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出賣靈魂才能玩轉辦公室政治?不存在的

出賣靈魂才能玩轉辦公室政治?不存在的

上周五,平地一聲驚雷,被李彥宏高薪、高職、高權引入的百度COO陸奇,突然宣告離職。




百度的股價也應聲下跌,從270塊美元下跌到240塊,蒸發了近百億美元市值。陸奇一走,相當於沒了一個陌陌,3個虎牙,10個迅雷。




這件簡單的高管離職事件為什麼惹來諸多猜測?




主要是因為陸奇在百度,是一個「零差評」高管。作為處女座工作狂的他,被譽為「真誠地替公司著想」的人——自律、認真、謙虛、守時。




這樣一個全心全意為百度服務的勞模標兵也要離開,難免讓人猜想,這個大公司到底怎麼了?






陸奇的離開也讓人想起,今年4月,百度以1億收購回來的副總裁李叫獸,最後也是在各種被架空,被調崗的傳言中黯然離職。




我認為,高管紛紛出走的事實面前,對所謂「真相」的猜測並沒有什麼意義。沒有親歷其中,我們根本沒有資格去評判對錯。




我們唯一可以判斷的是,大公司的確有「政治」。




很多人都對「政治」這個詞定義為貶義,畢竟千年來在中國,這個詞代表著複雜的鬥爭。然而,這個詞同時也可以代表著一種「規則」,是一個人適應環境必須走出的第一步。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一個年輕人待在大公司,遇到難以避免的「政治病」,到底該怎麼應對。














鋒芒畢露本身


就代表著危險





其實任何一個職場人在他的崗位,無論是老闆,還是身邊的同事,都會對他有一個「既定的期望值」——那就是,這事兒你就該做到,別給我瞎炫耀。




這種期望值,是需要管理的。




不是說你一上來就把自己吹得天花亂墜,聽得對方萬般景仰那就叫真正的本事。



這就好比郭晶晶跳水,在她還沒拿過冠軍的時候,你覺得,哇塞真牛啊!到她拿了n個冠軍之後,要是突然有一天拿了個第二名,全國人民估計都會說:跳水隊走下坡路了。






我曾經帶過一個特別勤奮的男生,他天天都埋頭苦幹到晚上八九點才去吃飯。有一天我6點鐘下班的時候看見他背著書包走了,反而心裡立馬想著的是:這傢伙最近偷懶了啊。




你看,期望值就是個這麼奇怪的東西,它甚至是不需要你明示的,是一種「習以為常」。所以,預期管理才顯得是一門藝術。




最合適的做法是:既讓自己的行為滿足崗位描述,又給自己逐步逐步地增加小亮點。




比如老闆只希望你做好設計,你居然還會做小視頻,他自然是覺得你多才多藝,恨不得給你貼幾朵小紅花。







但是如果你一開始就自爆是個抖音大V,粉絲10萬,那你做視頻這破事算什麼,拍不出個萬贊小視頻還敢跟老闆要獎金?




所以說,越聰明的人,越懂得隱藏自己。然後把優秀,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剝開給別人看。





大公司要先融入


主張和

改造都得置後




李叫獸進入百度的時候,只是一個25歲的年輕人,相當於一個應屆生的年齡,卻成為了一個VP,明顯和百度內部的老人需要一段磨合的旅程。




說大白話,就是不夠熟悉公司文化,老人不信服你的行為。




我曾經見過最聰明的一個人是這麼做的。他以前在四大裡面工作,流程足、支持多、資源豐富。上有英明領導,下有聰明下屬,公司背後還有一個巨大的資料庫。







後來他為了個人發展去了一個民企當財務總監,面對著的是一無所知的老闆,野蠻生長慣了的下屬,還有亂七八糟的流程,噢不,根本沒有流程。




但是他一點都不著急,先不動聲色觀察下屬裡面哪幾個是老闆心腹,好好和她們做朋友,了解她們的痛點。然後從她們口中,把老闆的喜好厭惡、老闆最看重哪塊業務、公司裡面各高管的脾氣習性統統了解得清清楚楚再開展工作。




兩三個月之後,他改造好幾個高管最痛恨的雜亂無章的存貨系統,一擊即中各大部門的痛點,高管們對他讚許有加,從此在公司牢牢站穩了腳跟。




所以說,要做出成績,必須先適應——哪個老闆都希望你別搞事,多出活。





和同事相處

是個技術活




其實在一個大公司裡面,上有幾個老大互相照應,下有幾個下屬肝膽相照,真的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




職場上有一個協同效應——周密配合的團隊,絕對是1+1>2。




現在很多公司都喜歡搞團建,團建基本上都少不了去做一個叫「信任摔背」的任務——就是一個人從後面倒下去,團隊在下面接住,完成一次彼此的信任重建。







為什麼那麼多公司喜歡搞這個活動,無非是每家老闆都希望,團隊上下一心,友好無縫合作。




所以在職場上你必須樂於助人,心懷感恩,說到底就是讓別人覺得你有價值,你值得擁有。




然而,這個和同事走近的度卻需要好好考究。




畢竟,這個是職場,是談利益的地方,不是敞開心扉送關懷的菜市場。你坦誠以待的度要控制在你所做的事情胸懷坦蕩即可,沒必要時時處處把自己的機會、利益、私人時間主動奉獻。




講真,準確把握職場人際邊界感,才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表現。





充分利用鯰魚效應




坊間很多傳聞,李叫獸到百度,相當於鯰魚放到池塘。




因為,大公司雖然大,卻總有一些困難時期。




比如百度,2016年收購李叫獸公司的時候,正是最尷尬的一年。當時的「血友吧貼吧事件」、「魏則西事件」把它弄得焦頭爛額,聲譽和財務表現都跌至谷底。




這個時候的百度,最需要的是打擊各種虛假廣告,重新樹立形象。反映在內部管理上,就是要找尋新業務方向,人員也要重新肅整。這樣的時期,老闆最需要的,是一條鯰魚。







鯰魚來了,帶來了新的衝擊、新的理念、新的做法。這個時期,鯰魚的作用最大,也是和老闆談條件最好的時機。




所以,任何一個希望從職場獲得最大收益的人,都不要害怕在這個時候談條件。只要是合理的,都能爭取到。




事實證明,李叫獸剛剛進入百度的時候,獲得了人員、資源、流量上的諸多傾斜。他擁有了一個大幹一場的好開端。




職場有一些時候是沒有辦法去爭取的——比如你已經是個35歲以上又遠遠無法企及新人能力的老傢伙,比如你的成長步伐累贅緩慢一直就是個表現平平的中層。




所有的這些,證明無論你為公司奉獻了多少無價的青春,此刻,你已經價值全無。除非,你有什麼創新的點子,你成為了一條鯰魚。




在大公司裡面想獲得資源,挑選方向做一條鯰魚,攪動一盤活水,而不是搞事

情指手畫腳又毫無建設性。





不能毫無個性


但耍個性的前提是實力




不從眾有時是一種能力的表現。




你看喬布斯一副在電梯裡面也會開除員工的臭脾氣,在世人眼裡那是「堅持自我」、「堅持創新」。所謂狂妄的人都有狂妄的資本,過於順從懦弱的人,到最後很容易泯然眾人。







樂蜂網的創始人李靜,曾經分享她多年來做品牌的心得:





「做品牌的關鍵還是要有個性化的東西,我對自己要表達的和消費者想要的東西非常清楚,我們就是要做達人推薦的模式。如果大家做電商都是10萬款200減50,那樣太沒意思了。」




事實上,做品牌和做個人品牌是一模一樣的道理。




大公司那麼多人,那麼多博士生碩士生,你一個普通人要凸顯業績,沒有個性似乎是毫無才華的印證。




然而有個性之前,你也要有足夠的能力相匹配。




我們以前做審計的時候認識一個高級經理就特別有個性,工作從來不喜歡坐班到深夜,6點鐘就下班說要去騎單車鍛煉身體。而且,對客戶非常挑剔,每次說不接受某個客戶,連合伙人都不敢說不。




這樣一個人本來就是「不聽話」的典型,應該在公司備受擠壓才對。但是合伙人卻很喜歡他,因為他對風險的把控能力非常強,小道消息又多如牛毛,什麼客戶欠款不還或者股東關係混亂他都能搞得一清二楚。




他之所以不接某個客戶,是因為那個客戶真的是不值得公司犧牲名譽地位去賺那麼點審計費。







經過他的把控,整個合伙人團隊都相當放心,他造就了公司風控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說,這裡說的「個性」,更具象地說,是你能夠區別於他人的「長板」。




否則你的才華和影響力始終平平,35歲之後想要再造長板重新定位就相當困難。




上面說的那麼多職場政治,說到底都不是教你詐。




一個人要變得聰明,首先要學會解讀規則,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畢竟職場這個地方歡迎成熟的高明,也愛傷害毫不設防的小透明。




歷世事而存天真,知世故而不世故,應該是你行走江湖始終佩戴的劍。





你感觸最深的職場法則是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維小維。曾任四大、寶潔、網易等名企管理層,10+年CFO及投資高管,專註職場、財商和個人成長。個人公眾號「維小維生素」(id:Weixiaowei6)。


本文圖片來自原作者和影視截圖、Pixabay.com。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8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 的精彩文章:

40年歷史的競賽重燃戰火,獲勝者佔據了互聯網半壁江山
三條原則,教你跳出舒適圈還能短時間內減肥!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