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跟著莫言回故鄉 紀錄片《文學的故鄉》首映式在京舉行

跟著莫言回故鄉 紀錄片《文學的故鄉》首映式在京舉行

騰訊娛樂訊 中國原創紀錄片深度聚焦當代文學,大家雲集,陣容空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茅盾文學獎得主賈平凹、劉震雲、阿來、遲子建、畢飛宇共同講述文學背後的故事。這部紀錄片,就是即將在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文學的故鄉》。

今天下午,6集紀錄片《文學的故鄉》首映式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紀錄片主人公莫言、劉震雲、阿來親臨現場,賈平凹、遲子建和畢飛宇發來賀辭。該片由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出品,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製作,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提供學術支持。該片主創追隨6位文學大家,回到他們出生的村莊,回到文學創作的現場,還原他們的童年往事和創作歷程,揭示了他們如何將生活的故鄉轉化為文學的故鄉。

呈現文學的故鄉 尋找詩意與遠方

系列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分為《莫言》、《賈平凹》、《劉震雲》、《阿來》、《遲子建》、《畢飛宇》六部。其中《莫言》入選了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組織實施的「紀錄中國」傳播工程項目。歷時兩年,從冰雪北國到南方水鄉,從青藏高原到膠萊平原,《文學的故鄉》攝製團隊跨越秦嶺和黃河,跟隨作家們回到故鄉,揭開他們創作的秘密。

中國當代文學已經成為世界文學版圖的重要風景,像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劉震雲的延津、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畢飛宇的蘇北水鄉。這些文學風景植根於中國大地,吸取了中華文明的精華,豐富了世界文學的版圖。從2016年夏開始,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率團隊歷時兩年,跟蹤拍攝了6位作家回到故鄉,回到文學現場的歷程。攝製組也遠赴日本、美國、歐洲多國,採訪了30多位漢學家、翻譯家、出版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等國際知名專家,記錄下中國文學向世界傳播、莫言摘取諾貝爾文學獎的歷程。

總導演張同道表示,《文學的故鄉》講述的是莫言、賈平凹等當代作家的文學故鄉,他希望觀眾看了影片之後,找到自己的文學故鄉。他說:「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片文學的故鄉,這個故鄉就是你心靈的家園,精神的故鄉。」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郝芳華致辭說,以紀錄片為載體展示巨匠們深厚的文學世界,這是傳播和推廣中國文學的一種創新形式。《文學的故鄉》是北師大與中央電視台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北師大文學和影視兩個雙一流學科交叉合作的產品,它一定能夠引導觀眾追尋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回歸心靈的故鄉。

央視紀錄頻道總監梁紅表示,紀錄頻道一直致力於以高品質紀錄片傳承文明對話世界,推出的《舌尖上的中國》、《超級工程》、《如果國寶會說話》、《創新中國》等精品大片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她表示:「《文學的故鄉》不僅是6位作家的個人傳記,也是一個時代的精神畫像,更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文學成果的影視呈現。」她相信此片「不僅能為文學愛好者帶來一次視聽盛宴,也能夠推動大眾對於文學的關注。」

探索集團亞太電視網副總裁魏克然說:「感謝張同道教授讓我先睹為快這部片子,讓我真正窺探到感受到中國鄉村及其民俗的色彩和滋味。」 他表示,《文學的故鄉》站在大地上看中國,只有從這個角度才能讓中國堅持不懈走向未來的表達得到平衡。

回到文學現場 展示社會變遷

首映式現場,莫言將他親筆題寫的「文學的故鄉」書法作品贈送給主創團隊。自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莫言一直拒絕任何形式的紀錄片拍攝,《文學的故鄉》是他首次接受紀錄片拍攝。「我回到了過去的棉花加工廠、當年站崗放哨的老營區,以及當年參與文學活動的地方,也是故地重遊,激活了很多記憶。」莫言風趣地說:「看了片花,我有兩個強烈的感受:一個不會表演只會寫作的作家不是一個好農民,一個又會寫作又會表演的作家一定是個好導演。」

在藏區長大的作家阿來說:「小說就是一個探索可能性的過程,人是有很多可能性的,但是在實際的生活當中,你只能作一個選擇。只有在小說里,我們可以活成各種各樣的自己。」

劉震雲則在現場講述了幾個小故事,來表達他對普通人物命運的關注和思索。他說:「為什麼生活中除了生活,還需要文學?還需要電影?那就是在生活停止的地方,文學出現了,電影出現了。」

賈平凹親筆發來賀信,他寫道:「拍這樣的片子,是極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當初拍攝時,我就為這個創意叫好……只有對這個時代的把握,對文學和作家的理解,才保證了此片的精彩。」

正在國外的遲子建特地為首映式錄製了視頻祝詞:「其實一個作家擁有故鄉是美好的,因為有了故鄉相當於有了一個夢,故鄉夢永遠不會破滅,那麼它會跟我一起伴著文學之路這樣走下去。」

畢飛宇正在家鄉為親友主持婚禮,無法到場。他在發來的視頻中說:「我在這個片子裡面經歷了歡樂、安寧,也有淚水。我要感謝張同道導演和他的劇組,我給我自己留下了一個禮物,在未來我人生很長時間裡,我會看這部影片,因為真實不是恆久的,真實是剎那的;我們經歷了無限的真實的剎那,這些真實的剎那,組合在一起,那是一個大真實。」

記錄文明樣態 觸碰柔軟人心

長江學者、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鬍智鋒教授現場發表演講。他表示,《文學的故鄉》為中國當代文學大家留下珍貴影像,這是中國文學界的一件大事。他說,紀錄片要像經典文學作品一樣,直指人心,觸碰人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而此片「通過跟文學的擁抱,獲得了柔軟的內心,這是它的魅力所在。」

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張清華教授表示,諾貝爾獎評委會給莫言的評語里有一句「他創造了一種世界性的懷舊」,為莫言的創作賦予了一種世界性的意義。他說:「這意味著,拉開距離看,不止是把中國當代文學看成是一種文學樣態,也把它看成了非常重要的文明樣態的書寫。」

紐約大學東亞研究系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人文講席訪問教授張旭東說:「今天的中國文學,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提供了我們對於正在經歷巨大變遷的人和人的關係、人和自然關係的理解。」他表示,每一位作家用流動的語言構築了文學意義上的故鄉,用紀錄片展示6位作家的創作歷程,這樣的作品很有意義。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郝芳華,央視紀錄頻道總監梁紅、副總監史岩、節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侖,與片中主人公莫言、劉震雲、阿來一起上台為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啟播。啟播儀式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據悉,該片將於6月8日至14日每晚20:00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娛樂 的精彩文章:

「江濱柳」閆楠轉型畫畫 用畫筆記錄理想追求
十幾年男閨蜜變成老公,這樣的cp在娛樂圈還有不少

TAG:騰訊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