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三桂有30萬大軍,苦戰多年卻收不回天下,原因都出在這上面

吳三桂有30萬大軍,苦戰多年卻收不回天下,原因都出在這上面

明末清初的吳三桂可以說是個頗具爭議的人物,這位身在明清兩個朝代的一個人,因為降於清朝,使得明朝的很多人,對之視為漢奸。然而就算在清朝此人也是非常不受人喜歡,並且清朝處處提防著他。吳三桂作為清朝的走狗,不斷地為清朝做事,並且所立下的功勞也是數不勝數。這樣一位狡猾的人,將自己同族同胞的屍體作為自己仕途前進的墊腳石,實在是慘無人道。

據記載,吳三桂起兵時,本身只有3萬兵力,加上靖南、平南二藩的力量,總兵力不超過5萬。就是這麼一點兵力,吳三桂竟然跟滾雪球一樣,在短短几個月內就嘯聚了30萬兵馬,席捲半壁山河,勢力最盛時,控制了雲貴川陝甘湘桂贛閩浙十省土地,盛極一時。此刻的清廷八旗軍隊,不但數量上只有10來萬,而且質量上更是參差不齊。

在起兵的初期,由於吳三桂歷經清朝三帝在朝廷中有強大的勢力,吳三桂起兵後四川之鄭蛟麟、譚弘、吳之茂,廣西之羅森、孫延齡,陝西之王輔臣,河北之蔡祿等也先後揭起叛旗,紛紛響應。戰爭的形勢也對叛軍逐漸有利,當初驍勇善戰的八旗兵被吳三桂打的節節敗退。

然而,就在形勢一片大好、而不是小好的時機,吳三桂自己做了一個愚蠢舉動,導致功虧一簣、功敗垂成。那就是「稱帝」,此舉一經宣布,天下愕然。因為在這之前,吳三桂一直打著「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的旗號,這一稱帝,就扯掉遮羞布,說明吳三桂起兵,還是為了他的個人私慾。這樣一來,因為「興明討虜」口號嘯聚而來的部將,自然就人心渙散,各自為戰了。

只是,除了吳三桂這個決定有大錯誤之外,吳三桂還有一個傷心之處,即很多漢人也不支持他,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按理說,當時漢人備受滿人壓迫,矛盾尖銳,吳三桂起義,不說一呼百應,但至少響應者應該很多。但是吳三桂卻殺掉了永曆,永曆即便再無能,但也是南明的皇帝。從這個時候開始,吳三桂也就徹底沒了民心。

當時吳三桂在山海關統領關寧軍十萬,麾下四萬寧鐵騎 ,軍士訓練有素,身經百戰且裝備精良火氣充足 ,說是大明最精銳之軍隊當之無愧,但是這麼優良的軍隊那可是純粹用錢堆起來的,一年要吃掉足足五百萬兩白銀 。北京淪陷後北方易主,南方富饒,但糧食卻運不到吳三桂那裡,吳三桂面臨斷錢斷糧的窘境,缺糧就會不戰自潰,所以不得不投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秀涵走天下 的精彩文章:

太平天國首領,逃亡後養鴨子為生,結果因為鴨子暴露身份

TAG:秀涵走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