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浙派書法名家精品展——王正良

浙派書法名家精品展——王正良

王正良,1949年生,與共和國同齡,浙江嵊州人。系書聖王羲之第五十四代孫,編審職稱,著名書法家,中國硬筆書法事業的重要組織和推動者。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錢江書法研究會會長、浙江東方書畫社社長、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特聘教授。曾任杭鋼煉鐵分廠黨委書記、浙江青年報社總編輯、浙江省團校黨委書記兼校長、《中國鋼筆書法》雜誌社總編輯、浙江省青聯委員、共青團浙江省委委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杭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等職。

王正良酷愛書法藝術,付感情於其中,博學篤行,玉潤金生,筆隨心動,創作和積累了一大批較有份量的毛筆和鋼筆的書法作品。

王正良的書法藝術,奠基礎於唐楷柳體法度,得神韻於書聖王羲之書風,取氣勢於唐顏魯公行書。軟硬並舉,剛柔相濟,端莊有法,清秀大氣,瀟洒率真,渾厚質樸,生動傳神,天趣自得,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跋王正良先生書

薛龍春(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

三十年前,我還是一名大一新生時,王正良已經名滿天下,他的鋼筆書法字帖在同學中十分風靡,我也是眾多艷羨者中的一個。我寫信向他請教,從此結緣。對於我提出的問題,他總有足夠的耐心,大學期間,他給我的書信足足裝了一紙盒。我們往複討論,有時互不相讓,我年少氣盛,咄咄逼人,他作為老師要比我要有風度得多,今天想起來我常常有些後悔。

王正良的毛筆字其實一點不輸他的鋼筆字,他的行楷在體勢上有沙孟海先生雄渾一派的影響,但用筆上保留了相當的秀氣。這種秀氣並非王正良主觀的追求,而是他的氣質中本具的,那是一種非常細膩而又勇敢的控制力。這是一位書家最難得的東西,如果這種稟賦不是那麼強大,很少有人面對古今書家紛繁的風格,而能不失故步。

王正良的書法取徑,主要是帖學一脈,其中二王、顏、米,他用功最多,用筆開合有度,擒縱自如。他從北魏至隋清俊一路的墓誌中也獲益極多,因而字裡行間骨力崚嶒,卻又以一種相當含蓄的方式表現出來。今天的書家常喜歡一種誇張的調門,以為這才是個性,他們忘了,楚楚動人在審美上並不比翻江倒海低級,而以歪倒為得趣者,則 很難真正領略堂正雍容的魅力。

我常常為王正良感到惋惜,他當年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古代書法,擴大自己的涉獵範圍,從而為自己的情感抒發找到更多、更豐富的表達方式。以他的才情、驅使毛筆的能力以及運筆中所展現的敏感性,他無疑能夠將自己的書法打磨得更具個性,也更為凝練。然而,在當日鋼筆書法的大潮中,作為一名成功者,王正良覺得自己有義務承擔起宣傳、推廣與教育工作。他曾經擔任《中國鋼筆書法》雜誌的主編,擔任中國硬筆書協的主席,中國書協硬筆書法委員會的主任,出版字帖無數,也培養了大批書法人才。在王正良看來,人生有數,如何是遇,如何是不遇,並無定論。雖說推廣鋼筆書法佔據了他主要的精力,他沒有刻意為他的毛筆字尋求曝光率,但他也比一般書家更少「作家氣」,他以一種更為率意的心態來揮寫,從這個角度看,也未必不是好事。

去年夏天,我調到杭州工作,王正良知道後非常高興。學兄唐建中安排相聚,我們敘舊,也不忘評論對方的書法,三十年前的感情,並未因時間變得寡淡,這許多年的空白好像從未存在過。我仍然喜歡王正良的書法,我相信吸引我的絕不是多麼難得的技巧,或是如何驚奇的構思,而是其中的真淳之氣。這種真淳最易喪失,也最為感人。王正良的性格中有極為誠摯而又大氣的一面。多年前妻子病重,他安慰她會順利到天堂,因為他已經寫了信,一路上都知道她是王正良的妻子,不會阻攔,如果不順,就給他託夢。「這麼多年,妻子從未來到我夢裡。」說這話時,座中人無不為之動容。數年前,他又因為人擔保受到牽累,損失巨大,甚至一度居無定所,但朋友每問及此事,王正良總是輕描淡寫,當作是別人的笑話說出來。言畢舉杯痛飲,如長鯨吸川,有豪邁之概。

正良先生與共和國同年,已近古稀,我希望他健啖健飲,老筆崢嶸,也希望更多人理解並喜歡他的藝術。今天的社會,「過分」的藝術實在太多,是時候重溫一下「自然」與「恰當」的滋味了。

2017年夏,北京旅次

王正良毛筆書法作品欣賞

王正良硬筆書法作品欣賞

分享才有價值 ,分享給朋友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省硬筆書法家協會 的精彩文章:

TAG:浙江省硬筆書法家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