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當初看電影《死亡詩社》,裡面的一段台詞給我非常深的觸動,甚至我在臨近高考時選擇從理科轉到文科,在多大程度上是受到這段台詞的影響,現在回想起來並無法說清。
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
沒錯,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對,就是「意義「。
在如快閃秀場一般的車水馬龍中,這樣宏大的詞,依然應被認真地提及。
而書店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先和大家分享三個來自書店人的故事。
1st Story
夏天的每個午後,總有一位80多歲的老先生,顫顫巍巍地走到書店來,每次只看一本書——《金剛經》。
書店的工作人員留意到後告訴這位老先生,這本書書店可以送給他,他可以帶回家去看,就不用每天辛苦地專門來到書店了。老先生的耳朵不是非常好了,聽不見工作人員說的話,於是工作人員將自己的意思寫在紙上,遞給老先生。
看過之後,老先生悠悠道:「不,我喜歡在這裡看。」
一個書店,居然成為一位長者安放晚年和寄託精神的所在,這可能是另一種意義上書店最大的成功。
老者依舊每天午後來到書店,來的時候書店的店員將他攙一攙,離開的時候再將他送一送,每次為他端上一杯水。
老者依然每天只看《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ndStory
新年剛過,書店裡傳來一位小朋友的哭聲:「媽媽,媽媽,我要買,我要買……」
媽媽並不回應,帶著孩子徑直走出書店,向地鐵站走去。
書店老闆聽聞孩子的哭聲,向店員詢問,店員告訴他:「孩子想要買一本法布爾的《昆蟲記》,這位媽媽把書拿起又放下,拿起又放下,最終還是沒有捨得買。」
書店老闆立刻拿起書追出去,希望能把這本書送給孩子。媽媽或許是感到尊嚴上受到了傷害,抱起孩子飛快地跑向地鐵站,消失在人群當中。
書店老闆動容,在當今這個經濟高度發達的社會,仍然會有這樣的家庭,對於買一本書感到困難。
這一天之後,書店兒童閱讀區的每一本書全部拆封,供來到書店的孩子們閱讀。這樣一來,每個禮拜兒童區圖書的損耗量都在100本左右,折價大概4000元,這對於一家書店來說,並不是一筆小的開支。
然而這樣的做法,如果能觸及到更多孩子,當他們長大之後,回憶起童年中的很多美好時刻都是在書店發生的,這便是這件事的意義所在。
3rdStory
在書店裝修的掃尾階段,書店的木柵門虛掩。
一個清晨,書店的工作人員到得很早,發現一位流浪漢正在木柵門內收捲鋪蓋。卷好鋪蓋臨走時,他用一把笤帚把地上掃得乾乾淨淨。
或許當夜晚來臨,他會再回到這家書店棲身一晚,第二天清晨離開,不留下任何痕迹。但這家尚未開張的書店,曾為一個沒有家的流浪者,遮擋過幾夜風雨吧。
……
身邊的親友得知我們正在籌備一家書店,一家他們所熟悉的《讀者》開的書店,便總會問我:「你們的書店是什麼樣的?」
是啊,書店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
在黃浦區新業態書店聯盟成立儀式上,來自書店人分享的這三個故事,或許回答了這個問題。
書店或許是一本泛黃的《金剛經》,
或許是一本沒能送出去的法布爾《昆蟲記》,
或許是一個流浪漢偶爾棲身的「家」……
引用一位資深書店人的話:
「書店,就是要和所在的城市、居民形成真摯而深切的互動,成為城市空間的一部分,成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它應該是有生命,能呼吸,有性格,知冷暖的。」
人,或者說你、我、他——是書店存在的意義。
網羅寫書人、做書人、看書人及所有愛書人,
打造一個沒有邊界的城市公共大書房。
這也正是黃浦區成立
上海市首個新業態書店聯盟的意義所在。
首批聯盟成員包括上海書城、古籍書店、外文書店、三聯書店、百新書局、思南書局、大隱精舍、吾同書局、貓的天空之城、讀者書店、言幾又、閣林書店、大讚光合書店、藝影書閣、藝術書坊共15家知名書店。
同時,黃浦區新業態書店聯盟發布了上海首條市民閱讀修身線路,請尋著這條書香線路,感受一場非比尋常的悅讀修身之旅吧。
作為黃浦區新業態書店聯盟的首批成員之一、上海首條市民閱讀修身線路上的靚麗一站,讀者書店即將於6月下旬、在上海外灘區域九江路230號開業,期待你的到來。
37年前,第一本《讀者》雜誌問世,
37年來,《讀者》陪伴幾代人成長,有讀者告訴我們:「通過《讀者》,我知道了南方周末,開始關注豆瓣和知乎。」
2018年盛夏,華東地區第一家實體書店落地上海外灘區域,繼續演繹《讀者》和你的故事。
這是一家和你有故事的書店,一本可以走進的《讀者》。
期待那一天,在讀者書店,和你道一聲:
「嗨,你好啊……」
6月下旬
上海九江路230號
和你有故事的書店
讀者書店
盛夏綻放
編輯 找找
邀你一起,書寫讀者書店的意義


※那些一見鍾情的男女,後來怎麼樣了?
※美貌到底能在職場佔多少便宜?
TAG:讀者·原創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