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比珠寶還要貴重的清代玻璃器

比珠寶還要貴重的清代玻璃器

清 綠料素身八角形煙壺

玻璃是一種合成的材料,目前所見最早出土於戰國時期,此後發展緩慢,到了清代,忽然有了一個高峰。清代玻璃大發展和康熙皇帝喜歡西洋科技有關。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宮造辦處在德國傳教士紀理安(Kilian Stumf)的幫助下,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玻璃廠,這是清代玻璃製作的一個大飛躍。在當時,玻璃器皿比珠寶還要貴重。

清 粉紅涅白雙色料撒桃花煙壺

清代玻璃鼻煙壺有一個特點,就是大部分不用玻璃蓋,而是銅鍍金鏨花蓋。玻璃鼻煙壺在玻璃廠做,蓋則是由專門的鍍金作來做。鼻煙壺裡的小匙,基本上有三種材質:牙作做的象牙、銅作做的銅鍍金以及竹質。

清 藍料灑金星煙壺

玻璃鼻煙壺的主要產地除了宮廷造辦處,廣州、揚州、北京、山東也是重要區域。到了雍正年間,宮廷造辦處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又在京西圓明園開辦了分廠。早在康熙年間,玻璃廠已經能夠生產白色、黑色、綠色、紫色等多個顏色的玻璃了。現存玻璃鼻煙壺中帶年款最早的是雍正款。從乾隆朝開始,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都有帶本朝年款的玻璃鼻煙壺。

清 紫褐色玻璃七棱如意紋煙壺

雍正時期,不但玻璃的花色更加豐富了,金星五彩玻璃、五彩纏絲玻璃、花玻璃紛紛生產出來,而且與之相呼應的各種彩玻璃的鼻煙壺也應運而生了。鼻煙壺的造型也是多種多樣,油簍式、多角形等等不一而足。

清 茄皮紫料蟈蟈紋煙壺

清宮玻璃廠製作的玻璃分為透明玻璃與不透明玻璃兩大類。透明玻璃稱為「亮」玻璃,不透明玻璃稱為「涅」玻璃。單色鼻煙壺是玻璃鼻煙壺中的主流,從康熙到宣統一直生產,從未間斷。雖然我們今天未曾見到康熙款、雍正款的單色玻璃鼻煙壺,但從檔案、文獻記載看,康熙、雍正朝確實做過為數可觀的單色玻璃鼻煙壺。

清 雪霏地套紅料英雄獨立煙壺

套玻璃是清代獨創的工藝,是指用兩色以上的玻璃製作器物。分為兩種:一種是滿套,在玻璃胎上滿套與胎色不同的另一色玻璃,再用琢玉的方法在外套的玻璃上雕琢花紋;一種是將所需各色玻璃棒燒熔,直接在器表黏貼花紋。

清 紅料套白料花卉紋垂膽形煙壺

這兩種方法製作出來的器物,都能體現出凸雕效果,既有玻璃的質色美,又有雕刻的立體美。套玻璃鼻煙壺之所以彌足珍貴,就是因為它是玻璃成型工藝與雕刻工藝緊密結合的產物,堪稱玻璃製作工藝史上的革命性發明。

清 胭脂紅地套綠料人物故事煙壺

套玻璃鼻煙壺之所以彌足珍貴,就是因為它是玻璃成型工藝與雕刻工藝緊密結合的產物,堪稱玻璃製作工藝史上的革命性發明。清代學者趙之謙在光緒年間編寫的《勇廬閑詰》中有如下描寫:「時天下大定,萬物豐富,工執藝事,咸求修上。

清 料胎畫琺琅富貴牡丹紋煙壺

玻璃胎畫琺琅是清代首創的玻璃裝飾工藝,始於康熙年代,是由銅胎畫琺琅發展而來的。玻璃胎畫琺琅是各種畫琺琅中工藝難度最大,燒製成功率低。這是因為它是二次燒成,先把玻璃燒成某種器型,再用琺琅來繪畫,之後再燒,溫度高了,玻璃就碎了,溫度低了,琺琅顏色出不來。所以清代玻璃胎畫琺琅的生產量最少,極為珍貴。

清 料胎畫琺琅西洋人物煙壺

內畫壺是清代末年發展起來的一種中國特有的傳統工藝品,最開始只是為了裝飾鼻煙壺,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工藝。一般用半透明料器(玻璃)製造的鼻煙壺,也有高級的用水晶、瑪瑙翡翠等製作的,一般採用扁平的壺體,以便有兩個平面做畫。在做畫以前還需要用鐵砂在壺中搖動,使內部表面變成毛玻璃狀,只有這樣才能將色彩敷到玻璃上,這一工藝被形象稱地為「涮里」。

民國 馬光甲內畫人物肖像圖煙壺

在內畫壺中作畫,描繪出來的無論是書法還是圖畫,是人物還是山水都要符合人類左右兩眼的視物習慣,所以在壺坯的內壁作畫,用的是反向作畫的手法。在瓶的內壁繪畫需要用一種很小的勾筆,筆端仍然是狼毫,狼毫在澀澀的毛玻璃壁上繪畫,就像在宣紙上一樣著色穩定。

清 葉仲三內畫彭海秋西湖夜舟圖煙壺

以前西方人根本不相信是直接畫的,但現在工藝已經公開,製作場所可以參觀,內畫壺立即成為世界著名的工藝品。為了適應各種欣賞習慣,現在也有在內畫壺中繪製油畫的。

近代 王習三內畫香妃戎裝像詩文煙壺

王習三的作品意境深遠,氣韻生動,渾厚質樸,線描富於變化,設色協調雅緻,布局嚴謹得當,款式高雅工秀。他畫的鼻煙壺不僅技巧精湛,而且表現題材十分廣泛:山水、人物花卉、蟲草等應有盡有,擴大了內畫壺的取材領域,無論是人物花鳥,還是山水風景,他都精益求精,力求準確、逼真,形神兼備,氣魄宏大,達到真、善、美的統一。

清 馬少宣內畫嬰戲圖煙壺

內畫藝術有四大流派「京、冀、魯、粵」。北京派的藝人用竹筆、柳木筆作畫,以畫面厚朴、古雅見長;山東派用毫毛筆作畫,以畫面纖巧、艷麗取勝;王習三在繼承北京明、清著名老藝人葉仲三技法的基礎上,融合內畫名家流派之特長,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在國際上被譽為「冀派」。

原文作者:白蘭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8年4月刊《清代鼻煙壺》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趣談歷史」強盜假扮錦衣衛綁架縣令,卻因智商欠費……
陶瓷鑒定那些事兒:何為圓窯?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