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厲害了!通州這項全球超一流項目建成,在全球城市中絕無僅有

厲害了!通州這項全球超一流項目建成,在全球城市中絕無僅有

23日上午9時30分,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最後一基高壓鐵塔拆除,該副中心行政辦公核心區所有架空電力線全部入地,一個應用了10餘項國際頂尖電網技術的世界超一流智能配電網示範區就此建成,供電可靠率將達到99.9999%,年均停電時間小於21秒,在全球城市電網中絕無僅有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高壓線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架空線全部入地。同時,在行政辦公區核心的6平方公里區域內,配套電力工程已經全面完工,形成了一個高端智能配電網示範區,將為行政辦公區搬遷進駐提供可靠供電保障。

行政辦公區拆除46基鐵塔

「今天我們現場拆除的是行政辦公區最後一基高壓鐵塔,為北通線40號塔。鐵塔拆除後,行政辦公區內高壓線入地將全部完成。」國網北京檢修公司副中心架空入地工程負責人汪雙清說。昨天上午9點半,在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市人大辦公樓南側的一片空地上,正在進行鐵塔拆除工作。

這基塔全高68.5米,重96噸,被分成了10段,僅剩最後一段還未拆除。只見吊車伸出長長的「手臂」,將這段約5米高的塔身吊離地面,放倒在地上,電力工人們將對其進行切割和拆解,之後打捆運走。

「以前在這片空地上,東西走向、平行著行政辦公區,聳立著一排9基鐵塔,隔200米就有一基,塔之間還布滿了高壓線,很不美觀。現在你看,所有的架空線都消失了,視線毫無遮擋!」汪雙清告訴記者。

據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高壓線路改造工程自2016年啟動以來,目前已經全面完成,架空線全部入地。其中包括220千伏、110千伏共計4條線路入地工程,遷改工程共拆除架空線路約17.32公里,拆除鐵塔46基,新建電力隧道1.91公里,新敷設電纜約13.3公里。

架空線全進管廊安家

架空線入地後,都安置在了「新家」綜合管廊里。記者23日來到運河東大街綜合管廊一探究竟。運河東大街管廊電力艙總長度達1930米,其中電力艙採用雙艙設計。進入這座「地下宮殿」,從左至右有4個艙,分別是電力1艙、電力2艙、水信艙和能源艙。

進入電力1艙,管廊寬2.8米、高3米,管廊兩側的牆壁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電纜支架,上面碼放著不同電壓等級的電纜。「電纜表面敷設了光纖,可以在線監測電纜表面溫度、振動狀態,實時捕獲異常信息。」國網北京通州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尚博介紹,管廊中運用了一系列高科技手段,使電纜設備運行維護更加智能。

抬頭一看,管廊頂部還鋪設著一溜兒軌道,兩台閃著紅色燈光的機器人在軌道上來回移動。其中藍色的是巡檢機器人,紅外測溫、攝像頭兩隻「眼睛」掌控著周圍環境和設備運行變化;紅色的是消防機器人,巡檢機器人一旦發現異常,它就馬上接到信號,自動行駛至火情位置並引爆乾粉滅火彈。目前,電力綜合管廊內已經投放了6台巡檢機器人、7台消防機器人。

在寬敞的地下管廊中,一輛橙黃色的巡檢車從遠方緩緩駛來。小車長2米、寬0.8米,能坐兩人,載重500公斤,行駛速度為每小時10公里,車輛可以實現自動駕駛,自動判斷與兩側電纜的距離。小車前方還有一塊電子屏,顯示著管廊內部的運行數據。「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世界首輛應用在電力管廊的載人巡檢設備,解決搶修物資運輸困難、電力艙人工巡檢勞動強度大等問題。」尚博說。

據悉,在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綜合管廊建設中,電力艙已於今年3月全部貫通。截至目前,入廊電纜總長已達175公里。電力艙結構設計使用年限長達100年,具有獨立的運維和搶修通道。綜合管廊電力艙的全自動化監測信息將實時回傳至國網北京電力綜合可視化平台上,實現異地在線監測。

線路故障最快0.3秒內恢復

據悉,行政辦公區核心區域供電可靠率可達99.9999%,年均停電時間小於21秒,優於新加坡、巴黎等城市的配電網。如果某條供電線路發生故障,電網智能系統能夠立即定位故障區段,通過毫秒級的運算過程,計算出最佳解決方案,遠程處理故障。最快可在0.3秒內恢復供電,也就是一眨眼的過程中恢復供電,相比過去人工排查的方式,效率提高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副總經理賴祥生介紹說,通過世界一流網架結構、高端設備,以及應用10餘項國際頂尖電網技術,國網北京電力在副中心行政辦公區核心區域打造了一個「高端智能配電網示範區」。

「示範區的很多技術將在北京其他區域運用,包括新機場、懷柔科學城、石景山冬奧區等,對未來3至5年北京智能電網建設起到引領作用。」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運檢部副主任林濤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向東看 的精彩文章:

北三縣樓市神話不再,冰封期解凍仍是未知數!香河一度跌至1萬2!

TAG:北京向東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