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爭霸,卿大夫勢力和地主階級政治勢力是如何興起的?

春秋爭霸,卿大夫勢力和地主階級政治勢力是如何興起的?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董老師。今天講一講春秋爭霸。春秋時期,爭戰十分激烈,各諸侯國都極力擴充武裝,因而武將便可以左右當時的政治。而各國的武臣都是卿大夫擔任,他們佔有大量的土地,具有經濟實力,於是握有實權的卿大夫的勢力日益膨脹,從而逐漸形成了卿大夫凌駕於侯之上的局面。如晉國在晉悼公、平公時,雖然連續多年稱霸,而國內的大權卻操之於九個中軍將領韓厥、知瑩、荀偃、士、趙武、韓起、魏舒、范鞅、趙鞅之手。其他各國也多是君權旁落,大夫執政。如魯國的三桓(仲孫氏叔孫氏季孫氏),鄭國的七穆(鄭穆公七個公子之後),衛有孫、的甯兩家(皆衛武公之後),宋有華、向、樂、皇(均宋戴公之後),齊有國、高、崔、慶、鮑、田諸家。

這一時期的各國政權,較之前一時期的「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又下移了一步,而是自大夫出」了。一切戰爭、會盟等國家大事的決定者,已不是國君,而是各國的卿大夫。如公元前559年晉悼公曾率十三國的軍隊,大舉征秦,公元前555年晉平公也率領了十二國的軍隊征齊。但是真正率領各國軍隊的,並不是悼公、平公,而是當時執政的荀偃。其他各國跟隨荀偃去伐秦的,也不是列國的諸侯,而都是大夫:魯國是季孫宿,齊國是崔杼,宋國是華閱,鄭國是子嬌,衛國是北宮括等等。十三國的軍隊,全由大夫統率。公元前546年的弭兵運動的發起者也不是諸侯,而是宋國的大夫向戌。

十三個國家為了弭兵到宋國來會盟的,除了邾、滕兩小國由國君親自出席外,其餘的均是各國執政的大夫。各國大夫執政局面形成於春秋的中後期。這時各國大夫們的注意力,重國內而輕國外,重爭權而輕爭霸。他們不但專權擅政,甚至逐君、弒君的事,也層出不窮。各國的國君事實上已經沒有什麼地位了。隨著春秋晚期卿大夫勢力的崛起,各國內部「私門」與「公室」的鬥爭十分激烈。磨端,如「公室」是指各國國君的政權,又叫「公門」,是奴隸主的政治代表;而「私家」是指卿大夫,又叫作「私門」。具土量大口卿大夫的政治情況比較複雜,其中有守舊派,但新興地主大部分是由這個階層分化而來的。

例如魯國的三桓,齊國的田氏,晉國的韓、趙、魏三家,都是新興地主階級的著代表。春秋後期「公」與「私」之間的鬥爭,就其主流而論,是地主階級與奴隸主階級的鬥爭,是新興地主階級奪取政權的鬥爭。「私家」中的新興地主,代表著新的生產方式,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他們在經濟上迅速發展起來。這些新興地主佔有大量土地,需要招徠更多的勞動力;而各國公室日趨腐敗,對奴隸和民眾無限制的壓榨,逼使大批的民眾和奴隸逃亡。這些逃脫公室壓榨的奴隸和民眾,多隱匿託庇於「私家」,董老師認為這種鬥爭在齊國表現的最為典型。

尤其在齊景公時,公室對奴隸、勞苦大眾的剝削和刑罰都很嚴重,「賦斂如弗得,刑罰恐弗勝」,「百姓苦怨以萬數」。而大夫田桓子則極力收攬人心,收稅用小斗,借貸用大斗,償還用小斗。於是民眾「歸之如流水」,從公室逃往田氏的門下,作了「隱民」。田桓子死後,其子田乞繼為齊相,進一步加強了田氏的力量。齊君成了有名無實的君主了。晉國的公室與私家的鬥爭,和齊國差不多。春秋中葉以後,晉國是「六卿強,公室卑」,和齊一樣也是「政在私門」了。強魯國也是三家卿大夫季孫氏、叔孫氏和孟孫氏掌握著魯國的政權。其中尤其是季孫氏極力招攬人材,收取人心。

他擁有大批「隱民」,私人武裝也超過公室。季孫、叔孫、孟孫三家聯合起來,先後兩次「三分公室」、「四分公室」,把公室的土地人民,乾脆都瓜長尖分了,公室陷於垮台的地步。到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季康子「用田賦」,進一步承認土地私有和實行封建制的剝削方式,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勢力在魯國掌握了政權。其他各國也都沿著這條路或快或慢地發展,如鄭國子產的改革,使「田有封洫,廬井有伍」,對農民按什伍編製,又對舊勢力加以限制。

過了五年,子產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作丘賦」,促進了生產關係的變化。適應社會關係的新變化又作「刑法」。這些都有利於新興地主階級勢力和封建關係的成長,因受到頑固保守分子的反對。春秋後期各國代表新勢力的卿大夫的勝利進軍,大大加速了新興地主和農民這兩大階級的形成。一部分舊貴族、軍功貴族和新官僚轉化成了地主階級,大部分奴隸庶民則轉化為農民。今天就講到這裡了,喜歡董老師的話記得關注下,謝謝大家的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周 的精彩文章:

史上貪官無數,和珅倒數,他才是最大的貪官!

TAG: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