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背公式、不記數字,這位普林斯頓媽媽讓孩子愛死數學的秘密竟是……

不背公式、不記數字,這位普林斯頓媽媽讓孩子愛死數學的秘密竟是……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Myra

這是思小妞在【閱讀第一】分享的第2篇好文

注重教育的父母都知道給孩子讀睡前故事的重要性。通常,你會給孩子讀哪些繪本呢?故事類?認知類?歌謠類?

你有沒有想過把數學作為睡前故事都給孩子聽?

當我和好友聊起這個話題時,她們都表示「絕不可能啊!」數學這傢伙,那麼難搞,一定要選好「黃道吉日」、端坐在桌椅前、拿著紙筆、掰著手指頭、父母保持穩定的情緒後才能開始學習的,怎麼可能坐在床上、在睡前十幾分鐘的時間如此漫不經心的去對待?

我之前也是這麼認為的,作為一名對數字、演算法、公式習慣性恐懼的人,不要說學數學了,你讓我報一下自己的手機號碼我都會有壓力。最慘的是,在小學六年級的一次數學考試中,我答著試卷沒有任何徵兆突然就吐了。後來才知道,我這是典型的「數學焦慮症」。

「Math Anxiety(數學焦慮症)」可不是我杜撰的一種病,201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伊恩·里昂斯和西恩·貝洛克通過對7到9歲的美國孩子進行大腦腦掃描,發現那些對數學尤為恐懼的孩子的扁桃體區域尤為活躍,這一區域一般負責處理對威脅的反應,它會引發一種真實的身體反應,比如釋放出應激激素,使得你心跳加快、身體發熱;除此之外,對數字的恐懼還會抑制前額皮質的活動,而這部分主要負責大腦中抽象過程的進行。

所以,作為一名重度「數學焦慮症」患者,我對任何與數字沾邊的事物唯恐避之不及,即便喜歡研究各種書籍和繪本,數學類的讀物也絕不是我優先考慮的。直到,我遇見了Bedtime Math(《兒童枕邊數學書》)這套繪本,被它徹底征服。

英文原版,一套3冊

中文引進版,目前一套只有2本

這套繪本有3本,在圖書館第一次看到它時我只是被它的標題吸引,晚上睡覺了能學什麼數學知識呢?拿起來看看吧。然後,2個小時過去了,讀完後一邊感嘆這套書的厲害、一邊在Amazon下單買了一套。

如果童年有這樣的數學啟蒙書,

我對數學肯定不會這麼焦慮!

《兒童枕邊數學書》這套書是一位「不務正業」的天體物理學家勞拉·歐文德克創作的,她本科就讀於普林斯頓天體物理專業,也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MBA,從學歷上來看,妥妥的學霸一枚。

作者、創始人、董事長勞拉

勞拉和老公都是數學狂熱分子,當他們的第一個孩子2歲時,他們陪著她玩數數遊戲、睡前講自己編的數學小故事,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第三個孩子威廉出生。威廉不到2歲時,有一天突然對爸媽說:「I want a mathproblem!」夫妻倆才發現他們「已經創造了一種沒有枯燥題目的家庭環境,而數學已經成了睡前最有趣的活動。」要知道,多少美國孩子「痛恨」數學啊!

然後他們把這些睡前數學小故事以郵件的方式分享給個別要好的朋友,沒想到一周後,索要故事的家長成倍增長。勞拉在2012年時乾脆創建了一個Bedtime Math網站,在網上和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小故事,半年後,有2萬人成為了這個網站的付費會員。再後來,這些故事經過悉心修改、編輯、潤色,變成了現在這套Bedtime Math。

Bedtime Math不僅獲得了美國亞馬遜2017年少兒非虛構類讀物最佳圖書獎,而且已經發展成集圖書、俱樂部、APP、公益項目於一體的綜合品牌。創始人、董事長勞拉同時也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天才少年發掘委員會」委員,並擔任德魯大學人文科學中心的董事。

Bedtime Math 官網

之所以花這麼多筆墨去介紹成書背景和作者,是因為我相信每本優秀繪本的誕生都離不開專業背景知識和愛,《兒童枕邊數學書》顯然二者兼具。

三大數學啟蒙優勢

第一,非常接地氣、生活化,把數學這件抽象的事物融入日常生活中。

常規數學繪本通常少不了很多數字、概念、公式、符號、運算,然後把這些看上去就令人恐懼的東西放在明艷的色彩和一堆卡通圖案里,就算完成了。

比如長成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

這類繪本最大的問題是,對於沒有接觸過數學或者剛啟蒙的孩子來說過於抽象、且抽離生活。像兔子、烏龜、青蛙這些東西在現代孩子們的生活里離得很遠,而撲克完全是成年人才會接觸的東西。

因為無法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產生強烈的關聯性,孩子們才會覺得數學是一件離自己很遙遠、過於一本正經的事。

而勞拉說她創作這套書的目的就是:「讓數學成為孩子們每日生活中一個有趣的部分,而不是只出現在家庭作業中。數學應該和睡前故事一樣,受到孩子們的喜愛。」

基於這個目標,你在《兒童枕邊數學書》里見不到抽象的概念,甚至連數字都很少見,每本書有5大主題,這些主題涉及食物、衣著、運動、車輛、身體等,都與生活緊密相連,讓孩子們從日常生活角度去理解數學概念、探索數學模型。

比如,在關於人體這章里有個故事是關於骨頭的,作者先講了人體身體骨頭的一些科普故事。

然後下一頁是關於骨頭的3道數學題,難度分為初級、中級、高級,適合不同年齡的孩子去解題。

有關骨頭的初級題目是:「我們每根手指有3節骨頭,每個腳指頭有2節骨頭,是手指還是腳指頭的骨頭多?」

無形中就讓孩子做了數字多少的比較。

每一個科普故事後面都會有3道或4道難度不同的數學題,初級適合3歲以下的孩子,中級的適合6歲以下的孩子,最難一級的適合7-12歲的孩子。每本書大約有120道數學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第二,沒有複雜的概念和專業辭彙,通過故事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

沒有孩子不喜歡睡前故事,所以這是一本不需要你端坐在桌椅前認真演算教孩子的練習冊,你也不用和孩子解釋加減的原理是什麼、何為複數這些抽象的概念。作為家長,你只需要在睡前抽十幾分鐘和孩子繪聲繪色的讀一個科普故事,然後抽出適合他年齡段的那道題目讓他去解答就好。

因為故事都是圍繞日常生活的,所以在解答的過程中你可以藉助簡單的道具。比如關於身體的,就可以藉助胳膊、手指;關於著裝的,你可以就孩子的衣服、鞋子、紐扣作為工具去幫助他們作答。

就像「On the Wrong Foot」這個故事,初級問題是「一雙鞋有幾隻?」,中級問題是「如果給你的每隻腳、每隻手和頭都穿上鞋,你總共會穿幾隻鞋子?」孩子藉助自己的身體完全可以作答。

第三,除了學習數學外,孩子們還增長了額外的科學和生活常識。

比如,像臂長的這個故事,不僅可以讓孩子去比較胳膊和手的大小、還可以讓他們知道向左右兩端伸展胳膊的長度剛好等於你的身高。

而我也是讀了「Staring Contest」這則故事,才意識到原來眼皮對我們如此重要,而蛇和魚類是沒有眼皮的。

這套書適合3-12歲的孩子,我覺得2歲起就可以讓孩子慢慢接觸這套書了。3歲以前,家長可以把這本書當認知類繪本都給孩子,裡面的每個小故事有趣又漲知識、圖片也很好玩;3-6歲的孩子可以在聽完/看完故事後做初級和中級的數學題;6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做高級和附加題。

這本書一問世就好評如潮,引進國內時更是創下了3000+全五星好評的紀錄:

這套書使用時常可達10年,涉獵的生活和科學知識多達十幾項,在趣味性方面更是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和概念生活化,讓孩子們在睡前的一小段時間裡寓教於樂,性價比真是非常高!

作者:思小妞,坐標美國 」輕職場「概念創始人。

查看【思小妞】的其他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第一 的精彩文章:

500張全球瘋轉的暖心漫畫,告訴你幸福的瞬間竟是驚人的相似

TAG:閱讀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