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街頭的那聲聲「梔子花——白蘭花」

上海街頭的那聲聲「梔子花——白蘭花」

超市周邊、十字路口,常有「菜販式」的賣花人。他們把自行車在上街沿支住,車兜和後架的筐里,高高低低的塞足花卉,一把一把事先用玻璃紙紮好,有百合、玫瑰、馬蹄蓮、菊花、扶郎、紅掌、鬱金香等等,間以滿天星魚尾葉之類。顧客多是大叔大媽,買回去在花瓶里隨意插插。小販一面做生意,一面緊張地察看有無城管,隨時準備踩車轉移。這花賣得粗放,毫無情調,帶些緊張,乏味得很。

情人節買玫瑰的年輕人,將彼時的買花視為大事,鄭重其事地到花市左挑右選。不在乎錢,講究腔調、派頭。花束里插好卡片,請店家按時送達。

早在《詩經》里就有記載花草柔情的有趣故事。那時的年輕人也愛花,將持花出遊,送花(甚至送草)達情,做得十分的瀟洒機敏。當然花草都是自採的。

一個美麗文靜的姑娘,聰明、活潑、可愛、多情,從遠遠的郊外,送給男生一枚嫩茅草葉芽兒;這枚含義極不一般的普普通通草芽兒,把個男生開心得靈魂出竅。(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詩·邶風·靜女》)

古往今來,鮮花兒除了觀賞,還有就是——贈人或佩飾。

說到佩飾,上海街頭最海派味的花兒,非梔子花白蘭花莫屬。

難忘從前那沿街叫賣之聲,它是謙卑的謀生手段,雙方都能和和氣氣地接受;它亦是草根階層生存創業的萌芽。街頭小賣,於我,絕對深入於心的,就是那喚賣梔子花白蘭花的優雅。

無論是我家浦東小鎮的街旁,還是淮海路法國梧桐樹下璀璨華貴的店鋪邊,賣梔子花白蘭花者都是衣著樸素簡凈、舉止素雅的中年婦女。一隻精緻小巧的扁竹籃,鋪一層微濕的深藍色蠟染方巾,擺上新鮮芳香寶珠嫩玉般的梔子花白蘭花。她們像是從老上海的月份牌里走出來的,溫馨得使叫賣聲都一聲聲化作了柔情萬端的綿軟蘇白:「梔子花——白蘭花……」時間定格在了清涼透明的早晨或美麗的傍晚,再就是華燈齊放之時,暗香盈路。大白天不適宜嬌嫩幽芬的梔子花白蘭花。

畫家賀友直對此也情有獨鍾,他寫道:「每到熱天,都會聽到『梔子花——白蘭花』輕輕軟軟的叫賣聲……它普通得只配鋪在竹籃子里沿街叫賣,卻受到不同身份的婦女的喜愛。它令人感覺純潔、素雅、有生命。無論佩在何等人的衣襟上,雖不耀眼奪目,卻顯得自然大方,透出平易脫俗的氣息。」「配飾也是藝術。梔子花白蘭花這種配飾,則是通俗的雅氣。」「藝術,若能做到通俗得雅,雅得通俗,就會使人永遠不厭。」

連帶想起,乾隆年間,詩人黃景仁劍氣簫心,孤身寓宿客棧。清晨忽聞賣花聲,不覺披衣:「何處來行有腳春,一聲聲喚最圓勻。也經古巷何妨陋,亦上荊釵不厭貧。過早慣驚眠雨客,聽多偏是惜花人。絕憐兒女深閨事,輕放犀梳側耳頻。」

「梔子花——白蘭花……」僅此軟糯喚賣之聲,上海已足夠令人回味。(趙韓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梔子 的精彩文章:

水梔子怎麼栽培?水梔子下山樁的盆栽栽培技巧
戚薇新劇即將上映,男主是《梔子花開》中的挖坑王

TAG: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