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滅亡時,有沒有人選擇殉國?

清朝滅亡時,有沒有人選擇殉國?

原標題:清朝滅亡時,有沒有人選擇殉國?


清朝滅亡的時候殉國的人並不多,這並不是因為清朝沒有積累一些忠臣,而是因為時局與其他朝代的滅亡大有不同,有點類似於和平演變,一夜之間就改換皇庭,所以國家滅亡帶來的刺激並沒有那麼強烈,屈辱感也沒有那麼嚴重,所以以身殉國的終究是少數。


查閱晚晴相關史料,閩浙總督松壽在革命戰爭爆發初期,兵敗之後吞金而亡,浙江巡撫馮汝騤在武昌起義之後服毒自盡,除此之外罕有殉國者的官方記載。



清朝的滅亡是各方勢力協商妥協的結果,革命軍、地方官員、外國勢力、清廷政府在國家走向上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武昌起義爆發之後,短時間內各地義軍蜂擁而起,不少官員直接宣布獨立,其實大多都是劃地為王,謀求更多的利益。


當時的清政府早就已經失去了統御全國的能力,地方官員與朝廷也是貌合神離,不少地區都是外國勢力影響,武昌起義只是一個引子,所以基本沒有大規模的武力衝突,清朝政府也默認了這一現象,企圖交出權力謀求苟安,在這種情況下,為舊國死難者必然不會太多,只有起義初期才會出現一批殉國之人。



晚晴社會動蕩,在列強入侵的時候還湧現出不少英雄式的人物,但是到了民國建立之前,各個階層都不對清廷抱有希望,幾次對外戰爭的失敗也徹底讓臣民離心離德,只是因為慣性還圍繞在清廷的統治之下,但內心早就不認可這一身份了,所以清朝的滅亡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名義上是國民建立的新政府,也不算被外國滅國,故此除了狂熱死忠者,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以身殉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寸書齋 的精彩文章:

陳年小米為什麼會成為古代軍用主食?
從雙腳可以看一個人的生活狀態

TAG:方寸書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