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年道光帝立儲遺詔上為何會寫有兩位皇子的名字?

當年道光帝立儲遺詔上為何會寫有兩位皇子的名字?

道光帝的遺詔,確切說應該是密諭上確實寫有兩位皇子的名字,但不是留後手,而是兩位皇子各有安排。這個寫著兩位皇子名字的密諭,差點被偷梁換柱,到底怎麼回事?諸位讀者且聽我從頭梳理:

當年道光帝立儲遺詔上為何會寫有兩位皇子的名字?

上圖道光帝

靜貴妃的母愛

道光二十年(1840),咸豐帝奕詝的生母孝全皇后鈕祜祿氏薨逝。從此奕詝失去了母愛,當時,他只有10歲。奕訢的生母靜貴妃(薨逝後追封為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非常同情奕詝的處境,她讓奕詝與奕訢同住在一起,擔當起撫育奕詝的使命。此時奕詝、奕訢兄弟倆整日形影不離,感情頗深。兩人還沒有意識到將來在誰是帝位繼承者這一問題上,必有一爭。

當年道光帝立儲遺詔上為何會寫有兩位皇子的名字?

而靜貴妃雖然同情奕詝,但她仍希望自己的親生骨肉能繼承帝位,她時刻注視著內廷形勢的變化,以見機行事。道光二十六年(1846),道光帝旻寧將立太子的硃諭正式寫好,不久,靜貴妃便從道光帝的神態中預感到事情有些不妙。


道光帝的密諭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旻寧病重卧床不起,靜貴妃經多方探聽,終於得到準確消息,藏於乾清宮最高處「正大光明」匾額後錦匣內的皇儲名字並不是自己的愛子奕訢,而是奕詝。靜貴妃氣得咬牙切齒,但表面上她仍然裝得非常平靜,在皇上病重的日子裡,她以關心皇上龍體為名,經常出入寢宮,企圖捕捉最後的時機。

一天,旻寧的病更重了,他自知陽壽將盡,遂把軍機大臣等召至寢宮,從床內取出裝有硃諭的錦匣,遞給諸大臣,以便開啟出示,讓大臣知道誰將是帝位的繼承者。但諸大臣都垂手立在一邊,低著頭,沒有一個敢上前接受。

當年道光帝立儲遺詔上為何會寫有兩位皇子的名字?

上圖奕訢

原來,這段時間裡,奕訢生母靜貴妃利用皇上病重的機會,為阻撓奕詝繼位,串通了很多大臣,想要擁奕訢繼位。她知道,皇上欽定皇儲的錦匣有兩份,除了「正大光明」匾額後的那份外,另一份由皇帝自已收藏。此刻皇上病重,錦匣肯定就藏在身邊,如果能在皇上彌留之際,串通大臣,不讓他們開啟錦匣,等皇上駕崩後再來個偷梁換柱,豈不可以成就大事。

當年道光帝立儲遺詔上為何會寫有兩位皇子的名字?

上圖季芝昌

於是,當旻寧彌留之際,八大臣都不敢開啟錦匣。這裡特別是侍郎季芝昌早就知道錦匣內硃諭的內容,並明白靜貴妃的意圖,此時他帶頭不接錦匣,從中作梗。

旻寧躺在床上,說話已比較困難,但心裡卻還非常明白事理,他看到垂頭喪氣地站在屋邊的八位大臣,怎麼也不過來開啟錦匣,立刻明白了一二,頓時大怒,使勁用手拍打床鋪,似乎是在說:朕還沒有咽氣,你們就膽敢不聽調遣!

幾個大臣見皇上發怒,趕緊接過錦匣,打開一看,見裡面寫著兩行漢字:

「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

在後一行漢字的旁邊,又用滿文書寫了「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

旻寧見眾大臣看了錦匣內的密諭,好像是放心了,幾刻鐘後便閉上眼睛,溘然長逝了。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二十六日,奕詝在眾臣簇擁之下,在太和殿正式即位,翌年改元咸豐,從此開始了清代咸豐朝的統治。


大臣死不得恤

奕詝即位後不久,即知道了父親彌留之際靜貴妃和侍郎季芝昌等人遲受錦匣,企圖偷梁換柱的故事。此時,新登極的咸豐帝還是比較寬宏大度的,對於靜貴妃仍極尊重。但對於侍郎季芝昌則毫不客氣。

當年道光帝立儲遺詔上為何會寫有兩位皇子的名字?

上圖咸豐帝

奕詝登極後不久,季芝昌即被派任閩浙總督。季到任不久,即生病卸任,告老還鄉。後來,當季芝昌病死時,奕詝竟以硃筆批道:「該員政績平平,朝廷不予恤典」,即朝廷不予辦喪銀兩,也不舉行任何儀式。

在清代歷史上,顧命大臣出任總督和以正一品大員卒而不予恤典的事情還是絕無僅有的。後來,人們在分析此事時,都認為這是季芝昌遲遲不開啟錦匣,得罪了奕詝,這正是對他的一種懲罰。此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清朝紫禁城內爭奪皇位繼承權鬥爭的複雜和激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鄧海春 的精彩文章:

一位德國人為什麼能在清朝當大官?這背後有何隱情
這個國家曾經使用「崇禎」年號長達265年,現在這個國家怎麼樣

TAG:鄧海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