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部文件新解——琴棋書畫的復興!

教育部文件新解——琴棋書畫的復興!

您好!我是燕子老師,是一位美術教育工作者,專註於兒童美術、成人美術,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推廣者,也喜歡和大家交流、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

早在1999年,教育部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文件中,著重提出了:「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於開發智力,對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教育部在新千年到來之際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標誌著美育即將成為全民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時至2015年,經過十多年的積累和調整,一份更加明確的文件《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方法》發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做出了以下規定: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5項。其中,藝術素養重點是在音樂、美術、舞蹈、書法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興趣特長,參加藝術活動的成果等。音樂、美術、書法等的重要意義再一次得到凸顯和強調。

近日,教育部最新通知,高考藝術特長生將享受加分政策,全國53所高校率先響應此政策,其中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著名學府。

或許有人會問,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教育部為何會將音樂、美術和書法教育凸顯至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換句話說,音樂、美術和書法教育何以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擔當呢?

首先,要解讀何為「素質教育」。在《禮記·大學》的開篇中說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思是說,大學(大人之學)的宗旨在於讓自己本有的明德彰顯出來,在於除舊布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按筆者的理解,這是對「素質教育」最好的詮釋了!那麼,這樣的「素質教育」和本文重點闡述的琴棋書畫有什麼關聯呢?

《高士撫琴圖》仇英明

我們先從琴、棋、書、畫的起源說起。古琴產生於上古時代,最晚也不晚於堯舜時代。而琴的文字記載則始於春秋早期的《詩經》,裡面有很多關於琴瑟的歌詠。棋的歷史之悠久,或不亞於琴。目前學術界比較公認的說法是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堯舜時代。春秋時代前期,圍棋在上流社會很流行,戰國時期傳入民間百姓,並出現享譽千載的圍棋高手弈秋。至於書、畫(特指國畫)的產生,則是秦漢之後的事情。秦代發明了毛筆,才有了此後的書、畫。不過,也有說自黃帝的史官倉頡造字,便開啟了書畫時代。這裡的書畫不僅局限於工具,而是字的產生即是書畫同源,既是書畫的起源,聽來也不無道理。而「琴棋書畫」並稱的概念最早出自於唐代張彥遠所編著的書法論著《法書要錄》,在此之前,琴棋書畫就已經成為文人墨客推崇和必須掌握的風雅藝術。

琴以修身,首先要從孔子和音樂講起。樂,在孔子以前基本是集體行為,有唱的有彈的有舞的有執禮的。到孔子的時代,不可能了,孔子就從樂器中挑了一件——琴,隨身帶著。他走到哪裡都彈琴唱歌,並以此教學。他的學生有會琴會瑟的,也有什麼都不會的,就清唱,吟誦就誕生了。當初古琴製作的標準是什麼呢?是人聲。古琴發出的聲音有三種:泛音是天聲,散音是地聲,按弦的聲音是人聲。古琴的手法,有一種很重要的叫「吟」。仔細聽,古琴就是在模仿人的聲音。古琴的形制非常簡單,它的彈奏就是非常自由。它能發出的聲音,是所有樂器中最豐富的,而它發出的聲音,又是與人體最和諧的。這已有聲學實驗證明,諸君勿疑。所以,古琴也是最養生的。古人邊彈邊唱,唱的內容是經典,所以修身。

《撫琴女》 林風眠 近代

圍棋是教人如何審時度勢的,要感知到勢的一切變化。平凡無奇的幾個子可能是將來生死翻盤的關鍵所在,大多數人會陷於生死博弈的瞬間而忘了全局。在與對手博弈之間,還要控制心平氣和,還要保持心能圓滿一切的感受感知範圍,不迷惑,這才是工夫。在古代,圍棋不是普通人能下的,是有修為的人下的,亦是君子所為。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如果把此處的「射」改為「棋」,似也不違背孔子對君子的定義。爭而無所爭,是君子的理想境界之一,也是可以通過「射」與「棋」而修鍊出的高貴品質。

書畫是讓我們的身心去控制一支筆,通過筆去描述內心的情感。沒有練過書法的人,拿起筆來只會抖,手的姿勢不是高就是低,寫出來的不是墨團團就是豆芽菜,要想寫得好,心對萬物的控制能力就要非常強。現在的小孩為什麼煩惱比我們多,因為他們自小就接觸手機、遊戲,看電視、ipad等,所有這些都讓心力隨著外界的節奏在發散,心力越來越弱、自控力就越來越差,所以,煩惱是必然的。讓孩子從小學毛筆字,是鍛煉他們對外界事物的控制的力量。書法看似簡單,但卻極容易把自身的缺點暴露出來,所以只有當心力更強、對身心的控制更強才能把書法寫好。

《壽春堂記》拓本 楷書 趙孟頫 南宋

想畫得一幅好畫,同樣需要對身心極強的控制力,你越是能計劃周密、有條不紊地完成一件製作精良的畫作,你就越能勝任需要高難度高技巧的工作。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當你拿起畫筆,凝視一朵花,良久,它的每一個花瓣都在風中舞動,它的濕嫩紅在訴說著生命的喜悅,它的奇香是生存法則的結果(它必努力克服一切困難而散發出濃香,以吸引蜜蜂前來傳播花粉,這樣才能繁殖下去)······。你必愛著它的美,讚歎其生命的莊嚴,才能將它描繪成令人動容的樣子,就像當初它打動你一樣。美、莊嚴和愛,哪一個不是在陶冶情操呢?

綜上所述,以古人的教育理念來看,琴棋書畫對於修身養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是橋樑,人可以通過它們,成為一個健全的人,並且孜孜以求地修鍊自身,以求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這種境界作為人的終極追求,在《大學》的開篇中即已點明。

《多景樓詩冊》 行書 米芾 北宋

徐建順先生說:「教育,都有理性、感性兩條路。理性,告訴他應該這麼做,這麼做對他有好處,必須這麼做。感性,啟發他喜歡這麼做,也許不知道為什麼,但就是喜歡。什麼也擋不住我願意、我喜歡啊!當然,各不偏廢是最好的。」如果說,誦讀蘊含著人生哲理的經典是理性的教育通途,那麼,琴棋書畫是否就是啟人以智慧的感性的教育體驗呢?

再回到本文開端提到的,教育部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將音樂、美術和書法教育凸顯至如此重要的地位,就不足為奇了。雖然,中華文明已斷代百年,但畢竟,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文明曾經培育出令世人矚目的代代聖賢!而我們的祖國,正走在文化復興的康庄大道上!縱觀眼下中國的孩子們,音樂(古琴、古箏)、書法和美術正在成為其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不知起於何時,圍棋也悄然進入到孩子們的課堂,且經久不衰!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見證中華文化的復興之路!琴棋書畫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部分觀點摘自:

《我所理解的中國古代教育》——徐建順

《古人是通過琴棋書畫來修鍊心性的》——陳寶林

心美藝田主要通過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推廣

兒童美育、親子美育

大眾美術普及教育

兒童教育及親子教育等內容

與大家分享

以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為內核的美育經驗

以及

探討孩子的教育所涵蓋的

一系列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自解水滸:這江山是我哥哥玩剩下的
黑白世界也是那麼唯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