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國際工程教育科技論壇在滬舉行 AI人才缺口受關注

2018國際工程教育科技論壇在滬舉行 AI人才缺口受關注

圖說:主講嘉賓  來源/主辦方供圖(下同)

人工智慧正成為最熱門的前沿科技,但是,人才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近日,美國新聞刊物和教育機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國際教育(U.S. News Global Education)主辦的「2018國際工程教育科技論壇」在滬舉行。論壇上,多位專家認為,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進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研發和人才的招募,人才市場上存在巨大缺口,但是這也為有志於轉型電氣和信息工程領域的工程類人才提供了機遇和挑戰。

圖說:論壇上的圓桌討論

中國人工智慧急需人才儲備

新科技迅猛發展,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成為耳熟能詳的名詞。有數據顯示,僅2017年一年,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全年投融資規模就達到了1800億元。但是,與之匹配的人才數卻少得可憐。另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共有190多萬深度學習與數據挖掘的人才,其中85萬都在美國,中國只有5萬人。

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及執行副總裁鄭顯聰在論壇上表示,新科技正在一日千里,常常給人們帶來超出想像的變化,這就帶來了很大的人才缺口。IBM研發總監褚明宇也認為,優秀的AI人才目前還存在缺口,從電池動力,到智能駕駛,每一項新技術的需求都需要大量人才來滿足。「由於過去缺乏足夠的存量企業和教學資源,導致產業發展迎來重大機遇期時,現有的人才儲備不足。」

中國學生熱衷STEM學習

人才儲備並非一蹴而就,尤其是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變化,現代學生或許需要更多的機會和渠道去了解和學習。U.S. News Global Education市場及銷售總監伊萬·維森菲爾德說,其實,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正立志於理工科的學習,尤其是工程技術類。「這幾年,STEM相關專業正成為中國留美學生中的大熱門。根據美國官方學生資料庫SEVIS顯示,目前在美國的211000中國學生中,92%的學生都選擇了STEM相關的課程和專業求學,有工程類專業的學校也備受中國學生和家長追捧。」

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羅素·泰西爾(Russell Tessier)說:「工程技術毫無疑問正在驅動著未來世界的走向。無論是走進千家萬戶的新應用、新工具,還是在市場上取得優勢地位的公司,無不是蘊含著工程科技創新的力量。我們的市場需要有活力的年輕人。」泰西爾說。作為曾帶教過許多中國學生的博士生導師,他評價說,中國學生勤奮、刻苦,同樣充滿創意,會成為未來的生力軍。

未來人工智慧會帶來新崗位

人工智慧的發展,其實也引起了人們對於這項新科技的憂慮。其中,人工智慧是否會反噬人類或完全取代人類導致大規模失業,是兩大最有爭議的話題。

對於人工智慧的未來,泰西爾預測,隨著演算法、編程突破性的進展,人工智慧在未來的十到二十年肯定會有重大突破,肯定會在醫療、交通等多個方面惠及人類生活。不過,至於是否會危及到人類的就業和生存,泰西爾表示並不認同,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二十年里,人工智慧領域不存在「科幻電影」里發生的災難性事件。但是,極有可能會給傳統行業帶來挑戰——在消除了舊的工作崗位的同時也會提供更多適應人工智慧時代的新崗位。「或許,未來編程將成為全球人類的基礎學科,每個人都要學一些編程,才能應對未來的求職需求。」

新民晚報記者 馬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滬江網:「人工智慧+人的智能」好似「老虎添翅膀」
這位女性人大代表專門研究「新材料」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