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素問·厥論篇第四十五》:「黃帝問曰:厥之寒熱者何也?岐伯對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帝曰:熱厥之為熱也,必起於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故陽氣盛則足下熱也。帝曰: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於膝者何也?岐伯曰:陰氣起於五指之里,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故陰氣盛,則從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也。」

一、名家注釋

王冰註:「陽,謂足之三陽脈。陰,謂足之三陰脈。」

張介賓註:「凡物之生氣,必自下而升,故陰陽之氣衰於下,則寒厥熱厥由之而生也。

張志聰註:「陰陽二氣。皆從下而上。是以寒厥熱厥之因。由陰陽之氣衰於下也。

二、熱厥之為熱也,必起於足下

四肢末端是人體陽氣入陰的起點,是人體的北端,北端陰極而陽生,陰寒而陽藏,所以經文說「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陽氣從表入陰,足位於人體北端,性同冬季性屬寒水,因此陽藏於陰,陰脈聚於足心中,因此當陽氣過於旺盛,或者陰氣不足,則陽氣不藏而表現足下熱。總之,陰氣沿腿的內側走到足底,因此陰虛時足底發熱。

三、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於膝

陰與陽平衡在四肢末端,其位於人體之北端,其陰陽的平衡狀態是陽潛藏於內,陰聚集於外。由於是北端其氣的屬性為寒,寒在外而陽深藏於內。這個陰氣起於足五指之里,而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陰的主要作用是藏精,精是五藏陽氣的源頭,如果陽氣不足,或者陰氣過盛,在內的陽氣不能與在外的陰寒相平衡,則屬於陽虛,表現為從五指到膝上寒。而且這個寒氣不是來自於天之邪氣,而是由於在內的寒氣過盛或者陽氣不足。正常來說陽氣從頭走足,陽虛是陽氣走到膝蓋而止,這也是陽虛的表現。

四、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第一,四肢末端為身體的北端,前面已講過,六經連接南北,南端在上,北端在下,北端的性質是陽藏於陰,表面寒涼而內藏陽氣。同時對比手腳的陰陽關係,手為陽,足為陰,這樣足的陰陽屬性更能代表北方冬季寒水的性質,就是陽藏於陰,陰平陽秘的屬性。

第二,所謂「陽氣衰於下」,是指在下肢的陽氣深藏於內,卻表現不足之象,正常來說陽氣深藏於水中,其所具有的陽氣的性質應該更強壯,人體北端的陽氣所要承擔的責任更為巨大。如果下焦陽氣不足,陰氣過盛,這時在內的陽氣不能平衡在外的陰氣,就表現為下肢的寒厥。「陰氣衰於下」是指北方的陰水不足,不能平衡在內的陽氣,由於陰氣的虛弱,無力收藏陽氣在內,陽氣虛浮在外,因此表現為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的熱厥,熱厥主要表現在足心發熱,這也是陰虛五心煩熱的癥狀之一。

總之,陽氣從頭走足在外側,到足背部,陽氣衰於下,則陽氣不能到達足背部,表現從膝到足背部寒厥。與陽氣相對,陰氣從胸到足在腿的內側走到足底,其實這種分布是相對的,是陽氣的反面,因此當陰不足時表現的是熱厥在足底部,嚴重的時候也可以表現在踝關節有熱。

五、手足陽氣分布

手足屬於四肢末端,經雲「陽受氣於四末」,這個四末就是指四肢末端也就是手足。前面已講過,人體六經連接南北兩端,南端為軀幹北端就為手足,人體是站立的形態還不容易分別出南北方向,如果是動物四肢著地時它們的南北關係就比較明顯了,例如烏龜,四肢著地,而軀幹是一個大大的蓋。

古代天文有一個學說稱為「蓋天說」,其基本理念是天圓地方,天上有一個蓋,而四肢好像在四個方向的柱子支撐著這個蓋子,聽起來很簡單很樸素,實際上還是很能反映出天地的陰陽關係的。這樣天之蓋好像天上的大氣層,古人發現清陽上升為天,但天上下落很多固體的東西,雨水、流星等,因此認為天上一定有一個蓋,所以東西才會掉下來,但是這個「蓋」字用的是同鍋蓋的「蓋」,是同一個字,當然不是天上多了一個鍋蓋,而是指天之蓋像鍋蓋一樣嚴密。這樣一個樸素的天文學觀念科學嗎?我們從今天看來還是很科學的,天上如果不是因為有這樣一個蓋,地上的水早就蒸發掉了,而且這個蓋比鍋蓋還要嚴密不知多少倍,以至於地球上的一草一木都不能脫離地球,每一滴水、一絲蒸汽都要留在地球上。

如果脫離了這個蓋,天上的物品就下不來了,這個蓋就是大氣層。在寫這篇文章時正值神九上天,第一祝願飛船對接成功,第二希望他們順利返回。因為當火箭穿過大氣層以後就永遠地留在了太空上,如果沒有足夠的能源想回到地球上是不可能的。

軀幹為天,四肢就是支撐這個天蓋的柱子,四肢上的經脈就是連接天地的經線了。手足則是接地的部分,也是人體陰的部分,或者說是屬於人體的北部,這也是為什麼稱經隧的原因。經線連接南北,緯線連接東西。自然界當中北方的極點也就是寒極或者陰的極點上,陰的極點上有兩種運動方式,第一,陽從右降,藏入水中,陰極是冬季寒水的季節,也是陽氣潛藏的季節。第二,就是陽生,陰極一陽生,陰極好比一年的冬至,在此之前陽氣是逐漸下降潛藏入陰,一過冬至之際,陽氣從下降開始轉升。而在手足上的經脈連接方式也正好反映了這兩種陰陽運動的形式,即為陽氣藏於冬季寒水,以及陰極一陽生。

先來看看足的經脈,足之三陽從頭走足,到了足趾後接足三陰經,這個過程就是陽入陰的過程,陽氣降潛藏於陰中。陰經就是陰在外而陽在內的陰陽關係。也可以看出足是一身中最北的地方,也是最寒的地方,是陽藏於陰的地方,也是最陰的地方,所以足膀胱經的最後一個穴也是膀胱的井穴,稱為至陰。

再來看看手的經脈,足和手相對比,同為接地的部分,也都具有連接南北的經脈,分別稱之為手三陽經脈和手三陰經脈。手足經脈的共同點:第一,同具有六條經脈。第二,同是連接南北的經脈。不同點:第一,手與足相對比,手為陽,足為陰。第二,手的陰陽經脈的走向與足的陰陽經脈走向相反。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這樣的方向與足的陰陽經脈走向相反,也可以理解為手之三陽出於手之三陰,也就是陽出於陰,或者說是陰極陽生。與足的陽經入陰藏於寒水的形式,正好組成了北方極點的雙重特點,即為陽藏於陰,陰極陽生。足為陰中之陰主陽之收藏,手為陰中之陽主陰極陽生。

本文摘自《闖關記我的《黃帝內經》覺悟之旅》

尊重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朱燕中

編輯:釋慧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林真傳 的精彩文章:

食物與藥物的區別
為什麼說胃不和則卧不安

TAG:杏林真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