關於「逃亡」,而不是「鬥爭」。我們看過了太多的鬥爭,與神怪鬥爭、與惡勢力鬥爭、與過去的自己或不平等的社會鬥爭……絕大多數的電影都可以總結出來一個鬥爭的主題。贏了,喜聞樂見;輸了,那主創可能是想要表達生活的無奈;還有一種鬥爭結局是「和解」。所以很多人的觀影習慣就潛移默化的變成了「看鬥爭」。

《寂靜之地》這樣一部電影,有怪獸作為反派,怎麼辦,打啊。想當然。我們看到,直到影片結尾主角才動了反抗的念頭,這還是找到了對方弱點和自己被逼入絕境雙重作用的結果。有人覺得怪物好殺?電影小處著眼角色寥寥,並寫明了「怪獸弱點未知」,誰知道未出現的惡勢力會有多強大。而且一旦這種事真實發生,誰又能確定自己不是那個逃的,而是斗的呢,畢竟對於未知威脅,人人自危,保命重要,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很多人的戰鬥欲可能只有在看熱鬧的時候才會膨脹。

而且,片中角色不是完美人設。這又是一些人口誅筆伐的原因之一。

完美人設意為著他們攻無不克,並且不能犯錯,或者說,不能犯普通人會犯的錯。

《碟中諜》中特工伊森是完美人設,潛入敵營不慎掉落匕首,那只是給大戰加了一份佐料,可《寂靜之地》中因站位不當等原因引發的小兒子被殺,卻會被認為是編劇愚蠢寫出的bug 。暫不說普通人因處於水深火熱中產生的神經緊張,就算作為生活中的一個疏忽,是不是絕對不會發生呢。

奇怪的是,開頭小孩不懂事,貪玩的本性讓他送命,觀眾不滿,說「不作死就不會死」;中段嬰兒很少大哭,新生嬰兒應該有哭的本能啊,於是觀眾又說「這小孩為什麼不哭啊,劇情有bug」,那麼面對這些兩頭堵的觀眾,作也不對不作也不對,誰知道究竟怎樣才會讓他們滿意。

我們看過了太多的完美人設,久而久之,會不允許主角犯錯,即使這個主角作為普通人,面臨著嚴峻考驗,也必須要成功,不然觀眾輕則吐槽主角傻*,重則罵編劇弱智。很多觀眾去看電影是要逃避現實生活的,可這「嚴以待人」的心態真是細思極恐。

很有趣的是,不久前《復仇者聯盟3》中星爵被口誅筆伐,唾沫甚至濺到了其扮演者克里斯波拉特身上,結果他不得已自嘲「謝罪」。我建議這些觀眾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摯愛被殺,且兇手就站在你面前無反抗能力,請問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嗎?

這是一部優缺點都很明顯的電影,所以贅述優劣也沒什麼意思,只簡單談及。

電影的氛圍塑造出色,高概念的劇情設定讓人耳目一新。片中有三個在我看來非常出色的段落,分別是分娩、「流沙」和最後的吶喊,這三個段落很大程度上掃了我之前一些不佳印象,讓我對本片主創刮目相看。

但是鋪墊顯得冗長,不得不承認,這也說明了導演對敘事節奏的把控並沒有那麼優秀。電影用的是聲音創意,但是延展不多,並且製造驚嚇的方式仍多是一驚一乍。這招很老舊。

見到很多人說這種嚇人方式不高級。不知道什麼時候流行起來用「高級」或「低級」來評價電影了。我向來不喜歡這種說辭。什麼是高級?什麼是低級?人性高級獸性低級?還是情感高級情緒低級?我只會看是否有創新或是否聰明。

說岔了。

製造驚嚇的方式很老舊沒有新意,這會使得一些膽大的人不屑,但是對膽小的觀眾仍然有用。

就好像在你很專註,旁若無人的時候拍一下你肩膀,你仍會被嚇到。

另外我有一點很不解,很多人看爆米花特效片的時候不會去挑劇情的刺,反而看本片會執著地找bug,而且挑的很多刺都自以為是,甚至過兩分鐘就會被打臉。

當然我不否認劇情一些地方不嚴謹。

可是這是某些人在電影院叨逼叨的理由?

這就終於說到主要問題上了。

我滿心歡喜地期待本片國內上映,並不是期待電影如外媒評價那麼好,而是期待一個安靜的觀影體驗。

於是一個月前我做了這樣一張海報:

並把文案變成了「要麼靜,要麼死」(be quiet or be dead)。

雖然看過電影發現血腥鏡頭並不多。

但是海報表達的意思比較明顯了。

好的電影是浸入式的,帶給觀眾的應該是身臨其境的感受。李安有一句話:電影不是把大家帶到黑暗裡,而是把大家帶過黑暗,在黑暗裡檢驗一遍,再回到陽光底下,你會明白該如何面對生活。如果一部電影讓人無法入戲,那何來「黑暗裡的檢驗」呢?而「入戲」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無干擾。

在片中無聲屏息的時候,確實沒人會破壞寂靜的氛圍,但是窸窣私語會出現在音效、配樂甚至對話時。爆米花聲倒沒發現,議論劇情的卻大有人在,這些人的共同之處是成對觀影,男的會跟女的逼逼個沒完,什麼主角為什麼這麼做啊一會可能會出現什麼情節啊做好心理準備別害怕啊吧啦吧啦……請問你是帶了個弱智來看電影嗎?

如果男的靠在電影院議論劇情來彰顯什麼,那真的只能顯出自己的素質低下了。

如果有人作樂的方式是影響別人,那我質疑其存在價值。

存在,不一定合理

沉默是金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掠影Cinephile 的精彩文章:

《中邪》,舉頭三尺有神明

TAG:掠影Cinephi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