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你發掘「中國製造2025」的投資機會——復星創富曹霄輝

帶你發掘「中國製造2025」的投資機會——復星創富曹霄輝

導言:5月9日,復星集團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執行委員會主任、復星創富執行總經理曹霄輝先生受邀參加J.P. Morgan 在北京舉行的2018年全球峰會。

作為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行業的資深專家,曹霄輝在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並參與了圓桌討論,針對目前中國機器人及中國自動化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中國智能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異同以及市場存在的投資和併購機會進行了分享。

以下為曹霄輝分享內容部分實錄

1

漢諾威工業展有感

先從今年漢諾威工業展說起,以下幾點印象深刻:

一是「數字化軟體賦能製造業」, 前沿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和工業製造結合起來、把虛擬的生產環境和現實世界合二為一,從而實現個性化的大規模生產,各個行業巨頭紛紛利用自身優勢在描繪未來的智慧工廠,如Siemens,Festo,SEW等等。

二是「工業物聯網走向縱深」,強調雲平台與製造設備進行集成的工業互聯網,展現出更加全方位的趨勢,通過雲端將工廠、研發中心、供應商和客戶連結在一起,實現了對六個流程環節、十個關鍵步驟的有效管理。

三是「以人為核心的人機協作」,機器人存在的意義是做人類不能做和不願做的事情,因此人類不會被工業輔助機器人取代,相反,它們將人類從無聊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工作變得更加簡單。

四是「中國展商數量位居第二」,中國的參展商數量僅次於東道主,像航天科工、華為、海爾等一大批優秀企業展示了中國製造業的發展能力和成果,在參展商數量增長的同時質量也不斷提升,其中出現了幾個極具潛力的公司。

2018漢諾威工業展(圖片來自網路)

對於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市場的現狀,我持有非常樂觀的態度,我一直認為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更像一個多行業的服務平台而不是單一行業,其應用會滲透到各個領域。隨著生產效率提升和市場需求柔性化難以滿足,科技的全面進步已經完成積累,倒逼一種滿足柔性化、定製化、智能化的生產方式。就像過去10年的流程製造業和汽車行業,最近5年的醫藥、食品行業,及未來5年的3C和電子行業等。

2

「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異同

作為「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編寫組成員,我簡單分享一下」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區別與關係。

「中國製造2025」,在前期規劃階段參考了很多德國先進經驗,後期整合了美國「工業互聯網」的邏輯,最大化適應了中國製造業的基本國情。

「中國製造2025」注重的是結構調整的量變,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和過剩產能,德國「工業4.0」則更注重質變和工業再造的升級。

我們常說的「機器人替換人類」並不是一對一的簡單替換和調整,而是底層的標準化和頂層的工藝再造,因此標準化是我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圖片來自網路

3

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困難

首先是中國製造業以低附加值技術為主。截至2016年,中國的製造業總產值占本國GDP的19%,而發達國家的比例更高,比如德國為34%,美國為33%。與強調數字化的德國「工業4.0」不同,中國的戰略優先考慮中國目前的基礎,比如重點扶持國產零部件,增加本地和自有品牌的使用率等。

其次是研發能力不足。「中國製造2025」與基礎工業研發能力密不可分,但中國的研發能力與歐美國家相比仍然有差距,中國製造產品的核心設計和部分零件仍然來源於發達國家。因此我們不斷提出來「創新」的重要性並重點規划了多個領域開展創新工作。

第三是長期面對產業被夾在高附加值產品和低價產品之間的風險。由於第四次工業革命,消費者們正逐漸從低價產品轉向高附加值產品,高附加值產品正重新成為重點。

這些困難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無論是企業家,投資者,創業者還是政府部門都要有信心和耐心堅定地走下去。

曹霄輝在峰會圓桌論壇

4

對於PE投資和併購的建議

總體來講我們不應該將工業4.0方向的投資與傳統製造業的投資相混淆。

除了機器人和自動化的傳統領域之外,首先,應關注為製造業升級提供工具與服務類的中早期企業,例如工業軟體、工業物聯網、工業通訊、工業人工智慧等領域。

同時,要注重智能製造產業鏈上下游的投資布局,圍繞重點已投企業進行深度投後管理,完成投資產業化、產業平台化、平台集群化的發展。在智能製造這個領域,未來的馬太效應將會非常明顯。

對於PE投資的建議:

■ 關注核心零部件,特別是進口替代,具備上游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的企業;

■ 關注聚焦於細分領域、基礎工藝紮實、具備向產業鏈上游拓展的明顯優勢和特點的特種應用機器人企業(如軍用、水下、養老、康復機器人等)。

■ 關注成熟領域應用並且有能力向新興領域發展的企業,如3C,航天、高鐵、軍工等領域系統集成優質本土企業;

■ 在細分領域關注機器視覺與人工智慧技術領先的企業,從源頭進入服務機器人市場。

■ 關注核心元器件和單機的平台公司,如AI晶元、OS、語音語義、感知等細分領域有技術優勢和壁壘的企業。

關於併購機會的建議:

■ 關注智能製造集成龍頭企業,建議從產業鏈下游尋找高性價比投資機會;

■ 關注國際上核心零配件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日系企業合作意向較難達成,建議尋找歐洲如德國、義大利、捷克,亞洲如韓國的優質標的;

■ 關注國際上特定領域細分行業的領先企業。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復星創富 的精彩文章:

TAG:復星創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