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夏天去濕氣,灸這些穴位就行了!

夏天去濕氣,灸這些穴位就行了!

古語講:千寒易除,一濕難去。

中醫學認為,「濕邪」是「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之一,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就會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 人體導致疾病。而濕邪通常有兩種,一是外濕,一是內濕。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所致;內濕則多由過度嗜酒或過食生冷,以致寒濕內侵脾陽失運,濕自內生。

艾灸除濕的作用取自於艾灸有開郁、補陽氣的作用,可以運化濕氣,蒸騰濕氣,給濕氣以出口,通過具體的幾個穴位做艾灸,可以很好的祛除體內濕氣。艾葉味苦性辛溫,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除濕及養生保健的作用。

體內有濕氣的主要表現:

1、頭沉愛出油,四肢乏力;

2、口中發黏,舌苔膩;

3、腹中脹滿,大便粘;

4、下肢浮腫;

5、腳氣;

7、濕疹、皮炎。

體內有濕氣時艾灸的主要穴位:

1、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

2、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

3、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艾灸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5、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艾灸可有效健脾化濕。

6、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頭髮老是油油的,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口腔癥狀比較明顯,舌苔白厚。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這五種癥狀,養護身體養生休閑,從夏天做艾灸開始。

註:文章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時艾 的精彩文章:

數年的腹瀉大便不成形,艾灸一穴即好
調經止帶、通利下焦

TAG:時時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