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漢地區歷史沿革和發展概述

武漢地區歷史沿革和發展概述

大江大湖大武漢

神秘者娛樂發行作品精選集

孫楠

00:00/

一、燦爛的古代文明

武漢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6000年前,考古發現有東湖之濱(放鷹台遺址)含有稻殼的紅燒土、石斧、魚叉等。市郊黃陂境內的古城遺址為4300年前古人類生活的重要遺存。春秋戰國時期,武漢屬楚國管轄。

西漢時期屬江夏郡。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今漢陽的「卻月城」中。

公元223年(吳黃武二年),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

隋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8年,在此興師北伐。

二、繁榮興旺的農工商活動

元朝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首府。

明代,朱元璋第六子朱楨被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後形成新興的漢口鎮(郊區)。明末清初漢口與朱仙、景德鎮、佛山同稱天下「四大名鎮」,稱為「楚中第一繁盛」,成為全國水陸交通樞紐,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1858年清政府簽署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其中把漢口開闢的了11個外國通商口岸。大清王朝先後開闢了英、德、俄、法、日等租界,這些租界獨立於中國政府管轄之外。

武漢關

三、波瀾壯闊的近代革命歷史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成立中華民國,一時武漢成為革命中心。旅遊景點見武昌起義門和辛亥革命紀念館(武昌紅樓)。1912年,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廢漢陽府留漢陽縣,以武昌市為湖北省省會。

武昌紅樓

1926年,北伐軍攻克漢陽和漢口,宣布成立漢口市。1927年汪精衛國民政府由廣州遷都漢口,成立武漢(汪)國民政府,漢口市和武昌市同被劃為京兆區。同年4月,武漢國民政府和南京(蔣)國民政府河流,史稱「寧漢合流」,武昌市與漢口市合併為武漢特別市(直轄市),直屬於南京國民政府。此時國內時局動蕩,武漢地區行政區域時分時合,先後建立武漢(特別)市、漢口(特別)市、武昌市政府。其間,1929年4月,設武漢特別市,7月,武昌、漢口、漢陽分治,在漢口設漢口特別市,直隸國民政府行政院。其餘皆隸湖北省,省府武昌。

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很強、校園很大,有34個食堂

1927年,毛澤東同志在武漢地區開展革命活動,開闢了「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距農講不遠處,是毛澤東舊居,這裡是毛澤東、楊開慧一家最後團聚的地方。毛澤東在這裡完成了他的光輝著作—《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58年,周恩來同志題寫字標:"毛澤東同志主辦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農講所舊址紀念館現有館藏文物500餘件,其中有毛澤東1927年撰寫的《中國佃農生活舉例》等,有周恩來、董必武、張平化、伍修權等領導人的題字、題詞。有黃興、鄧演達、陳潭秋、夏明翰、包惠僧等用過的實物,均為珍貴的革命文物。

1927年中共"五大"在原武昌第一在學校小禮堂內秘密開幕。同年5月10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四大"也在此召開。黨的創始人之一董必武、陳潭秋等人早在1920年即在武昌成立共產主義小組(與上海的陳獨秀、北京的李大釗、長沙的毛澤東等人同為最先覺悟的共產主義革命家),董必武、陳潭秋等同志次年參加了中共一大,可謂黨內元老級人物。陳潭秋等同志以教書作掩護進行革命活動,領導武漢地區的革命鬥爭。

楚河漢街

1927年,中共中央於8月7日在漢口召開會議,史稱八七會議。會議批判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選出了新的中央政治局委員,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總方針。毛澤東同志在此次會議上,提出了「槍杆子里出政權」的著名思想,正式提出停止幻想,準備自己籌建人民武裝力量進行戰鬥的人民戰爭思想,給正處于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方向。

1938年,日寇在華燒殺搶掠,快速侵佔了安慶等武漢周邊城市,6月,武漢會戰開始,蔣介石提出「保衛大武漢」口號,6月18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了實施漢口作戰的第119號命令,「漢口作戰」的目的之一就是攻佔中國抗戰中心武漢,摧毀中國人民抗戰的意志。10月14日,蔣介石正式決定放棄武漢,實行轉移。10月21日,廣州淪陷。湖北省政府遷宜昌,後遷恩施。

東湖櫻園

1938-1945年七年間,周恩來等同志領導共產黨人在武漢地區開展敵後工作。

1945年抗戰結束後,漢口市改為院轄市,直屬南京國民政府,武昌市為湖北省首府。

1949年1月,三大戰役勝利之後,國共軍事力量發生了重大變化。蔣介石聽信美國顧問的意見,企圖化江而治,但黨國內意見不一、人心惶惶,眾議員見風使舵、出爾反爾。

4月,談判破裂的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一舉佔領總統府,解放南京。坐鎮武漢、獨攬一方大權的白崇禧更是惶惶不安。5月15號,國民黨張軫率領部下兩萬五千餘人在武昌金口宣布起義,讓軍心更亂。外有大軍壓境,內有後院起火,當日下午,白崇禧乘專機倉皇南逃。5月16日武漢地區解放。

四、轟轟烈烈的新武漢建設

萬里長江第一橋

新中國正式將漢口市、武昌市、漢陽縣合併為武漢市人民政府。

武漢是江城、湖城,新中國成立後,廣大工農群眾在漢江修建了漢江大橋(1956年),並修建了長江上第一座橋,即萬里長江第一橋(1957年),之後修建了武漢長江二橋、漢江二橋、長江白沙洲大橋、二七長江大橋、天興洲大橋、長江隧道(萬里長江第一隧)、首義隧道、水果湖隧道、東湖隧道等世界級橋樑隧道工程,使得「天塹變通途」,「三合一」。

江夏區廟山

1992年鄧小平南巡第一站便到達武昌,提出膽子大一些、步子大一些。此後武漢城區版圖擴大擴大再擴大,跨越山丘湖泊搞開發,使得城區面積和上海不相上下(但是武漢湖多、江寬,值得建築面積較少,算算武漢四環周長,約150公里,比北京六環略小,但建築面積比北京上海要小很多)。

武漢主城區

漢口郊區 市民之家

這些年值得單獨說的是武漢地區的交通。市內交通不太堵,因為有多條地鐵、輕軌、電車,另有不少立交、高架、隧道、大橋、小橋,平時出行比較方便。市外更是四通八達,武廣高鐵是我國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鐵(那時叫武廣客運專線),之後修好了京石、石武段,形成京廣高鐵,到北京、廣州只需三四個小時,跨越了溫帶、亞熱帶和熱帶,非常方便。東西走向的到南京、上海、重慶、成都、西安等地也很便利。

光谷廣場

東湖綠道

長江大橋夜景

另有多條城際鐵路通往周邊,組成1+8城市圈。如今,武漢已躍升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市委已提出「祖國立交橋」、「復興大武漢」等口號,期待江城明天更美好。

長江大橋下

光谷量子號電車

電車內

與杭州、上海、拉薩等城市同一緯度,

夏季比較熱

綠化較好

大江大湖大武漢

神秘者娛樂發行作品精選集

孫楠

00:00/

謝謝觀賞 有空再梳理一下武漢的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柯的旅途 的精彩文章:

TAG:小柯的旅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