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89年貴州青年,帶著湯唯黃覺,可能創造了新的電影歷史

這個89年貴州青年,帶著湯唯黃覺,可能創造了新的電影歷史

半部電影只用一個長鏡頭拍完

戛納首映之後被評價可以「載入史冊」

《路邊野餐》之後,畢贛的新片野心更大了

三年前,一位來自貴州的89年小夥子突然闖入中國電影人的視野。

他憑藉電影《路邊野餐》一舉獲得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新導演、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新導演等多項大獎。

他26歲的年齡更是被眾多媒體、影評人視為中國電影的「新希望」。

去年,他入選《IndieWire》網站評選的「全球矚目的獨立青年導演」,是唯一一位入圍的中國導演。

今年,畢贛帶著他的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來到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影片在還沒做完的時候就已經入選了「一種關注」競賽單元,戛納藝術總監福茂評價它「繼承了大衛·林奇和侯孝賢」

這樣高的評價,自然讓業內外對這部新片都充滿了期待。

雖然最終沒有在戛納獲獎,但《地球最後的夜晚》首映後仍然贏得了一片讚譽。

特別是後半段長達一小時的 3D 一鏡到底長鏡頭,不少人看完之後直呼 「Masterpiece"(大師級作品),甚至還有聲音說它「可以載入影史」

知名影評網站Metacritic先期評分高達99

*以下內容含有微量劇透

《地球最後的夜晚》片名取自智利小說家羅貝托·波拉尼奧的小說,但完全講述的是畢贛自己的故事。

關於為什麼用這個片名,畢贛只給了一個看上去有點隨意的回答——「因為取名字太難了」。

《地球最後的夜晚》海報,致敬夏加爾名畫《散步》

影片的內容延續了畢贛上一部《路邊野餐》確定的主題——夢境、記憶、愛情、和家庭關係。

電影從主角羅宏武(黃覺)的自述開始,十二年前他曾遇到一名穿綠裙子的神秘女子萬綺雯(湯唯),兩人開始斷斷續續的交往,不久後萬綺雯卻無故消失。

電影前半段就在男主角尋找萬綺雯的旅程與十二年前的回憶中穿插交替,通過各種現實與記憶的碎片:羅宏武與萬綺雯的邂逅、萬綺雯的黑幫老大情人、羅宏武的童年玩伴白貓、白貓的母親、羅宏武自己的母親等等,一點點拼湊出羅宏武身邊的人際關係。

男女主角黃覺與湯唯

而一個小時之後,隨著男主角進入電影院,帶上 3D 眼鏡(暗示觀眾也帶上手中的3D眼鏡),觀眾也跟著他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你可以理解為是羅宏武的夢境、可以理解為畢贛電影中一直出現的夢中之地「盪麥」,也可以理解成開始了一部新的電影,因為銀幕上這時才出現片名「地球最後的夜晚」。

在這後一個小時里,男主角在遇到了童年的白貓、年輕時的母親、日思夜想的萬綺雯,還完成了現實中沒有為萬綺雯實現的心愿。

用導演的話來說:「 前面一半是記憶,後面一半是罌粟。」

雖然 3D 的部分佔了一半,但顯然這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 3D 電影。

不同與以往 3D 電影意在提供直接的視覺刺激,《地球最後的夜晚》中3D部分則是真正意義上承擔了敘事的功能。

一開始畢贛對電影的設想就是區別明顯的兩個部分。前一個小時的「記憶」是碎片化的、二維的、跳躍的,而後面一半的夢境則是連續、有進入感、有空間感,使用 3D 長鏡頭,就是為了突出這種差別。

電影對於夢境的展示,除了與前一小時非常明顯的色調差別,還有非常真實的混亂感,就像觀眾也真的跟著主角做了一場黃粱大夢——

視角一會兒是第一人稱主觀視角、一會兒又變成第三人稱上帝視角;

湯唯一會兒說凱里話、一會兒又說普通話;

男主角從山頂一段又一段地往下走,從索道跌落到撞球廳,從撞球廳跌落到廣場,從廣場到後台,空間的變化就像跌入一層比一層更深的夢境。

看完電影之後,每一個人應該都會好奇這段長鏡頭是怎麼拍出來的。

一般電影一個鏡頭也就幾分鐘,要不間斷的拍攝一個長達一小時的鏡頭,對演員的表演、鏡頭調度、場景布置、工作人員合作等等的要求多高,難度多大可想而知。

據導演透露,這段長鏡頭實拍過2次,每次大概要花兩個多月來準備。第一次拍了3條,都失敗了,第二次拍了5條,最後選擇了最後一條。

而拍攝中最大的麻煩,是撞球和馬。每次撞球能不能打進,都讓全體工作人員捏一把汗。

最後片中有一個馬突然發瘋把蘋果甩落的橋段,完全是一個意外,但導演也沒辦法控制它,就順其自然地繼續拍了下去,意外地發現效果還不錯。

李鴻其

看過海報或者預告的人,都能感覺到《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另一大特點——色調和攝影。

這一次畢贛選擇與拍過《刺客聶隱娘》的台灣攝影師姚宏易合作,影片潮濕、昏暗、復古的色調,很難不讓人想到王家衛。

片中有非常多綠色, 因為神秘女子穿綠裙子,只要她出場的、或者暗示她存在的地方都有綠色。而後半段夢境則昏黃色調為主,色調的變化也暗示著時間與空間的變化。

《地球最後的夜晚》比《路邊野餐》預算多了十多倍,從幾百萬到幾千萬,除了攝影、美術的升級,演員也從全部使用素人,到各路大牌明星加盟。

主角黃覺和湯唯自不用說,這是湯唯產後拍的第一部電影,而黃覺更是勤勤懇懇在劇組待了11個月。

《路邊野餐》的主角小姑父陳永忠仍然參演,還請到了張艾嘉、李鴻其,前來探班的明道也在片中打了一個醬油,只有一個鏡頭兩句台詞,大家看的時候可要睜大眼睛。

張艾嘉

陳永忠

影片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畢贛的老香港情結。片中黃湯唯、黃覺、陳永忠的角色名字都是真有其人的演員和音樂人。比如湯唯的「萬綺雯」,就是《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飾演藍鳳萍的演員的名字。

而電影的片尾曲,選擇了陳慧嫻的《真情流露》,不得不說非常合適。

真情流露

 永遠是你的朋友

陳慧嫻 

00:00/04:32

不過,畢贛的電影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輕易接受的類型,對於《地球最後的夜晚》的評價也不全是好評。

喜歡的人說從他身上看到了大衛·林奇、阿彼察邦、塔可夫斯基等大師的影子,討厭的則批評他過於做作,形式大於內容。

這種「做作感」在台詞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如果說《路邊野餐》的主角念詩還算合理,這部影片里主角大段大段文鄒鄒的獨白,跳躍的蒙太奇拼接,以及各種意向的重複,的確不那麼能一眼看明白。

然而即使有缺點,仍然不難從電影中看出畢贛作為導演不可多得的才氣,以及每一部電影中對「進步」的追求。

非科班出身、拍過廣告、考過爆破證準備去建築公司上班,幾經波折才開始拍電影的畢贛,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路邊野餐》的成功之後,大眾給予了畢贛相當大的期待,反過來也是相當大的壓力。但在拍電影這件事情上,他非常有自信,「我也從來不會讓他們失望。」

導演畢贛

不擔心票房、不擔心被罵、不擔心觀眾看不懂,畢贛唯一擔心的是國內電影院3D 放映效果不好。影片色調本來就比較昏暗,如果 3D 太黑,勢必影響觀影體驗。對於這一點,畢贛表示團隊正在跟國內院線溝通,希望到時候能提供合格的放映標準。

文/編 _ 阿作

圖片來自網路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外灘 的精彩文章:

全世界都在追的北歐設計,精髓都在這座小城裡
眼紋變淡,淚溝也飽滿了,用完這個眼霜像做了醫美手術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