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氣斂入骨,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太極拳對預防傳染病的特殊作用

氣斂入骨,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太極拳對預防傳染病的特殊作用

氣斂入骨,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一一太極拳對預防傳染病的特殊作用

李新方

近些年來,人們對傳染病的流行更增多了幾分恐懼,無非是在交通工具的先進和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條件下,傳播範圍更大,速度更快而已,並沒有什麼可怕的。

其實,早在幾千年前,中國醫學已經對傳染病有了明確而深刻的認識,名之曰「疫癘」,其特點是「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黃帝內經素問-剌法論》),「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轉相染易,乃至滅門」(《諸病源候論》)。

所謂「乖戾之氣」,就是指病源體,即致病微生物。而病源體是不斷發生變異的,現代醫學也認為會對抗病毒藥和抗生素產生耐藥性,並指出濫用抗生素和激素等藥物的危害。

但實際上,疾病在發展,人類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在提高,自然界和人體內都存在正邪消長,而正邪消長仍是陰陽的變化。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一個小太極,天地是一個大太極,疫癘的流行正是天地太極的陰陽失衡,「升降不前,氣交有變,即成暴郁」(《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在天為疫,在地為癘」(《黃帝內經直解》)。

然而,在疫癘流行的地區和時間內,特別是與染易者有直接接觸的人,並不是都發病,因為「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兩虛相得,乃客其形」(《靈樞經-百病始生》)。也就是說,只有當天地太極的陰陽失衡,與自身太極的陰陽失衡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才會造成染易。

既如此,疫癘也是完全可以戰勝的,故《黃帝內經》進一步指出:「升之不前,可以預備;願聞其降,可以先防」,「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刺法論》),「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素問-本病論》),並提出了小金丹等預防方葯,與「氣出於腦」等預防疫癘的內功心法。

而成熟於清季的太極拳和太極拳經典,集醫學養生、武術養生和內功修鍊之大成而獨出機杼,把幾千年來預防疫癘的理論和經驗方法提高到新的歷史階段,是專練陰陽平衡的高功夫,「全身意在蓄神」(武禹襄《太極拳論要解》),氣勢圓滿,收斂入骨,對「正氣存內」,即提高免疫功能具有更大的作用,這是毫無疑問的。

另外,在疫癘流行期間和進入疫區時,太極拳前輩常加練《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氣出於腦」的內功心法秘訣。此訣在醫界和武界已流傳數千年,證明確有奇效,如在平時堅持習練太極拳的基礎上用之,則其效更為顯著。此訣乃意練法,無外形動作,故隨時可練,亦可在走架前後以意為之。當然,今人讀之或未之信也,殊不知古之大醫皆修持大家,已經掌握了人天之秘,故能取得如此寶貴的實踐經驗,並作出科學總結,我們今人如學太極拳而達內則氣斂入骨,外則氣勢騰挪,再讀此書,方信古之人莫余欺也。

附 防疫訣一一武式太極拳內功心法秘訣選錄之一

獨立守神真氣斂,氣出於腦邪不幹。

五氣護身懸北斗,東吸日華入丹田。

一、獨立守神 面南,開步而立,如太極拳之預備勢,中正安舒,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默念:氣斂入骨,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二、氣出於腦 意想心如日。

三、五氣護身 先想青氣自肝出,左行於東,化作林木;次想白氣自肺出,右行於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氣自心出,南行於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氣自腎出,北行於下,化作水;次想黃氣自脾出,存於中央,化作土。

四、頭懸北斗 五氣護身畢,以想頭上如北斗之煌煌。

五、東吸日華 東望吸日華氣一口,咽入丹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日常健身之養生太極
李雅軒書信摘錄2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