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無人駕駛五年內量產上路?不存在的

無人駕駛五年內量產上路?不存在的

雖然2018年上半年出現了多起無人駕駛致死事故,但是隨著4月16日阿里巴巴宣稱正在進行自動駕駛研究,BAT三巨頭已經悉數入局無人駕駛,國內無人駕駛正開展得如火如荼,部分人甚至放言無人駕駛在五年內將會量產商用化落地,但是我只想說不可能。

無人駕駛汽車

1

細節的技術問題影響全局

技術實現不成問題但是難點在於信號傳輸。現在的無人駕駛系統具備定速巡航、激光測距、車道保持、立體視覺以及GPS/慣性導航系統等功能,並且通過近年來的自動駕駛車輛上路測試活動的不斷進行,給人們一種自動駕駛即將走進我們生活的感覺。

但是2018年上半年的自動駕駛事故無疑告訴了我們這只是一種錯覺,自動駕駛走進我們的生活仍然道阻且長。在地圖技術、障礙物探測以及通訊延遲方面,無人駕駛技術仍然有著一定的改良空間,現行的無人駕駛技術對道路和地區的要求仍然較高,不能很好的適應大部分情況。

並且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其背後集成的技術越多越先進,相應的價格定位也將會更高,軟體方面將會很大程度依賴系統的升級,並且硬體方面的感測器、監控攝像等相關設備後期維護費用也會較高,相比傳統汽車的價格和定位,搭載諸多設備和感測器的無人駕駛車輛如何控制成本並且量產來滿足需求是一個大問題。

無人駕駛車輛搭載了大量的感測器

2

無人駕駛使突髮狀況更難應對

無人駕駛造成的駕駛員鬆懈使突髮狀況更難應對。傳統駕駛活動中駕駛員一般是保持著高度的意識集中狀態,並且結合長期駕駛經驗的積累進行預判,在視野範圍內存在的問題可以提前應對,而即便是突髮狀況,也可以憑藉緊張的神經和駕駛經驗做出應對。

但是使用無人駕駛系統的目的即是為了給駕駛員帶來輕鬆的駕駛體驗,無人駕駛系統遇到的問題大多是不可預料的盲區,例如在彎道中,可能存在對障礙的識別錯誤等問題而並沒有轉彎,而對於駕駛員來說,直到應該轉彎前他是無法預料系統會發生錯誤的,而處於放鬆狀態的駕駛員更是沒有時間和思考去做出應對,所以一旦發生事故往往是無法挽回的。

自動駕駛帶給我們的本應是安全性的提高和更舒適的體驗,而對於無人駕駛的現狀來說,過於相信無人駕駛技術將會導致駕駛員的放鬆警惕,使得出現意外事故時難以應對;而隨時準備著接管無人駕駛系統又將造成駕駛員的過度疲憊和枯燥,將會使無人駕駛的體驗大大降低,甚至不如手動駕駛。

3

機器不會變通 複雜情況搞不定

基於數據分析處理的安全是否足夠安全?如果在一條狹窄路況上,一輛卡車逆行超車迎面而來,無人駕駛系統可能判定剎車規避,駕駛員則可能選擇撞壞隔離帶衝出道路。

我們在駕駛中,還是需要駕駛員的判斷和分析,因為發生交通事故時往往原因是多發性的、不可預料的,生死一瞬間可能考驗的是駕駛員基於經驗的判斷,而基於數據分析決定的結果可能並不正確。

機器之所以還不能夠稱之為真正的人工智慧,終究是因為他不具備可觀的學習能力,一個成年司機經過時間積累下的經驗,是機器永遠不能夠模仿也無法實現的,簡單來說,當我們發現了潛在的危險後,我們的經驗讓我們本能的選擇提前避免,而機器只有在危險確實即將發生的時候才能做出應對。而這一點,別說五年,恐怕就連十年也難以實現並量產。

而另一方面,複雜情況不僅僅是更危險的情況,還包括各種日常形式的環境,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都是複雜而多元的,正因為我們能夠具有判斷力能夠變通才能夠應對。

世紀的路況可能有突然飛馳到路上撿球的孩子,也有人眼都不易發覺的小貓小狗跑過;有可能會出現低空高速飛過的鳥類,甚至僅僅是一張被風卷過的紙或是塑料袋。在這些複雜的情況下,機器會做出怎樣的識別和反應,並且是否正確和合理,都是無法演算和預知的。

同樣複雜的還有路徑規劃和交通狀況,路標和路況以及不同地方的交通法規區別,鄉村道路和國道蘊含的更加複雜的道路情況。

如何應對紅綠燈失效以及交警臨時指揮的情況?臨時的交通管制下如何識別和做出規避?主要依靠GPS的路徑規劃怎麼應對小區中曲折的小路,以及大片林蔭遮擋導致GPS失效的地段和臨時修理的道路與改道換道情況,在這些時候系統又將做出怎樣的判斷,是否會出現大量的彎路錯路情況,造成更多的交通擁堵和事故,同時氣候的多變性對駕駛的要求更複雜,機器又應該如何應對?

駕駛過程經常面臨複雜環境

4

道德問題機器無法權衡

曾經有一系列經典的道德抉擇問題,例如當你駕駛一列火車,你被告知鐵軌上綁著一個人,而你可以選擇轉到另一條軌道,但是那條軌道上綁著三個人,你會如何去選擇?諸如此類的道德問題將在人工智慧的普及上被放大到我們身邊。

優先保證駕駛員的安全還是他人的安全?即便在由駕駛員駕駛車輛的今天,這也是一個容易引起爭議的道德問題,當你駕駛一輛車輛的同時,你不僅僅是在對車上的人負責,你也同時需要對路上的行人負責。

如果一輛自動駕駛車輛在行進過程中,另一輛車失控向其撞來,而此時車輛可以向右側規避,但是右側有一個正在通過人行橫道的行人,自動駕駛系統可能會為了保證駕駛員的安全而撞向右側的行人,而駕駛員則有可能為了保證行人的安全而撞向汽車,兩種不同的選擇就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除去對行人負責外,我們也應該對行駛的車輛負責,在使用無人駕駛車輛的道路上,無人駕駛車輛如何對有人駕駛車輛負責?就像機器無法讀懂我們的思維一樣,我們也無法讀懂機器的邏輯,諸如無人駕駛車輛突然急剎車導致有人駕駛車輛追尾等事故如何評估,保險等相關產業如何接手和考察?這些都是可能存在並且需要解決的問題。

5

社會問題決定無人駕駛的實現並不現實

人們所展望的無人駕駛技術帶來的高效化是這樣運作的,在交通指示燈前,綠燈亮起時所有等待的車輛都將同時以統一的速度起步,使一個交通信號燈能夠通過的車輛達到最大;

將一切駕駛行為規範化,所有車輛均將嚴格遵守交通法規避免因為個人駕駛行為造成的擁堵;通過把一切交給自動駕駛系統來避免交通事故。但是這一切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想化情況下的,交通系統是一個涵蓋汽車、電動車、自行車和行人的複雜系統,任何一個環節的問題都將對理想化的無人駕駛的實現和效果造成阻礙。

即便是素以恪守規則聞名的國外都因為不守交通規則導致了自動駕駛事故,在國內社會問題的複雜將被更加放大。四處橫行穿梭的電動車,不守交通規則橫穿馬路的人群,不守交通規則甚至惡意駕駛的車輛,這些都將成為自動駕駛在中國實現的阻礙。

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的不僅是從技術上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更多的是需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社會問題,有的人可能會說這些只是中國的現象,但是反觀uber事件的背後,出現事故時女子正在橫穿馬路,駕駛人則正在低頭查看電子設備,足以看出社會現象的問題不僅限於國情,而是哪裡都會存在。

橫穿馬路和電動車肆意橫行等社會問題

無人駕駛雖然能夠為我們帶來一個更加秩序化、高速化、高效化的交通和生活,並且減少每年龐大的交通事故數字,但是首先從根本上解決現有的社會問題或許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所以我認為在五年甚至是十年內,無人駕駛技術普及並且全面量產上路是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情,這件事情甚至不僅僅關乎於技術本身,而在於我們當今的社會無法容納自動駕駛技術。

一旦推行必定是問題連連、事故頻發,輔助駕駛技術也許真的能夠從某些層面提高我們的駕駛體驗,我也相信自動駕駛技術的分支能夠儘可能的幫助我們緩解交通壓力,部分貨運道路採用全無人駕駛的話也可能會帶來便捷,但是全面自動駕駛的話,還是先歇歇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關村在線 的精彩文章:

3D列印定製手套助殘障人士完成比賽
年輕就要這樣紫 OPPO R15為年輕人發聲

TAG:中關村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