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朋友我的群婚戀融合的故事

我的朋友我的群婚戀融合的故事

我的朋友我的群(五三八)

婚戀融合的故事

很多單身朋友的朋友圈都在刷兩個故事。

一個是張嘉譯主演的電視連續劇《我的!體育老師》。該劇講述了一位兩個孩子的單身爸爸張嘉譯與比他小很多的小蘿莉王小米之間的「大叔蘿莉戀」。故事中,我們總是會看到「蘿莉追大叔」的喜劇場景。這就印證了魯迅對喜劇和悲劇的價值定義。魯迅說過:「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是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 人看」。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很多場景都是相反的。

另一個就是哈里王子與梅根·馬克爾的婚禮。該世紀婚禮於2018年5月19日在英格蘭溫莎城堡的聖喬治禮拜堂舉行。新郎為英國王室成員哈里王子,新娘則是美國女演員梅根·馬克爾。兩人不僅是姐弟戀,而且新郎是英國王子、新娘離異。從兩人婚戀開始,一直遭到廣泛關注。從婚戀早期的「不可能」論,到正式訂婚的「無結果」論,再到大婚結束後的「會離婚」論等等,這都反應了世俗社會對婚戀的偏見。

很多離異或者單身爸爸、媽媽都向我們表達過婚戀選擇的困難。很多單身朋友受不了一些人的觀點,彷彿離異或者帶孩子的單身朋友,就應該像菜市場的尾貨大甩賣一樣,才是正常的婚戀現象。在我們看來,單身朋友沒有必要為一些婚戀偏見者置氣。但是,我們的確需要關注不同背景和婚戀經歷者在婚戀選擇和婚戀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

算是應景,我們把2016年9月16日通過紐西蘭生活微信平台發布的《兩個家庭融合的故事》發到紐西蘭婚戀群中。這則故事的原標題是《我的朋友我的群(二六五)兩個家庭融合的故事》。故事講述的是單身爸爸和媽媽之間真實的婚戀經歷。當事人在現實生活中,通過不斷深入的溝通和接觸,找到了促使兩人婚戀關係持續、穩定和長期發展的途徑。

在我們看來,從現實的角度來說,與電影電視作品或者王公貴族的婚禮等相比,婚戀群的群友演繹的婚戀故事,更有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

很多群友在婚戀要求上,有明確的表示不接受對方有孩子的,也有可以接受對方有婚史但是不能有孩子的,還有不能接受對方有婚史等等。所有的這些婚戀要求,都是沒有對錯的,都是體現單身朋友自主自覺自愿的婚戀要求。當然,這其中也有一部分的單身朋友是不懂得怎麼處理對方孩子的關係問題。這就是愛對方與融入對方原生態家庭之間的問題。

其實,選擇對方是否有孩子,在婚戀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差別僅僅在於:一種原生態家庭是當事人與父母構成的,另一種原生態家庭是當事人與孩子構成的。

這也是很多華人的婚戀觀:戀愛是兩個人的事,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

紐西蘭婚戀群也有婚戀雙方當事人約定:各自照顧好孩子,彼此相互照顧。但是,以目前的婚戀結局來看,以失敗結束的居多。

或許,這也反應出了婚戀關係的本質:愛對方是婚戀選擇的前提,融入對方原生態家庭是婚戀生活的基礎。這也是婚戀選擇與婚戀生活的差異所在。

換句話說,對婚戀選擇的成功來說,只有愛對方是不夠的。對婚戀生活的幸福而言,不能融入對方原生態家庭是不充分。無論單身朋友是什麼婚戀經歷或背景,這個結論是充分適用的。

祝福每一位單身朋友!

祝福紐西蘭婚戀群!

附:2016年9月16日通過紐西蘭生活微信平台發布的《我的朋友我的群(二六五)兩個家庭融合的故事》

我的朋友我的群(二六五)

兩個家庭融合的故事

2016年9月15日是中秋節。隨著紐西蘭婚戀群不同族裔的單身朋友的匯聚,同一個中秋節,在不同的人文歷史背景下,也會有不同的過法。比如,韓國人的中秋節有些類似於華人清明節,掃墓是主要的習俗。因為韓國中秋節會在當天和前後1天放假,人們可以在此期間探親訪友、返鄉掃墓、祭拜祖先,而這樣的中秋習俗據說可以追溯到新羅時代(公元356~935年)。而華人的中秋節就是一個主題:團圓。華人中秋節的團圓主題,僅次於春節。這就是不同國家和民族,不同的人文背景和歷史文化下,同樣的中秋節,不一樣的生活習俗:韓國在緬懷逝去的人;華人在思念活著的人。

國家與民族,在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會衍生出不一樣的人文習俗。不同的單身朋友,在不同的個人背景或修為中,也會產生不同的婚戀狀態、婚戀觀念和婚戀行為。所以,紐西蘭婚戀群自建群之日起,就非常注重對群友類屬的劃分。

紐西蘭婚戀群按照年齡、居住地和宗教信仰劃分為七個婚戀主群,依據興趣愛好劃分為十八個活動群,為了鞏固婚戀群的社會基礎劃分了七個服務華商的外圍服務群。以上的劃分,都是依據紐西蘭婚戀群的婚戀選擇為核心,按照群友的客觀屬性,做的結構劃分,最終幫助紐西蘭婚戀群創立了婚戀生活服務體系。

除此之外,按照《2016年紐西蘭婚戀群發展規劃》,進入2016年下半年,我們將集中力量籌建不同類型的婚戀活動場地,進一步促使婚戀群向平穩、有序的方向發展。建設完成後,一方面,我們會讓華人更好的匯聚,另一方面,我們將促使非華裔的單身朋友有序入群。

隨著單身朋友不斷的匯聚,未來紐西蘭婚戀群也會根據需要對群友做第二個層次的結構分群。我們最期待的分群之一就是設立「單身爸爸媽媽群」。因為在婚戀選擇中,單身爸爸媽媽們,要比沒有婚姻經歷的單身朋友經歷更多的事情,也會有更多的不同。

今天,我們講述一個關於單身爸爸媽媽們的婚戀故事。

有兩位群友,他們在入群之前都有婚史,而且各帶有一個孩子。很多時候,單身朋友會認為,有孩子的群友在婚戀選擇中,遇到的問題會更多一些。因為我們看到很多單身爸爸媽媽們經常對我們說:「對方必須要接受我的孩子!」「我僅僅是希望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對方愛我孩子一定要超過愛我」等等。我們也在多種場合談過這個問題,也在不斷的努力幫助單身朋友更好的做婚戀選擇。

單身爸爸媽媽們做婚戀選擇,以孩子為中心,甚至為準則,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問題。比如,一些群友見面的時候,會先安排帶著孩子一起活動,有些群友就是因為孩子之間不和,或者發生打架事件,最後單身爸爸和媽媽不得不選擇放棄兩人之間的感情聯繫。還有一些群友會因為孩子不喜歡對方,自己最後也會選擇放手等等。

紐西蘭婚戀群建群一年來,我們了解和記錄了很多單身爸爸媽媽成功的婚戀案例,但是,我們也看到更多失敗的教訓。比如說,單身爸爸媽媽之間,因為各自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最後導致爭吵,甚至分手。似乎,孩子是一個無法繞過去的障礙,甚至會超越當事人之間的感情關係。

我們這兩位群友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男群友是一個女孩,女群友是一個男孩。兩個孩子年齡相仿,7歲左右。一開始孩子相處的還不錯,這讓兩位群友很欣慰,但是,幾次交往下來,孩子之間的問題開始出現了。主要問題就是孩子教育問題:男群友帶女孩比較細心,女孩的所有生活內容,男群友都能考慮到,所以,女孩比較乖巧,也很聽話。女群友帶男孩,比較放縱,一般都會放任一些,男孩有些貪玩,調皮一些,一些生活習慣不好。

結果,兩個孩子在一起短時間相處還可以,時間長了,問題就會很多。比如,女孩平時練習鋼琴,男孩子就在一邊搗亂。男孩的瞎玩,也會讓女孩受到一些影響,甚至接人待物上,似乎不再乖巧了。

他們最大的一次矛盾就是男孩在學校里發生了一次衝突,把其他孩子打了。男孩打人的原因是遭到了韓國族裔孩子的嘲笑,男孩說他忍無可忍,動手打人。結果,打的還是一個高年級的孩子,被打的孩子糾集了一些其他孩子,試圖要打這個男孩。幸好發現的及時,避免了。

學校經過調查,認為這個男孩打人不是第一次了,相隔幾個月就會發生一次,只不過沒有這一次動靜大而已。學校就提出要見家長。這讓女群友非常緊張,因為不知道學校會怎麼處理。

一般發生這種事情,校方都會把問題的嚴重性講清楚,提出可能是三種處理結果:第一種就是警告;第二種就是三天或者十二天不等的停學;第三種就是開除。在處理之前,學校基於男孩一貫的表現,要求男孩做一個心理問題輔導。

女群友有些擔心孩子因為心理問題輔導被貼上「心理有問題」的標籤,回到家裡就對男孩一頓臭罵,男孩也知道自己犯了錯誤,試圖辯解,都被女群友罵回去了。

男群友趁機告訴女群友不該對孩子這麼放縱,要對孩子約束等等,並舉例說,如果約束不好,孩子以後會多麼嚴重等等。原本女群友就不知道孩子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理,經過男群友這麼一說,更害怕了,隨後兩人避開孩子在車內就爭吵起來。

遇到類似的問題,做媽媽的單身朋友,很多時候就會感覺很無助。人無助的時候,希望得到有助益的幫助,或者是建設性的意見,又或者至少是一個安慰。單身媽媽最反感的就是婚戀對象把自己孩子當做反面典型,反過來教育做母親的如何或者怎樣的不對。因為很多單身爸爸或者媽媽,儘管拼盡全力希望照顧好孩子,但是都對孩子有一種愧疚。男群友無意中就扮演了這樣一個最讓女群友反感的事情。

其實,這就是單身爸爸媽媽,如果要重新組成家庭,需要完整、客觀的認識到的兩個家庭的融合問題。表面上,他們遇到的是孩子問題,其實,當事人忽略了是兩個家庭的融入與融合的問題。

或者說,單身爸爸媽媽的婚戀選擇中,其實是三個問題:

1、單身爸爸媽媽之間的感情過程;

2、單身爸爸或媽媽融入原生態家庭的過程;

3、兩個家庭的融合過程;

相對而言,沒有孩子的單身朋友,在婚戀選擇中,著重點主要是婚戀雙方的感情過程。因為對方的家庭僅僅是兩人婚戀關係的外環境。我們過去講過,外環境也很重要,但是,只要雙方努力,總是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單身爸爸與媽媽的問題不會是這麼簡單,對原生態家庭的融入與融合,可不是外環境,而完完全全是一個內環境和內化過程。

單身爸爸或者媽媽,除了兩人要建立感情過程外,要順利的進入到對方的原生態家庭里,扮演好原生態家庭中缺失的爸爸或者媽媽的角色,這才是對婚戀雙方感情更好的穩固和發展的關鍵環節。這時候,就不適宜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認識或者評價原生態家庭中的現實問題。還有些單身爸爸或者媽媽說:「那是他們家庭的事情,還是少管為宜。」這種心態最後會讓原本發展平順的單身爸爸媽媽之間,缺乏持續感情積累的空間。這是很多單身爸爸或者媽媽都容易忽視的原生態家庭的缺位和補位問題。

在這兩個層面的基礎上,更長久的問題是兩個原生態家庭需要融合和統一的過程,這甚至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要結合心理學和行為學認識和分析。以上述的案例來說,雙方的孩子年齡相仿,而且都是7歲左右,男孩出現不能很好控制情緒問題,從心理學和行為學的角度來說,容易處理的多。假如這個男孩是14歲呢?那就要選擇完全不同的方式方法來處理了。再比如,兩個原生態家庭的孩子存在年齡差呢?那又會是不同的問題。

在我們的現實案例中,兩位群友爭吵後,男群友經過總結和反思,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通過直接與男孩兩人面對面溝通的方式,還原了整個事件過程,意識到男孩是在他人侮辱的境遇下,動手做的反擊。男群友依據對紐西蘭教育制度的理解,初步判斷這是一個一般性的未成年學生之間的衝突問題。學校最後至多會給一個警告。

但是,男群友沒有把這個判斷告訴孩子,而是藉助這件事情,幫助男孩分析問題。首先,男群友肯定孩子遭遇侮辱做出反應是應該的,但是提醒男孩要學會選擇保護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可以向老師反映,比如可以向家長尋求幫助,再比如即便是打架,也不要打對方的臉,更不要打傷對方等。

最後,男孩對男群友的認識和處理很認同。伴隨著這個問題的解決,男群友不僅成功的融入到原生態的家庭中,也為兩個原生態家庭的融合創造了條件。

這個案例告訴單身爸爸和媽媽的事情是:單身爸爸或者媽媽,在建立兩個人的婚戀關係的過程中,要把融入對方的原生態家庭及實現兩個原生態家庭的融合納入彼此溝通和接觸的重要環節和內容中。一旦忽視了這個問題,將會為兩個人的婚戀關係帶來意料之外的負面或者消極的影響。

祝福每一位單身朋友!

祝福紐西蘭婚戀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紐西蘭生活 的精彩文章:

我的朋友我的群婚戀歸因的故事
我的朋友我的群婚戀單純的故事

TAG:紐西蘭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