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只有「窮秀才」但沒「窮舉人」?

為什麼只有「窮秀才」但沒「窮舉人」?

我們在書中或電視劇經常看到、聽到一種說法:窮秀才,說明他雖是讀書人但依然很窮。不過,開講有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謂的讀書高,不僅僅是才學高,更加實際的說法應是:透過讀書所獲的回報遠遠高於其它行業。不過,我們經常聽到窮秀才,但沒有聽過窮舉人、窮進士,為什麼呢?

《儒林外史》中窮秀才范進中舉後瞬間就樂瘋了。

這就要從古代的科舉制度說起了

古代讀書人先要參加縣裡和府里的考試

考中後稱「童生」,再參加童試晉級生員,也就是「秀才」

「秀才」可以免除部分地丁徭役,還可以領取國家發放的補貼。

但是這些補貼養活一大家子還是不夠的

所以有「窮秀才」之稱

「秀才」通過省級考試——鄉試

可晉級「舉人」,之後就可以進京趕考了

古代考取「舉人」比現在考上清華、北大還難

三年一考,一個省平均一年才出30名左右的舉人

「舉人」名下的土地可以不用繳納皇糧

農民還可以把土地投放到「舉人」名下

再把收成的一部分交給「舉人」

所以「舉人」一般都很富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盛蓮地產 的精彩文章:

TAG:盛蓮地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