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盯緊你的用戶,而不是緊盯競品

盯緊你的用戶,而不是緊盯競品

盯緊用戶

產品的升級需要伴隨用戶的進步而升級,否則就不具備升級的價值。

用戶並不是簡單的購買產品,而是要將產品帶入生活,來實現某種形式、意義上的進步,而這種亦可稱為。

因此,創新的重點在於進步,而不在於產品。關注用戶的進步,而不是產品本身,這也就是所謂的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

用戶時間就是一種貨幣

對於互聯網產品而言,或許可能會有疑惑,很多的top app都是免費的呀,比如微信,淘寶,抖音……

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因素,用戶的時間也可以看做是另一種形式的價值貨幣。

從這個角度講,用戶是在用時間貨幣購買這些top app,並且將其帶入了自己的生活之中。例如,用戶每天利用不少的時間貨幣來購買微信,將微信帶入了自己的生活之中。同時微信也解決了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溝通障礙和困難,從而讓自己和家人的溝通變得更方便,進而使用戶獲得信息交換層面的進步。

如何理解任務和進步

正如在用戶反饋的囚徒困境中介紹的的案例,與其思考怎樣提高奶昔的銷量,不如思考如何更好的協助用戶完成他們那,實現用戶的。

用戶使用某款產品,並不是想擁有產品本身,而是要僱傭其完成一定的任務,實現一定的進步。用戶在使用某款產品時,想要的是解決某個特定問題的解決方案而已,僅此而已。

任務就會涉及到三個層面:功能性,社會性,情感性。如果產品能完美的解決任務的三個層面,那麼可以說這款產品很好的幫助用戶完成了任務,等到用戶再遇到相同問題的時候,就會再次這款產品。甚至當其他用戶遇到相同的問題時,會得到用戶的推薦。但如果這款產品將任務完成得很糟糕,用戶就會另找其它可以的產品來解決問題。

當多款產品都能夠解決用戶的某個任務的時候,那麼這些產品就會在的維度上成為競品,而不管這些產品是不是我們感覺中的競品,也不管這些產品是否屬於同一個領域。

如何理解競品

只有了解了這裡所說的和所謂的,才能了解為什麼抖音的崛起會影響即時通訊工具的使用時長,也才能了解為什麼看起來毫不相干的兩個產品竟然會成為競品。

亨利·福特說:如果你問你的顧客需要什麼,他們會說需要一輛更快的馬車。單純從產品上將,如果要贏得市場,那麼我們的馬車就需要比競爭對手的馬車速度更快,更舒適……

但是,換一個視角來思考這個問題:用戶真的需要更快地馬車嗎?用戶的真正目的是想要有一種快速的從A地移動到B地的解決方案,不是嗎?

從看,汽車這種解決方案無疑比馬車更好,也正因如此,汽車和馬車這兩種看起來不是直接競爭對手的產品成了用戶解決的競爭產品。

帶來了新的,轉換了競爭的思維範式,將競爭轉換到了新的格局,而不僅僅局限於市場的同一種類產品(例如:百度&谷歌,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優酷&愛奇藝)。對競爭格局的審視視角,將會束縛產品的創新,也將用戶拱手讓與他人。尤其是在如今的互聯網行業,行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打敗自己的有時候可能不是同種類型的產品,而是處於另一個行業的產品。如果不轉換思維範式,路只會越走越窄。

我自己親身經歷過多個產品都是在這種之下進行產品的規劃和發展,最終產品的道路越來越窄,越來越窄,窄的在市場或用戶的生活中已經快沒有了聲音和存在感。

騰訊應該少提產品和功能,多談服務和特性。我們要少談,我要一個產品,它要包括哪些功能。應該多想,我要提供一個服務,這個服務有哪些特性,它的整體服務流程是怎樣的,它的整體服務成本是多少。

2014年,馬化騰在騰訊內部演講中如是說

任務視角下的競品案例鑽頭公司和家政公司

哈佛大學市場營銷教授泰德·萊維特曾說過:任何購買鑽頭的人都不是想要擁有一把鑽,而是想要在牆上打一個孔

因此,A鑽頭公司在和B鑽頭公司競爭的時候,無論將鑽頭設計的多優秀,無論體驗有多好,到頭來才發現,鑽頭的銷量被家政公司給競爭去了。因為家政公司本身就提供鑽孔的服務。

所以利用,家政公司成了鑽頭公司的競品,這是多麼不可思議。而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當前的互聯網圈正在作為時代的旋律進行著。越早認識到這一點,對產品發展或是公司發展,就越是一件幸事。

口香糖和智能手機

市場調研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數據顯示,自從2007年iPhone手機上市以來,美國的口香糖銷量下滑了15%。具體如下圖所示:

超市收銀台旁邊歷來都是口香糖的主要銷售點,因為消費者在排隊等待結賬時,經常會四處張望,很容易引發購物。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家排隊結賬時更多地會玩手機,收銀台旁邊的口香糖就這樣被無視了。對於的這一任務,僱傭手機體驗更佳,難道不是嗎?

多麼奇妙的一件事情,看起來完全毫無關聯的兩個產品,竟然在此刻成了競品。

結語

用戶使用某款產品,並不是想擁有產品本身,而是要用其完成一定的任務,實現一定的進步。因此,創新的重點在於進步,而不在於產品。盯緊你的用戶吧,而不是每天緊盯著自己目前的競爭對手。我們永遠無法預知真正的競爭對手在哪裡。

至於如何更好的理解這裡所說的,不妨讀讀創新大師、顛覆性創新理論之父——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的這本書

往期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人書卷 的精彩文章:

TAG:美人書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