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散文:沙漠瑰寶——神奇的大青溝

散文:沙漠瑰寶——神奇的大青溝

文/李林櫻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就讀時,教授「現代文學」的吳組緗老師曾給我們選授了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的短篇小說《科爾沁草原上的人們》。講授之前吳老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篇小說風格上的特點是什麼?」我們猶豫著,好一陣才有人回答是「新現實主義」,吳老師沒有說話,又過了一會兒,一位女同學小聲地咕噥了一句:「有點浪漫主義……」吳老師立即大加讚賞:「是的,是浪漫主義,這就是《科爾沁草原上的人們》在風格上的特點,這位同學是真知灼見!」後來吳老師還一再強調:「你們讀書、做學問,一定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見,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只要你有自己的真知灼見,哪怕只有一句話,我也會給高分,要是只能重複我講過的東西,重複得再好,我也不會給高分的!」

吳老師的話影響了我的一生,而「科爾沁草原」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我終於到達了科爾沁草原腹心的通遼市。

東鄰吉林、南接遼寧的通遼市,是蒙古、契丹等北方民族的發祥地,是蒙古民族英雄嘎達梅林和清朝「國母」孝庄文皇后生長的地方,是全自治區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而對於考察生態環境的我,最具吸引力的卻是通遼市的大漠奇觀——沙漠里的峽谷大青溝。這是大自然留下的瑰寶,是迄今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沙漠峽谷。

科爾沁草原曾是一個水草豐美、極其富饒的地方,但近百年來由於氣候變化、人口劇增、亂砍濫伐、超載過牧等多種因素,大片草原、牧場竟淪為「不毛之地」,白花花的沙化土地幾乎佔了整個草原的一半,流沙讓許多百姓陷入貧困,也曾攆著他們順著風向逃跑。

雖然沙漠在氣勢洶洶地向人類進逼,但大自然仍然給這裡留下了一塊瑰寶,在科爾沁沙地腹心,留下了沙漠峽谷大青溝。

這確實是一個神奇的、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

在沙漠里行走的人們,最希望的是什麼?是水,是綠洲。

許多人都曾記錄過自己在沙漠里看見海市蜃樓的故事,那裡有茂密的樹叢,有粼粼的流水,有高樓和綠洲,但這些只是「光」玩出的把戲,人們永遠也無法靠近它們。隨著人們的走近,它們就會倏忽逝去,在陽光下化為無法追尋的泡影……

然而,在科爾沁沙地,我卻走進了夢幻般的「海市蜃樓」。你能想像得到么?在無邊無際、單調得令人窒息、一片慘白和慘黃的沙地和沙丘中,竟突然出現了一個濃蔭蔽日、鳥語花香、流水潺潺的巨大峽谷!

在蒙古族民間傳說中,這個峽谷是菊麗瑪女神的化身,女神同帶來災難的巫婆整整激戰了49天,終於將巫婆打敗,但女神也身受重傷,她死後便化成了沙漠峽谷,至今這裡還有她留下的青龍劍……

而「大青溝」這個名字卻來自清朝的康熙皇帝。康熙平定噶爾丹後到祖母孝庄文皇后的故鄉巡幸省親時在這裡遊玩,看見溝內綠樹參天、林海茫茫,便稱之為「大青溝」。

在莽莽黃沙的環繞中,一條巨大的、幽深的綠色峽谷陡地夢幻般地出現,它儀態萬方,美麗、神秘得不可思議。隨著地形的變化,墨綠、深綠、淺綠、淡綠……重重疊疊地簇擁在一起,無邊無際,遠處似乎已經和藍天融為一體。

沿著依山開鑿的石階,慢慢地走進峽谷,綠色的樹、彩色的花立即包圍著人們身前身後。茂密的草木顯露出原始的蔥蘢、蕪雜和特殊的詩意,是人工花園無法比擬的。喬木、灌木和青草順著山勢鬱鬱蔥蔥,樹叢中有許多可愛的小溪,明明滅滅,閃閃爍爍。綠樹實在太多太密了,連在沙漠中逞威的驕陽都沒有了燦爛和熾熱,只從樹葉、樹枝中勉強擠進來一些或圓圓的、或細絲一般的光亮,星星點點、斑斑駁駁地落在溪水上,讓小溪更加清澈幽雅,平添了許多令人憐愛的嫵媚。而有的地方,陽光根本無法擠入,留在人們眼前的只有染透了綠色的幽深。

峽谷里,各種植被按大自然的安排,自由自在地組成了完整的群落和立體的網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絕不像人工種植的那樣單調和呆板。許多幾人合抱的巨樹已經生存了幾百年,它們姿態各異:有的由於年代太過久遠,衰老後倒下了身軀,準備重新化作泥土;有的蒼翠挺拔、頂天立地,像昂揚、雄健的大丈夫;有棵樹形狀十分奇特,像巨龍和老虎在搏鬥,因而被稱作「龍虎鬥」;還有一株稠李子和一株大春榆緊緊地交纏在一起,相擁相依,因而被稱為「夫妻樹」,它們旁邊還長出了一株小榆樹,就像它們的孩子……

整個峽谷長20多公里,總面積8000多公頃(12萬多畝),生長著許許多多不同的樹種,原始稀有的植物竟有700多種,不但有內蒙古、華北、東北等北方的植物,而且還有大量本屬於南方的植被,因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天然植物基因庫」,列為考察的重點地區。

峽谷里野花爛漫,一年四季鮮花不斷,有彩霞般的杏花,有名貴的大花芍蘭,還有「北國梅花」南蛇藤等等。秋天到來時,火紅的楓樹把峽谷打扮得燦爛輝煌。站在溝口往下一望,綠的碧綠,紅的火紅,嬌紅翠綠,氣象萬千,明麗得像巨幅油畫。早晨和傍晚,霧氣漸漸升起時,整個峽谷又像披上了或明或暗、或淺或深的輕紗,朦朦朧朧,隱隱約約,美得更讓人無法形容了。

除了樹木和花草,大青溝還有一絕便是水。雖然地處沙漠之下,溝里卻有上千個泉眼,終年涌流,即使溝外已是攝氏零下20餘度的嚴寒,到處冰天雪地,溝內仍然是泉水叮咚,溫暖如春。泉水彙集後成為小溪,到處都是潺潺的小溪,到處都有流水喁喁的絮語。漫步在溝里,沁人心脾的是野花、野草的芳香,耳旁響起的是水聲、鳥聲、昆蟲聲、落葉的沙沙聲……真是人間天堂了!

峽谷里的小溪有的已經可以進行漂流,當地人便想「開發」,於是購買了筏艇,一些人正爭相體驗漂流的樂趣。這「熱鬧」的景象讓我十分擔心,我擔心大青溝又會染上塵世的污垢,又會被無知的人們隨意踐踏。我暗暗地祈禱,希望人們能靜下心來認真傾聽大自然的天籟之音,能用心靈去領會沙漠峽谷獨特的魅力,而不要用金錢和世俗的「開發」污染它,甚至毀滅它……

【作者簡介】李林櫻,原名李弘,四川省成都市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學專業畢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編審,原為《城市改革與發展》雜誌社總編輯。已發表和出版作品500餘萬字,主要作品有:兒童長篇小說《小蘿蔔頭》,長篇報告文學《雅礱江的太陽》《貧困的吶喊》《五月?國殤?成都人》等。作品曾獲全國改革報刊優秀作品評比一等獎、中國報告文學第四屆正泰杯大獎、四川省文學獎等。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圈 的精彩文章:

詩歌:祭堂兄 外二首
故事:旅遊購物 外一章

TAG:悅讀圈 |